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前臂远1/3段骨间后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皮瓣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9年8月,应用前臂远1/3段骨间后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皮瓣修复拇、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19例,其中拇指5例、示指6例、中指5例、环指3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通过门诊复查或微信图片的方式对皮瓣术后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皮瓣成活18例,一期愈合;1例未成活,二期再次行邻指皮瓣修复。随访3~9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厚薄均匀,无臃肿,拇、手指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前臂远1/3段骨间后动脉主干血管形成游离皮瓣,血管表浅,易于解剖切取。皮瓣质地较薄,修复后拇、手指功能和外形恢复良好,是修复拇、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骨间后动脉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趾末节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拇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拇指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0~49岁;其中末节指骨中远段缺损,甲床缺损,伴少许指端或(和)甲床侧方软组织缺损,骨缺损长度0.6~1.7 cm。采用游离趾末节中远段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拇指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趾皮瓣供区直接缝合,人工真皮修复趾甲床供区。术后每隔1个月随访1次,骨折愈合后每隔2~4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再造拇指、供区趾外形及甲板外观,再造拇指功能;X线片评价再造拇指指骨愈合情况,观察有无感染、骨吸收及骨不连情况;再造拇指及供区趾有无应力性骨折,患足跑步、行走功能有无影响。结果本组19例再造指体全部成活。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26个月。再造拇指外形与健侧拇指外形相似,再造拇指甲板与健侧拇指甲板外形接近;所有患者X线片示指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个月,无骨质吸收、感染和骨不连。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19例均为优;供区趾甲板与健侧甲板外形接近,供区趾及再造拇指无应力性骨折发生。结论趾末节冠状面截骨的甲骨皮瓣再造末节背侧甲根以远复合组织缺损拇指,既能恢复再造拇指的外形及功能,又能保留供区趾的外形及功能,是一种修复该类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拇指 再造 甲皮瓣 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修复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4年5月—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8例拇指毁损伴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5~46岁;患者拇指毁损分度中Ⅱ度3例、Ⅲ度1例、Ⅳ度4例,对毁损拇指均行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进行修复。6例患者手部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2例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瓣修复;Ⅱ度毁损拇指采用第1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瓣修复,Ⅲ或Ⅳ度毁损拇指采用第2足趾移植联合穿支皮瓣修复。术后观察再造拇指及其皮瓣的血运、成活情况及供区的伤口愈合情况。随访10~18个月,观察患指外观、感觉恢复以及足部行走功能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拇指功能再造进行评价。结果再造拇指及其皮瓣血运、存活情况均良好。供区伤口愈合良好。随访可见再造拇指及皮瓣外观良好,指腹痛觉、触觉恢复良好;足部行走功能无明显影响。末次随访时,患者拇指再造功能评价为优4例、良3例、可1例。结论穿支皮瓣联合足趾移植术的修复方法,可在Ⅰ期完成伴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拇指毁损的针对性修复,最大限度减小足部供区损伤,缩短早期康复病程,是治疗复杂拇指毁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再造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组织缺损7例,掌侧合并侧方软组织缺损6例,指背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7.0 h,平均4.0 h。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3 cm×1.8 cm~6.0 cm×2.8 cm。采用大小为3.6 cm×2.1 cm~7.0 cm×3.2 cm的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同时将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与创面内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1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残留小面积创面行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对比伤指与健侧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总活动度(TAM)及虎口角。结果术后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泡,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15例皮瓣顺利成活。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相近,耐磨、耐寒冷。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8~13 mm。伤指TAM为138°±3.9°、健侧为140°±3.4°,伤侧虎口角度为95°±10.3°、健侧为96°±9.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1、1.732, P值均>0.05)。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结论同指背侧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可逆行修复拇指多个部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拇指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桡神经浅支 指背动脉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接受刃针配合舒经汤熏洗治疗后的效果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2015年12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72例患指屈伸活动时均有疼痛并伴弹响或交锁现象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措施针对刃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研究组36例)与鞘管内注射药物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参照组36例),观察并统计接受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情况,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有效率明显较高,对比参照组差异明显,而且明显的优势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方式更令患者满意,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小针刀微创手术治疗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中收治的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共计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无超声引导的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6%,且观察组患者在有效中占比较大;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观察组患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2%,对照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0%,数据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针刀 拇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2月—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1例(21指)拇指指端、指腹创面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65岁,缺损部位:指端14例、指腹7例,均存在骨骼和/或肌腱外露。本组患者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4.0 cm×2.7 cm,均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3 cm×1.8 cm~4.3 cm×3.0 cm。术中将皮瓣携带的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与创面内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直接缝合。观察术后皮瓣成活、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及随访时皮瓣和供瓣区外观。末次随访时,测量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参照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估患者对患手外观满意度,测量患指与健侧拇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患手与健手虎口角。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血运良好、无感染;供区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指端及指腹无疼痛,皮瓣无异位感,拇指桡侧供区仅残留轻微线性瘢痕。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距离为6~11 mm。18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患手外观表示满意。本组患者患指TAM为(140±5)º、患手虎口角为(94±9)°,分别与健侧拇指的(141±5)°、健手的(95±9)°相近(t=-2.024、-1.142,P>0.05)。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终末支营养血管皮瓣解剖恒定、操作简便,修复拇指指端、指腹创面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好,为拇指指端、指腹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急诊开展。

