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本文总结了 1 例系统萎缩患者的护理体会。除对症治疗外,给予患者皮肤护理、吞咽筛查及护理、心理护理、导管护理、口腔护理等。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综合赋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伴抑郁症状自发脑活动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系统萎缩伴抑郁症状的患者32例,不伴抑郁症状的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组39例,所有的被试进行功能磁共振序列扫描。利用双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三组全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值的差异,进一步将差异的脑区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MSA伴抑郁症状较MSA不伴抑郁症状的患者全脑ALFF损伤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集中在右侧颞下回、双侧壳核、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双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和左侧中扣带皮层,直接对比两组病例组,MSA伴抑郁症状患者右侧颞中回,右侧枕中回ALFF激活增强。其中右侧颞中回ALFF值异常与临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成负相关(r=-0.511,P=0.003)。结论系统萎缩伴抑郁症状患者存在更加广泛的脑区活动改变,右侧颞中回ALFF活动增强可能是患者抑郁症状的潜在神经生物标记。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抑郁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方法探究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认知相关的自发脑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对29例认知功能正常的MSA患者(MSA-normal cognition,MSA-NC)、33例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MSA患者(MSA-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SA-MCI)与33名健康对照者(healthy control,HC)进行rs-fMRI扫描。应用ALFF方法比较各组间自发脑活动改变,并对患者组间存在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相比,MSA-NC在左侧角回及右侧颞中回出现ALFF增强;与HC相比,MSA-MCI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内侧前额叶、前扣带回、中扣带回出现ALFF减低,而在双侧颞下回、角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颞中回、楔前叶及右侧小脑、小脑蚓出现ALFF增强。与MSA-NC相比,MSA-MCI在右侧额叶皮层出现ALFF减低,并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呈正相关(r=0.531,P<0.05);在右侧小脑出现ALFF增强,并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499,P<0.05)。结论MSA特异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小脑与额叶皮层损伤共同介导,其中小脑起到代偿作用。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与帕金森病(PD)患者之间的临床鉴别诊断的特异生物学标志物。方法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住院或门诊随诊的MSA-P患者10例,PD患者15例,同期健康对照组15名,联合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感兴趣区分析法(ROI),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的临床分析研究。通过TBSS,对3组间的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进行两两比较的定性分析研究,再将MSA-P组与PD组之间有差异的簇集选作ROI进行深入的定量分析研究。由1名固定的临床医师采用盲法对两种疾病患者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价ROI所得定量数据与患者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PD组和健康对照组,MSA-P组在左侧丘脑前辐射(ATR)[ROI检测值分别为0.371(0.287~0.535),0.472(0.390~0.594),0.473(0.388~0.555);P值分别为0.008,0.008]和左侧上纵束(SLF)[ROI检测值分别为0.397(0.291~0.469),0.456(0.338~0.560),0.473(0.427~0.530);P值分别为0.013,<0.01]的FA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与临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别为r=-0.807, P=0.005和r=-0.455, P=0.022。相较于健康对照组,MSA-P的脑白质纤维束存在较多异常。结论左侧ATR和左侧SLF脑白质纤维束的异常可作为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特异标志物,且这两种纤维束的FA值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观测指标。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 感兴趣区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萎缩(multiplesystematrophy,MSA)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SA患者34例(病程均<2年),其中帕金森综合征为主型(MSA-P)患者26例(MSA-P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型(MSA-C)患者8例(MSA-C组);PD患者31例(病程均<2年),另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进行整体认知评估,分析各评估量表对于临床早期识别这两种疾病的预测作用。结果MSA组和PD组比较在UPDRS评分(24.32±3.99)分与(21.32±3.64)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23.1±3.0)分与(25.5±1.0)分以及H-Y分期(2.44±0.44)期与(1.29±0.62)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并且MSA组和对照组比较在UPDRS评分上(23.1±3.0)分与(26.0±1.5)分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早期,MS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及总体病情较PD患者严重。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病(PD)和系统萎缩(MSA)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并行尿动力学检查的PD和MSA的患者,共纳入178例患者,平均(59.2±9.7)岁,其中PD 64例,MSA 74例,正常对照组40例。记录并分析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膀胱顺应性(BC)、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最大膀胱容量(MCC)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收缩压(PdetQmax)等,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结果尿频(68.8%)是PD患者中最常见的LUTS,MSA最常见的LUTS为尿潴留(91.9%)。PD患者的Qmax、PdetQmax和OAB的发生率均大于MSA[自由流率(FF)Qmax:(13.5±7.1)ml/s和(10.1±5.2)ml/s,U=26.98,P<0.01;压力流率(PFS)Qmax(13.6±5.7)ml/s和(10.5±3.3)ml/s,U=34.90,P<0.01;PFS-PdetQmax(23.9±11.3)cmH2O和(16.31±8.57)cmH2O,U=35.04,P<0.01;OAB:46.9%和27.0%,χ2=5.85,P<0.018],PVR小于MSA[FF:(30.4±20.0)ml和(161.7±79.8)ml,U=-71.81;PFS(65.9±30.7)ml和(212.6±83.0)ml,U=-65.29,P<0.01];P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患者OAB的发生率和PFS-PVR高于正常[OAB:46.9%和7.5%,χ2=6.15,P<0.01;PFS-PVR(65.9±30.7)ml和(22.2±10.4)ml,U=47.25,P<0.01],但是其MCC和PdetQmax小于正常组[(305.1±79.7)ml和(389.60±65.16)ml,U=-52.13;(23.89±11.26)cmH2O和(37.3±10.3)cmH2O,U=-49.88,P<0.01];MSA与正常组相比,MSA患者有更低的Qmax、PdetQmax和MCC[FF-Qmax:(10.1±5.2)ml/s和(16.3±4.7)ml/s,U=-50.11,P<0.01;PFSQmax(10.5±3.3)ml/s和(13.1±5.0)ml/s,U=-27.54,P<0.05;PdetQmax(16.3±8.6)cmH2O和(37.3±10.3)cmH2O,U=-84.92,P<0.01;MCC(284.3±71.8)ml和(389.6±65.2)ml,U=-39.31,P<0.01],有更大的PVR、更差的膀胱顺应性和更高的OAB发生率[FF-PVR:(161.7±79.8)ml和(22.0±13.0)ml,U=84.82;PFS-PVR(212.6±83.0)ml和(22.2±10.4)ml,U=112.54;顺应性:28.4%和7.5%,χ2=6.81;OAB:27.0%和7.5%,χ2=17.62,P<0.01]。结论伴LUTS的MSA与PD患者都有膀胱功能的损害,MSA患者膀胱损害更明显。

