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玉龙地区氧化浮选尾矿磁选产出的铜精矿湿法提铜工艺方案,原料中铜以自由态和结合态形式存在。采用硫酸浸出工艺,考察了影响铜浸出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在高海拔地区该资源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80℃),铜浸出率可以达到80.5%。但该铜矿海拔4500m,沸点约85~88℃,需要采用加压工艺以保证铜回收效果。

  • 标签: 磁选精矿 湿法冶金
  • 简介:摘要:对于实验结果和影响而言,不同的实验方法、步骤、材料等所造成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要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和创新需要,合理地应用一些的材料和策略,实现实验效果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本文这一实验可以用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标签: 接触面积,炭黑,氧化铜
  • 简介:采用硝酸铟、硝酸铜和高分子材料作为静电纺丝的前驱体溶液,经过静电纺丝及高温煅烧,获得一维氧化铟/氧化复合纳米纤维,制成气体传感器,并对其气敏性进行测试及分析。

  • 标签: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气敏特性
  • 作者: 0朱珍桥1 2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1-09
  • 出处:《科技新时代》 2022年第18期
  • 机构: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8;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建筑工程产品质量检验站,江苏南京,210028
  • 简介:摘要:氧化是防腐木中防腐剂的主要成分之一,防腐木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本文从防腐木取样,试样消解,利用典型的碘量法测定消解后试液中氧化的含量,同时根据防腐木密度测定结果,计算防腐木中氧化的载药量。

  • 标签: 防腐木 氧化铜 载药量 碘量法
  • 简介:以CuS04·5H2O和NaOH为原料制备0.1mol·L-1CuS04溶液和4mol·L—NaOH溶液,采用沉淀法制备Cu(OH)2纳米粉末,然后分别在200℃,500oC,900oC温度下分解Cu(OH),得到不同粒度的氧化体.在氢气中,以15oC·min-1升温速率,用SDT2960SimultaneousDSC-TGA差热一热重分析仪测定TG-DTA曲线,并进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氧化体的形貌近似为球形,粒径分别为50,150,400nm;DTA峰值温度分别为258.90℃,279.17℃,364.80℃,随粒径的增大而提高;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73.39,461.54,534.80kJ·mol-1,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频率因子分别为1.15×10^18,2.49×10^45,2.54×10^45,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反应级数分别为1.16,1.15,1.03,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少.

  • 标签: 氧化铜 粒径 动力学 氢还原
  • 简介:日本科学家在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当带磁性的氧化晶体尺寸达到纳米级的时候,会表现出与通常情况下相反的负热膨胀现象。该成果可帮助人们实现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率的自由控制。

  • 标签: 日本科学家 膨胀现象 氧化铜 铜纳米粒子 纳米技术 晶体尺寸
  • 简介:摘要:运用碘量法测铜的方法原理,研究此方法在氧化、含铜废液、含铜污泥中的检测步骤操作,通过多个实验室的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度试验,证明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实验室不同类别样品中铜含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保证各实验室样品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和结果的有效性。[1]

  • 标签: 氧化铜 含铜废液 含铜污泥 碘量法。
  • 简介:为培养创新型师资,提高高师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教研水平,本文改变了现行高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重复验证中学相关实验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重新设计了碳还原氧化实验,增加了对高师生文献资料检索与利用,实验方案设计与抉择,微型化实验探究与微型仪器制作,实验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实验总结与反思等方面的训练内容。结果表明,重设计后的实验,更有利于全面训练和提高高师生的探究技能、创新能力和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能力,更适应于培养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创新型师资。

  • 标签: 新课标 碳还原氧化铜 微型实验 重新设计 探究能力
  • 简介:化学教学中,一些内容由于受考纲的束缚,或受高考试题的指挥存在不确定性,或者内容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教师们为了教学的需要,通常会对此类知识进行主观改造,使模糊问题清晰化,矛盾问题统一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学上的“潜规则”,并把它们当成事实或经典结论传授给学生。这些“潜规则”有的减轻了学生负担,有的优化了知识结构,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有的“潜规则”本身就是以偏概全或伪命题,严重地僵化了师生的思维甚至误导学生。因此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潜规则”,教师们一定要明是非,慎用之。

  • 标签: “潜规则” 氢氧化铜 化学教学 证伪 实验 反应
  • 简介:在2016年8-9月甜橙秋梢期进行了矿物油农用增效助剂混用氢氧化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7%矿物油增效助剂(百农乐)300倍液+58.3%氢氧化水分散剂(志信2000)1000倍液、单独喷施58.3%氢氧化水分散剂1000倍液和空白对照区的病叶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3.05%、2.97,54.01%、16.8和46.09%、17.66。97%矿物油增效助剂300倍液+58.3%氢氧化水分散剂1000倍液和单独喷施58.3%氢氧化水分散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18%和4.87%。97%矿物油增效助剂可以显著提高氢氧化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保护新梢免受病菌感染危害。

