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渤,曾名兆海,1926年6月出生于天津一个军人家庭,父亲原为国民党陆军中将,是白崇禧属下的一名军官,曾任桂林行营参谋长、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处处长等职。渤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并受到完善的文化教育。不幸的是,在他14岁时,父亲遭侵华日军轰炸身亡,年仅47岁;不久母亲也饮恨病逝。

  • 标签: 记事 起义 金陵 军官学校 生活条件 文化教育
  • 简介:"林·留汉"是一个特别的书名,是并列着的两个人的名字,是一对亲如手足的好朋友,是一部美丽的乡村童话。城乡接合部的一所中学里,17岁的英俊少年林是王子一般的人物,优异的成绩、出众的外表、老师的宠爱和同学的崇拜都成为他头顶一圈又一圈的光环,引得"班花"叶青青和众多女生对他注目。因为不忍拂逆好兄弟的心意,林替留汉把一管薰衣草味儿的护手膏转交给叶青青,却被叶青青误以为是他送的生日礼物,于是高考前夕,这个发生在三个人之间的故事拉开了帷暮……这是秦文君老师的第一部带有轻度魔幻色彩的长篇小说,是她酝酿多年并走访了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地的几十所县城和乡镇中学后精心创作的。在小说里,日常生活被记叙得如诗如歌,少年的心理被贴切地表现出来,诙谐热烈,奇想联翩。在小说里,一颗颗土豆从泥地里跳出来砸向坏人,教室里突然窜进胖胖的小猪"柔软",金色的高跟鞋被神奇地从小汤河里钓起来……下面苇月选取了林去赵留汉家劝他重返校园的一段,其中三个少年在"雪屋"里吃鱼宴谈理想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那一刻,他们三人之间的微妙感情上升为手足般的感情,青春的快乐扑面而来,纯洁、美好、温馨!

  • 标签: 俞林留 汉片段 留汉
  • 简介:二牛同志曾长期在驻藏部队工作,他所属的通讯团队又常常在雪域的牧场、林区与边寨间换防,因而得以全方位地游移于西藏高原的圣山神湖之侧,融合于藏族父老乡亲之中。也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奠定了二牛牢固而久远的西藏情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二牛同志转业到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但做为精神家园的西藏,仍时时刻刻魂牵梦绕着这位高原老兵。这里选发的部分诗作,无疑是其素朴而又珍贵的边塞情怀的真诚坦露。

  • 标签: 九十年代 精神家园 边塞情 藏族 西藏高原 通讯
  • 简介:一天,因为个子小而坐在第一排的我,正起劲地喊叫着"啊——哦——欧——"时,老师忽然对我说:"啊呀,这个同学,你再叫一声‘啊——’。"我又大张嘴巴叫了一声"啊——"。"啊呀,啊呀,你的牙齿,蛀得一塌糊涂。赶快叫你爸爸妈妈带你去看医生。最好一下课就去。真是蛀得一塌糊涂。"

  • 标签: 老师 得一 同学
  • 简介:平伯的散文兼具徐志摩的“丽”与废名的“涩”,可以说是集骈文与诗的“双美”,而其内在的精魂则是一个“我”字.平伯的散文时见破谜般的紧张,它非得提起你百分百的注意力不可,而在投入与挣扎的较量中方才窥些作者的心迹.平伯的文章是以难懂出了名的,其实,难懂往往是自庇的说法.历史上的道家传统本就强大,加以“五四”时自我的强健和发达,相率促成意欲摆脱旧文化而又徘徊流连的平伯对于旁观的态度的固执株守.