  • 标签: PD MSA 下尿路症状 尿动力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鞘内注射,治疗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40例MSA-C患者给予UC-MSCs鞘内注射治疗,每次每Kg体重给予1×10^6个细胞,1次/周,4次为1个疗程。本组中29例治疗1个疗程,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2例患者治疗3个疗程。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ICARS)及日常生活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40例MSA-C患者共53个疗程,其中47疗程有效(有效率88.68%)。11例接受疗程治疗的患者中,9例在后续疗程中疗效进一步提高。治疗结束1个月后ICARS及AD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有效患者多表现为行走、站立不稳,运动迟缓,上肢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困难,构音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4例)、腰痛(1例)、头痛(2例)、发热(2例),均在1-3d内消失。随访27-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个月),无治疗相关的副作用发生,有效患者疾病稳定时间为2~13个月(平均5.88±2.86个月),之后疾病再次出现进展。结论UC-MSC鞘内注射治疗是安全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MSA-C患者的临床症状,疗程治疗有助于多数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改善,延缓疾病进展。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多系统萎缩 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脑灌注成像在系统萎缩(MSA)C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作为入院时间,将40例我院收治的MSA-C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同时期4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实施磁共振3D-ASL检查,对研究对象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全脑灌注血流量(CBF)值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双侧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半球的CBF值均明显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 标签: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灌注成像 多系统萎缩C型
  • 简介:这个故事将从县城的小车站讲起,两位老年人在一个有雾的早晨坐上了从县城开往省城的班车,他们是夫妇俩,男的六十八岁,女的六十五岁。他们将去省城看望生活在那里的儿子和儿媳妇,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的生活中总会做出这样的安排,而且他们会在省城里小住一段时间。

  • 标签: 望远镜 卫生间 城市 阳台 出租车司机 房间
  • 简介:我的计算机安装了多个操作系统,每次开机时都会显示一个菜单询问启动哪个操作系统,很麻烦,请问能不能设置默认启动某个操作系统,省去选择的步骤以节约时间呢?