  • 标签: 矿物源农用增效助剂 氢氧化铜 柑橘溃疡病 防治效果 增效作用.
  • 简介:试料用含亚硫酸钠的硫酸(10%)溶液浸取,使铜的氧化物矿物选择溶解,过滤后加入溴饱和盐酸掩蔽砷和锑等金属,补加少量硫酸,蒸干后用硫酸溶解,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测定氧化矿中酸溶铜的含量,此方法快速、稳定、准确。选取14个日常分析的样品进行测定,其结果与电解重量法比对,结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氧化铜矿 酸溶铜 碘量法 电重法
  • 作者: 彭源 卢毅飞 邓君 张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 200011,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疾病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 4000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化纳米酶对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氯化铜与L-抗坏血酸反应的方法合成氧化纳米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氧化纳米酶大小和形貌,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纳米粒度电位仪分别分析其水合粒径和表面电位。(2)采用过氧化氢检测试剂盒、超氧阴离子检测试剂盒、3,3′,5,5′-四甲基联苯胺显色剂分别测定150 ng/mL氧化纳米酶的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计算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样本数均为3)。(3)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每组3孔。将终质量浓度25 ng/mL的氧化纳米酶加入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中预处理30 min。然后,在单纯过氧化氢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中各加入终物质的量浓度250 μmol/L过氧化氢,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以绿色荧光强度表示),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存活率。(4)取10只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性别、鼠龄下同),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与氧化组,每组5只。氧化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0 ng/mL的氧化纳米酶800 ng/kg,PBS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2组小鼠均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7 d。于第8天,取每组5只小鼠,采血行血细胞与血清生化分析,处死后收集心、肝、脾、肺和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组织病理学观察。(5)取20只小鼠分为PBS组与氧化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及高糖高脂饮食法诱导糖尿病,并在其背部制作直径6 m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PBS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PBS,氧化组小鼠创面滴加20 μL 200 ng/mL的氧化纳米酶,连续处理12 d。每组选定3只小鼠分别于伤后0(即刻)、3、6、9、12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未愈合面积。伤后6 d,每组取未行创面观察的3只小鼠,处死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含量。伤后12 d,处死2组各剩余7只小鼠,行HE染色并观察创面新生上皮长度,行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染色观察活性氧水平(以红色荧光强度表示)。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检验。结果(1)制备的氧化纳米酶大小均匀,在干燥状态下平均直径为3.5~4.0 nm,水合粒径约为4.5 nm,表面电位为(-9.8±0.3)mV。综合判定,成功制备了氧化纳米酶。(2)氧化纳米酶分别处理2 h、10 min、5 min后,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比例分别为(77±5)%、(45±5)%、(84±4)%。(3)培养24 h后,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急剧增高,细胞形态异常且数量减少;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形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单纯过氧化氢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过氧化氢+氧化组(P<0.01),而过氧化氢+氧化组细胞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4)注射7 d后,PBS组和氧化组小鼠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血细胞相关指标均相近;氧化组小鼠的心、肝、脾、肺和肾中,均未观察到组织坏死、充血或出血,与PBS组无明显差别。(5)氧化组小鼠创面相比PBS组表现出更快的愈合趋势,创面红肿情况较轻。氧化组小鼠伤后6、9、12 d创面未愈合面积分别为(28.8±1.9)、(17.6±3.8)、(10.4±1.8)mm2,明显小于PBS组的(38.0±4.3)、(30.2±3.0)、(24.2±3.0)mm2(t=3.706、5.075、5.558,P<0.01)。伤后6 d,氧化组小鼠创面IL-1β、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PBS组(t=6.115、11.762、11.725,P<0.01)。伤后12 d,氧化组小鼠创面新生上皮长度长于PBS组,创面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PBS组。结论氧化纳米酶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高效的活性氧清除活性,能够消除糖尿病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过量表达的活性氧,降低氧化应激、减轻炎症,促进创面修复。

  • 标签: 糖尿病 伤口愈合 氧化性应激 氧化铜纳米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不同水平腐殖酸作用下沉积物中纳米氧化(CuO-NPs)对底栖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的影响,以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为受试生物,通过腐殖酸和CuO-NPs加标沉积物的慢性(28d)生物测试,研究了肝胰脏中Cu的生物积累、Na+K+-ATP酶(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低浓度CuONPs处理组(60μg·g(-1)),沉积物中腐殖酸水平对Cu的生物积累以及ATPase、SOD和CAT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在中、高浓度CuO-NPs处理组(≥180μg·g(-1)),Cu的生物积累均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肝胰脏ATPase活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腐殖酸水平为0.05g·g(-1)时,SOD活性显著高于未添加腐殖酸组,表现为显著诱导,当腐殖酸水平≥0.1g·g(-1)时,SOD活性开始下降,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随腐殖酸水平的增加,肝胰脏CAT活性总体上表现为浓度依赖性显著下降。由于沉积物中腐殖酸的存在,显著增加CuO-NPs在沉积物中的分散稳定性,更容易被铜锈环棱螺摄取,从而通过增加CuONPs的生物积累而增强对铜锈环棱螺的生态毒性。

  • 标签: 腐殖酸 纳米氧化铜 生物积累 ATP酶 抗氧化酶 沉积物
  • 简介:摘要:一步水热法合成了铈掺杂氧化复合多壁碳纳米管双金属材料Ce-CuO/MWCNT,利用X 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形貌进行表征。将Ce-CuO/MWCNT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儿茶素电化学传感器,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多的催化活性位点,使儿茶素的催化氧化反应进行的更充分。由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表征结果表明该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650 μmol·L-1,检测限为0.33 μmol·L-1。此外,该传感器能够实现对枸杞芽茶中儿茶素的快速检测,其加标回收率为99 %~109 %。

  • 标签: 电化学传感器 儿茶素 枸杞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