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6例患者28个颅内动脉瘤行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栓塞治疗。结果28个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20个动脉瘤100%栓塞,6个动脉瘤95%栓塞,2个动脉瘤90%栓塞。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6个月,未见再出血发生。结论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弹簧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可显著提高动脉瘤栓塞程度,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9年12月~2015年8月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组患者接受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以及传统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死亡率、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对比实验组总术后自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SolitaireAB支架辅助弹簧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效率相较于传统栓塞疗法显著升高,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提升,复发率显著降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Solitaire AB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 简介:目的评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动脉瘤弹簧栓塞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栓塞后3个月同期进行了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的37例41个动脉瘤,两者时间间隔在3d以内,以DSA为标准,观察有无瘤颈残留以及弹簧内有无血流残留.结果41个动脉瘤中,DSA发现有29个完全闭塞,9个可见瘤颈残留,3个动脉瘤内有对比剂.MRA见3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8个可见瘤颈残留,2个可见瘤内存在血流.本组中假阴性2例,无假阳性.结论MRA是脑动脉瘤弹簧栓塞后的一种无创、可靠、快速的影像学随访方法,有助于监测动脉瘤颈残留和弹簧内血流残留.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血泡样脑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40例BB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行常规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指标与健康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泡样脑动脉瘤 支架辅助 弹簧圈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新型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26例30个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支架植入术弹簧栓塞术,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即刻疗效:24个复杂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次全栓塞(栓塞95%以上),2个不完全栓塞;所有支架位置满意,载瘤动脉通畅。随访2例动脉瘤复发,未见支架移位、塌陷、狭窄,载瘤动脉通畅、光滑。结论颅内支架植入联合弹簧栓塞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应根据动脉瘤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具体技术。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支架释放技术
  • 简介:目的总结支架配合弹簧治疗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采用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治疗30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结果20例致密填塞,10例部分栓塞,4例出现载瘤动脉闭塞,经治疗后血管再通。结论自膨式支架是一种有效的动脉瘤栓塞辅助材料.可以致密栓塞动脉瘤,解剖治愈,但其长期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是颅内破裂/未破裂动脉瘤的常用血管内治疗方法。支架置入过程可损伤血管内皮,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级联反应,进而增高血栓形成风险。为降低术后栓塞风险,需要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是目前常用的策略。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可使用替格瑞洛或西洛他唑作为替代药物。该方案虽已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仍存在着争议。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支架 抗血小板聚集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配合弹簧治疗颅内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用NeuroformΠ支架配合可控性GDC栓塞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术后随访。结果14例宽颈动脉瘤致密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不全栓塞。6个月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梗塞并发症。9例造影随访1例有轻度血管狭窄,其远端血流丰富。结论血管内支架配合弹簧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弹簧圈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簧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35例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采用弹簧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与内科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介入手术治疗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病例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结论SAH病人应查明病因,如是颅内动脉瘤引起,需尽快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 标签: 弹簧圈 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1.摘要随着血管内支架技术的发展,大大的促进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但对于有些动脉瘤,如宽颈、大型、及复杂性动脉瘤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包括支架输送困难及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事件是主要问题。LVIS支架是一种新型自彭式支架,由复合式单根金属丝编织闭环设计,直径2.5~5.5mm不等,网眼直径为1mm,金属覆盖率可达到23%,既具有闭环支架的使用方便的特点,同时还有开环支架的贴壁良好与最小椭圆化的特点,为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帮助,现本文对LVIS支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架后释放时需要微导管再次超选进入支架内,在应用 J形微导丝塑形的办法难以进入支架近端时,应用弹簧放风筝技术可以有效引导微导管进入支架内。但是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弹簧直径和长度的选择。

  • 标签: 放风筝技术 支架 弹簧圈 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弹簧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35例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采用弹簧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与内科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介入手术治疗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临床脑血管痉挛率、脑积水率)、存活病例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结论SAH病人应查明病因,如是颅内动脉瘤引起,需尽快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并讨论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技术操作经验及并发症的预防。

  • 标签: 弹簧圈 动脉瘤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可控弹簧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8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远端脾动脉瘤患者18例,均使用机械解脱可控弹簧行瘤体栓塞,观察此术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随访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栓塞瘤体,16例患者弹簧均填塞于瘤体内,2例患者有部分弹簧进入远端脾动脉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随访20个月(10~36个月)期间无脾动脉瘤增大、破裂。结论使用可控弹簧行远端脾动脉瘤栓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能保留脾脏,效果肯定。

  • 标签: 脾动脉瘤 可控弹簧圈 栓塞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观察组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治疗前后患者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BI指数以及Rankin评分、症状改善的时间、总住院日数、动脉瘤出血、急性血栓和支架内狭窄等的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颅内支架辅助弹簧栓塞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颅内支架 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临床预后 效果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大多数是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表现,为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脑血管意外当中,仅排在脑血栓与高血压脑出血之后。在颅内动脉瘤治疗期间,易使患者引发一些并发症,比如穿刺点血肿、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为了提高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效果,需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并发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因此,本次重点针对微弹簧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并发症 预后效果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架辅助下弹簧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术后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疾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支架辅助下弹簧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疾病的复发概率,在临床值得借鉴。

  • 标签: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微弹簧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手术期的观察,并且分析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进行微弹簧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本研究选择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分析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36例患者,没有一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以后,患者均恢复健康。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患者选择采用微弹簧栓塞进行治疗同时为患者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弹簧圈栓塞 颅内动脉瘤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结合弹簧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探讨其安全性,有效性,技术特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应用Neuroform颅内专用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Neuroform支架的特点和应用的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分析手术中注意点,术中术后并发症防治,手术效果,并且对部分患者术后随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3例患者,除1例患者由于血管迂曲,支架没有植入,其余均顺利完成。术中2例出现急性载瘤血管闭塞,急性溶栓成功;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给予加速栓塞,术后加做脑室外引流,痊愈出院。术后23例患者获得脑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期限6~38个月,2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给予再栓塞,1例出现载瘤动脉狭窄,尚无缺血表现,给予继续随访。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手术效果良好。结论Neuroform支架结合弹簧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颅内支架 并发症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