  • 标签: 多个操作系统 多系统 菜单 计算机 启动 开机
  • 简介:目前对萎缩性胃炎、胃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病理组织学等形态学方法,而对胃液成分指标检测研究甚少。作者等通过镜下直接采取空腹胃液,同步测定胃液中pH值、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DNA等6项指标,以显示萎缩胃炎、胃癌时胃液变化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游离酸 胆汁酸盐 病理组织学 胃腔 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内科在临床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1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差异性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小组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添加替普瑞酮治疗的小组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优的胃镜、病理学检查评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规治疗,替普瑞酮
  • 简介:摘 要:针对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图形界面标准不一致、呈现效果差别大、无法实现系统联动效应等问题,采用WebGIS数据发布和WebService、OPC数据交互技术,将煤矿不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数据集中在统一的GIS平台上展示,并通过关联各系统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融合联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分割方法构建的18F-FDG PET/MR影像组学模型对鉴别帕金森病(PD)和系统萎缩(MSA)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行18F-FDG PET/MR检查的PD及MSA患者共90例[男37例、女53例,年龄(55.8±9.5)岁],其中PD患者60例,MSA患者30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自动标签功能解剖学(AAL)脑区模板匹配图像的自动脑区分割方法以及ITK-SNAP软件手动逐层分割方法勾画双侧尾状核及壳核作为ROI,分别从18F-FDG PET和T1加权成像(WI)中各提取1 172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对训练集进行特征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同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以减少模型过拟合。采用ROC曲线评价不同分割方法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其差异。结果训练集63例(42例PD,21例MSA),验证集27例(18例PD,9例MSA)。采用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18F-FDG_Radscore和T1WI_Radscore)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其Radscore值在PD组和MSA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5.15~-2.83,均P<0.05)。基于自动分割的18F-FDG_Radscore和T1WI_Radscore在训练集、验证集的ROC AUC分别为0.848、0.840和0.892、0.877;基于手动分割的两者的AUC分别为0.900、0.883和0.895、0.870;在训练集或验证集中,基于自动和手动分割方法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0.04~0.77,均P>0.05)。结论基于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方法的18F-FDG PET/MR影像组学在鉴别PD和MSA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自动分割省时省力且可重复性较高,其在PD和MSA鉴别诊断中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实用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 简介:目的观察郁金颗粒及三七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研究方法,纳入20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有肠化)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服用郁金颗粒(1g,2次/d)+叶酸(5mg,3次/d),三七粉(1.5g,3次/d)+叶酸(5mg,3次/d),叶酸(5mg,3次/d)。郁金颗粒和三七粉为冲服;叶酸口服。入组时Hp阳性者予四联(阿莫西林1000mg,2次/d+呋喃唑酮100mg,2次/d+果胶铋200mg,2次/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抗Hp治疗后再按分组治疗。所有受试者服药6个月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并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结果变化,包括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及炎症程度。结果A组治疗后异型增生的改善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B组与C组的异型增生改善率相近(P〉0.05);A组胃黏膜萎缩的改善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B、C2组胃黏膜萎缩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萎缩进展率高于A组(P〈0.05);3组之间肠化、急慢性炎症的改善率、稳定率及进展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单味中药郁金可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

  • 标签: 郁金 三七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 炎症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起疹1年余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起疹,无瘙痒、疼痛,无发热、关节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过敏性紫癜",具体治疗不详,皮疹反复。

  • 标签: 白色萎缩 双下肢 过敏性紫癜 变应性血管炎 诊断 关节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