  • 标签: 外科皮瓣 拇指 指损伤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前臂外侧皮神经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2掌背动脉(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12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大小为2.0 cm×2.4 cm~5.5 cm×3.0 cm,采用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2.2 cm×2.6 cm~6.0 cm×3.3 cm,供区取伤肢前臂中厚皮片游离植皮。所有患者术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皮瓣外观、皮瓣质地和感觉恢复及供区情况。结果本组12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及受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8.8个月,皮瓣外观和感觉功能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供区及手背切口未见瘢痕挛缩,无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拇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1例,良1例。结论SDMA供血的示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供血恒定、血管蒂旋转角度大、变异率低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第2掌背动脉 岛状皮瓣 示指 拇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拇指末节脱套伤作为手外科常见的损伤,脱套组织往往毁损严重缺少再植条件,往往采用残端修整、局部皮瓣覆盖、游离第2趾再造等方式治疗,不可避免的造成末节指骨短缩、整个足趾的牺牲和修复外形欠佳等后果。甲瓣被认为是治疗此种损伤的首选术式,但是传统甲瓣切取足趾范围过大,供区并发症多。2010年4月,我院采用同蒂甲瓣和第2趾胫侧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末节脱套伤1例,随访10年,患者拇指外观与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甲瓣 拇指再造 拇指脱套伤 修复
  • 简介:摘要: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而幼儿责任心水平的发展是通过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来发展的,而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又有很多方面(乐于助人、学习同伴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正日益受到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密切关注。本文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为出发点,然后从幼儿园中班幼儿责任认知特点探索幼儿园中班幼儿的互助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师以身作则、参加社会实践、创设日常情境和家园共育来增强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中互助能力的培养。

  • 标签: 主提活动 幼儿亲社会行为 互助能力 初步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采用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14年3月—2020年1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手足外科收治拇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9~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10 h,创面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0 cm×3.0 cm。术前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的类型和走行等情况,以此设计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同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者采用以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2.0 cm×1.5 cm~5.5 cm×3.5 cm。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上臂内侧中厚皮移植覆盖。记录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情况,比较术前探测的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与术中探查结果,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供受区外观,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拇指功能,依照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结果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显示,2例患者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缺如,另41例患者保留有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其中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表面走行的1型20例;起始于桡动脉深支或拇主要动脉并在第1骨间背侧肌深面走行的2型16例,包含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基底区域的2a型10例、起始点位于第1掌骨头区域的2b型6例;起始于第1掌背动脉与拇主要动脉在第1掌指关节区域的交汇处的3型5例。拇指尺侧指背动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1.12±0.31)mm,伴行静脉起始处血管外径为(0.63±0.21)mm。拇指尺侧指背动脉主要集中在第1掌指关节尺侧和鼻烟窝区域。术中所见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走行、分布范围和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结果一致。术后,4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随访6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供瓣区仅留有线性瘢痕,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移植处质地及弹性好、无明显色素沉着、外形美观,拇指功能评价中优23例、良17例、可3例,皮瓣移植部位感觉功能达S4级者16例、S3级者22例、S2级者5例。结论拇指尺侧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同指远端特别是指间关节以远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能明确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类型、分布,以便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供受区外观及拇指功能佳。

  • 标签: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拇指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拇指尺侧指背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