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桑里白粉食菌瓢虫是发生在桑叶上以取食桑里白粉菌丝孢子的一种瓢虫,本文通过对桑里白粉食菌瓢虫的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观察,揭示其各虫态的表面形态特征,为桑里白粉食菌瓢虫的生物学研究、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 标签: 桑里白粉病 食菌瓢虫 形态特征
  • 简介:榛是辽宁铁岭市最重要的木本经济树种。白粉是榛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导致树体衰弱,减少花芽分化,落果,降低产量。本研究对该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调查,通过病原菌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榛白粉菌(Erysiphecorylacearum)。

  • 标签: 白粉病 榛白粉菌 辽宁
  • 简介:辣椒白粉主要为害叶片,老熟和幼嫩叶片均可被害,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背面密生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较早脱落。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都藏在叶片里面,等到产生繁殖体的时候,才伸出叶面,所以较难防治。

  • 标签: 辣椒白粉病 综合防治 西安地区 棚室 幼嫩叶片 分生孢子
  • 简介:白粉,是最耐干旱的植物真菌病害,一般在温暖干旱气候下严重发生。在温室高湿情况下,尤其是苗期很容易蔓延。该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核果类的其他树种。

  • 标签: 白粉病 技术 防治 植物真菌病害 干旱气候
  • 简介:通过对苹果白粉4~5月份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白粉在4~9月为病害发生期,其中4~5月气温较低,枝梢组织幼嫩,为白粉发生盛期,对果树的中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极大.6~8月发缓慢或停滞.杀菌剂防治苹果白粉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一般防效可达80%左右.喷药3~4次,间隔10~15d左右喷药一次.在使用药剂防治苹果白粉时,不论是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都应坚持轮换用药的原则.此外,在使用药剂防治该病的同时,还应辅以花期人工摘除,结合冬剪,剪除破芽,压低病原基数等农业技术措施进行防治.

  • 标签: 苹果白粉病 发生规律 化学防治技术
  • 简介:对枸杞白粉病原菌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发现了引起枸杞白粉的病原菌—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吉林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为吉林省新病害。另外还发现了枸杞上同时寄生有反卷白粉菌Erysiphekenjiana,通过对采集环境、病菌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萌发试验的研究分析,确定这种寄生现象为“假寄生”。

  • 标签: 新记录 新病害 穆氏节丝壳 假寄生
  • 简介:通过对2013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校园采集到的构杞白粉进行病害症状观察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确定引起枸杞白粉的病原菌为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山东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为山东省新病害.

  • 标签: 白粉菌科 节丝壳属 新记录 枸杞
  • 简介:摘要:橡胶树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关技术人员和农业生产人员,均要高度重视橡胶树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确定病害和虫害的类型、症状,采取防治措施,减轻病虫害对橡胶树的不良影响,改善橡胶树的生长状态,增加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橡胶树生长过程中易患病害,影响橡胶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提出橡胶树常见的白粉,探讨白粉防治措施,以期给橡胶树栽培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橡胶树白粉病 病害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泰山-18BC型机动喷雾机喷施三唑酮防治小麦白粉效果显著,施药剂量少,持效期长,90g/hm^2剂量和75L/hm2施液量比较合适,在一定范围内药效随着农药沉积量的增加而相应地提高,其农药沉积量的ED50和ED90分别为1.32ug/cm^2和2.41ug/cm^2,与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相比,机动喷雾机工效高,施液量少,雾化较细,且有风机气流辅助,易沉积在靶区上,可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具有取代手动喷雾器的优越条件。

  • 标签: 机动喷雾机 小麦白粉病 沉积量 药效 泰山-18BC型 防治
  • 简介:栽培一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近缘种,遗传多样性丰富,蕴含丰富的抗病基因,是小麦抗病性改良的重要资源。本文对栽培一粒小麦白粉材料3AA30的抗白粉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3AA30中含有一个隐性抗白粉基因,暂命名为ml3AA30,找到了5个与该基因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gwm6、Xcfd39、Xcfa2185、Xcfa2141、Xcfa2155及2个STS标记Xmag2170、Xmag1491,并构建了ml3AA30的遗传连锁图,将该基因定位在小麦5A染色体长臂上。本研究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材料。

  • 标签: 栽培一粒小麦 3AA30 抗白粉病基因 分子标记
  • 简介:白粉是海南黑皮冬瓜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弄清其病原和遗传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分子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儋州、海口、文昌等地的黑皮冬瓜白粉样进行了病原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形态上具有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sp.)的典型特征。其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胞,内含有明显的纤维丝;附属丝为菌丝状。在分子鉴定中,代表样品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苍耳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xanthii)(登录号:JQ728480.1,KP980563.1,MH143487.1,KX369541.1和KX371257.1)的多条序列相似性达100%;与菊科白粉菌(Podosphaerasenecionis)(登录号:KY660807.1)等相似性小于97%;系统进化分析中,所有瓜类白粉菌聚在一个分支上,遗传距离近,差异较小;与菊科白粉菌等在不同分支上,遗传距离较远。结合形态、分子和遗传进化分析,将黑皮冬瓜白粉的病原鉴定为苍耳叉丝单囊壳(Podosphaeraxanthii)。本研究为冬瓜白粉流行规律、成灾机理和抗病育种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标签: 黑皮冬瓜 白粉病 病原鉴定 形态特征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园林植物白粉是由白粉菌科的真菌引起的病害。植物患病后,不仅使植物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而且发生严重会给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摸清南昌地区园林植物白粉的发生和为害情况,在进行实地调基础上查,初步鉴定出南昌园林植物白粉26种,分布在19科植物上,同时对该病提出防治对策。