  • 标签: 自我 忆与梦 难懂
  • 简介:平个展由末日后的废墟碎片所构成,是某种对个人记忆和心灵地图不可避免的政治沉思。她的作品背景显而易见:通过一个线性的故事情节,邀请观众进入到一个想象中的场景中。郭平回收生活垃圾并加以利用.将其转化为战后的废墟.再搭配上同一系列的视频作品,她借此所呈现的超现实最终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人类是如何倾向于对灾难的想象.如何倾向于对未来的渴望。

  • 标签: 郭俞平 绘画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
  • 简介:虽然格兰仕方面一再宣称尧昌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格兰仕,谈不上回归之类的表态,但是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多星,尧昌确实没有在格兰仕的任何场合里出现过也是不争的事实。

  • 标签: “回归” 猜想 格兰仕
  • 简介:敏洪——这个名字在哈佛和耶鲁的号召力几乎超过了中国任何一位大学校长。《时代》周刊对他的描述是:这个一手打造了新东方品牌的中国人是“偶像级的,像米奇或者小熊维尼之于迪士尼”。敏洪其貌不扬,言语风趣幽默,为人谦和、睿智而平易近人,被新东方的同事戏称为“老”。

  • 标签: 俞敏洪 幽默 《时代》周刊 大学校长 平易近人 中国人
  • 简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在“去敏洪化”。主导者正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敏洪。“因为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是特别强势的企业家,就是说这个企业没了你就不行了。如果说你想真正看到你的企业能够更长久发展的话,就必须要创造一个环境。在有你的时候就要变成没了你还行。那么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希望新东方没了我还行”。

  • 标签: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天道 企业家 创始人 主导者
  • 简介:春如,名煦牲,字和卿,晚号舂庐。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卒于1974年,终年87岁,是瑞安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

  • 标签: 学者俞春如 晚清 清学者
  • 简介:对于平伯老问学做人、生平事迹的研究,王浞华先生可谓得天独厚,其父王伯祥与章元善、叶圣陶、顾颉刚、平伯并称“姑苏五老”,王伯老居长。王浞华少年时起就游走于诸前辈中间,了解先贤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掌故故事,其中犹与平老交游唱和最多,故王浞华撰写的忆文章亲切、具体、真实、感人。《红学才子平伯》一书是先生继《平伯的后半生》后的又一部倾情之作。

  • 标签: 俞平伯 才子 红学 生平事迹 王伯祥 叶圣陶
  • 简介:9年前,我们《中关村》杂志和新浪网等联合举办过一次"2005最佳风云榜"活动。其中一项"最值得尊敬的教育人物",颁授给了初绽风采的新东方学校校长敏洪,当时的颁奖词是:"中国有一所没有围墙的最大的大学,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中国海外留学生都应该叫他校长,这个人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交流搭起了一座宽阔的桥梁。

  • 标签: 俞敏洪 世界发达国家 功绩 学校校长 《中关村》 海外留学生
  • 简介:读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兴涛、于春松主编的《文化名门世家丛书》系列之《德清氏》(1999年12月第一版),了解到樾、陛云、平伯诸先生道德文章,从而对他们的治学态度、学术造诣和爱国主义精神,倍增佩服,可谓受益非浅.只是美中不足的是,该书错别字超过90个(重复出现的19个未计.全书20余万字).有少数是技术性的"硬伤",可以谅解;但另有许多是知识性的"软伤(内伤)",该由编校负责.

  • 标签: 清俞氏 俞氏文风 俞氏错别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肛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直肠、肛管损伤一经诊断宜早期治疗。对于轻度非破裂性直肠、肛管损伤,多可经过非手术治疗逐步好转。

  • 标签: 大肠 肛管 损伤 治疗
  • 简介:该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或胶冻样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如不及时诊治.势必造成大批死亡。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乡郭某饲养的600多只獭兔发生该病,经我院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兔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 肠道传染病 水样腹泻 死亡率 暴发性
  • 简介: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大肠癌新发病例,美国每年约15万,在西方国家已是第2位癌亡原因。我国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据上海市的材料,1999年的发病率大约为40/10万。占我国全部癌症死亡的第4-5位。如早期发现,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大多数患者都就诊较晚,确诊时多已有转移,故总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左右。过去20多年来在诊疗上有较大的进展。但总的生存率并未明显提高。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大约25%的大肠

  • 标签: 大肠癌 治疗 发病机制 辅助化疗 乐沙定 5-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