  • 标签: 园林植物 白粉病 防治
  • 简介:草莓白粉是草莓的重要病害,尤其大棚草莓受害严重。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薄霜似的白色粉状物,在适宜条件下迅速扩展到全株,发病重可显著降低果实产量,同时使秧苗素质变差,移栽后不易成活;果实受害后,失去商品价值。草莓的叶片、果实对药剂十分敏感,若用药不当,易产生药害;又因直接食用其果实,还会发生食物中毒现象。因此选择适当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抑霉菌素 草莓白粉病 田间药效试验 防治效果 发病率
  • 简介:采用引进新农药拿敌稳75%WG(水分散粒剂)开展其不同浓度防治辣椒白粉试验,探讨辣椒白粉最佳防治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拿敌稳75%WG3000倍液防治辣椒白粉,防效达95.27%;增产效果最明显,其平均株高、鲜株重、百果干重、每株总果数、单产、商品率均高于其它处理和当地对照药剂;经济效益比为1∶13.41。

  • 标签: 拿敌稳75%WG 辣椒 白粉病
  • 简介:摘要苹果白粉是苹果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苹果较为难以防治的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发病范围大,栽植苹果区域均有发生,导致树体树势衰弱,特别是危害花芽,降低花芽的质量,严重造成花芽坏死,从而对苹果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对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作者结合生产实际,进行调查,分析该病病状特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 标签: 苹果白粉病 发病规律 防治措施
  • 简介:温室和大棚中常年轮作种瓜,会使白粉逐年严重。防治妙法是:用升华硫0.5千克,洗衣粉0.05千克,加水200千克,先将升华硫和洗衣粉包在纱布中,用水揉搓出来,搅匀喷雾,每隔7天喷1次,一般连续喷2~3次,即可收到理想效果。

  • 标签: 温室大棚 防治 瓜类 洗衣粉 轮作
  • 简介:摘要:白粉,是全球范围内菜豌豆都易遭受的病害之一,该病可造成25—50%的产量损失,减少总产量生物量、每株荚果数、每荚果种子数、株高和节数。目前控制白粉的方法包括早期种植、使用杀菌剂和抗白粉品种。除此之外,还包括天然产品防治、诱导抗性防治和遗传抗性防治。当前,遗传抗性防治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控制方法。然而,遗传抗性防治技术应用于菜豌豆白粉的防治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菜豌豆 白粉病 防治 遗传抗性
  • 简介:为进一步提高高寒山区芒果的品质和产量,指导高寒山区芒果产业发展.于2014年对田东县北部高寒山区、右江河谷芒果产区进行试验,观察两地芒果物候期、白粉发病的特征,并采用3个不同药剂对芒果白粉的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高寒山区芒果比右江河谷芒果产区发生白粉严重,但施用50%翠贝DF3000倍液、25%乙醚酚1200倍液、4%白粉速愈1800倍液处理3次药后10d对芒果白粉防效分别为86.7%、77.6%和86.2%,上述药剂均可有效地控制芒果白粉的为害且对芒果安全.

  • 标签: 高寒山区 芒果白粉病 药效防治
  • 简介: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远缘杂交创造多粒新种质,对于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和促进育种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通过多年多点鉴定证明具有多粒特性(粒数/穗〉80)的31份普通小麦一冰草(Agropyroncristatum,2n=4x=28,PPPP)衍生后代为材料,通过田间接种白粉生理,J、种E09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SDS—PAGE方法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以及株高、有效分蘖等农艺性状调查,发现26份材料表现抗白粉,12份材料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亚基组成为(2*,7+8,5+10)或(1,7+8,5+10)。其中,8份材料的穗粒数大于80粒、株高小于75cm、抗白粉且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这为未来培育兼具高产、优质、抗白粉小麦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对多粒、抗白粉和优质亚基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冰草 创新种质 多粒 抗白粉病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 简介:采用室内离体叶片法,发现蛇床子素(osthol)处理能显著降低南瓜白粉菌侵染的病情指数,接菌6d后对照的病情指数为68.89,经100μg/mL蛇床子素处理组的病情指数仅为15.56。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素可有效降低南瓜白粉菌对寄主的入侵,并可有效抑制菌丝的生长。接菌后48h,对照菌丝的平均长度接近400μm,蛇床子素处理组菌丝平均长度仅有122μm。苯胺蓝染色后显微观察发现蛇床子素还可降低白粉菌的产孢量。

  • 标签: 蛇床子素 南瓜白粉病菌 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