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椎病主要由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其发病率为1.7%-17.6%,40-60岁为高发年龄。①椎间盘: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 标签: 颈椎间盘 病发病机制 退行性改变 椎间隙狭窄 40-60岁 颈椎稳定性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因脑动脉硬化或其他一系列综合因素致使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大脑缺血缺氧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及生活质量,随着国家对防治残疾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成为医学重点发展方向。故本文根据目前相关文献资料,浅析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以为后期研究更加科学化的中西医治疗脑梗死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梗死 中风 中西医 康复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种常见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结节有可能是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又分为甲状腺良性的肿瘤和甲状腺恶性的肿瘤。甲状腺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单发反而不好,多发的大多为良性。本文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做个简短的介绍,并对发病的基本原理、发病的主要因素及发病的辩证分型进行阐述,更好地做到的“既病防变”和“未病先防”。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小学生多发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有效的预防手段的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年间,本地一所小学的1000例学生,进行研究,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常见疾病的标准,对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结果总结学生患病的规律,以及对策。结果龋齿的患病率较多,女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患病人数,明显的高于男生,以及低年级的学生。同时学生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手段干预之后,在2015年,几种多发病的人数大大的下降。结论在小学生群体中,其常常会患有龋齿、近视、感冒等疾病,这主要是由于家长和学校对于学生患有的常见病,缺乏正确的认识与预防,使得患病人数较多。针对该情况,当地的疾控中心需要对学校和学生、家长,三方进行常见病预防与控制手段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重视疾病的发生,并且积极带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加强体育锻炼,以此促进学生身体免疫力的提高,促进身体素质的改善,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小学生 多发病 规律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并调查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初产妇128名,使用自拟问卷调查初产妇基本情况,利用抑郁评分表对孕妇产后抑郁的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回顾分析各种情况下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结果128名孕妇共发生产后抑郁48名,发病率37.5%。调查分析后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教育水平、新生儿健康状况和性别、家庭情况及产后护理程度等有极大关系。结论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对初产妇产前针对教育、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提升母婴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 发病率 发病因素
  • 简介:摘要: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AIS)是青少年健康的常见影响因素,本文综述了AIS的概念,分析导致青少年脊柱侧弯相关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进一步指导做好脊柱侧弯的筛查和咨询指导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

  • 标签: 特发性青少年脊柱侧弯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肺癌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和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及死亡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对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我国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室内空气污染、职业接触、家族遗传等。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均为我国肺癌的高发地区,甚至是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发病均以女性肺癌高发为主要发病特点。本文全面收集近年来针对云南省宣威县和富源县肺癌发病发病危险因素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宣威县和富源县发病危险因素可能都和生活燃煤导致的煤烟室内空气污染有一定关系。目前对宣威市开展了较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并已采取相应措施(改炉改灶等)来干预发病并取得一定效果,但针对富源县肺癌发病尚未开展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未能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发病。有必要对富源肺癌发病进行动态监测,探索病因来寻找到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云南富源肺癌 危险因素
  • 简介:新近搜集的《张天师发病书》《发病全书》是除敦煌吐鲁番文献外,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发病书》资料。它们的发现促进了学界对中国古代《发病书》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与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共同弥补了唐宋至明清以降《发病书》史料链条的缺失环节,有力证实了《发病书》确曾作为一类专门书籍在传统中国长期存在。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写卷并非西北某一地区所特有,而是该类文献在历史时期普遍流行背景下的区域缩影。为便于学界利用新发现的《发病书》资料,将经过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

  • 标签: 发病书 敦煌吐鲁番文献 整理研究
  • 简介:残胃癌是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5午以上发生于残胃的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相比,残胃癌患者中未分化癌比例更高,发现时侵犯浆膜、血管和淋巴结转移的比例也更高,因此预后更差。残胃癌的发病与胃十二指肠反流和胃泌素水平降低有关。不同的吻合方式、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都是残胃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外科手术是残胃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残胃切除应包括胃十二指肠吻合口或胃空肠吻合口及吻合口周围10cm的空肠、空肠系膜,并根据初次手术所造成的解剖改变相应地改良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残胃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对于侵犯深度不超过SMl的早期残胃癌,内镜下切除与外科手术疗效相当。

  • 标签: 残胃癌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暑包括日射病和热射病,是指动物长时间处于环境高温或剧烈运动时,因热的作用而导致动物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失调,体温升高的一种急性致热疾病。中暑中严重的一种称为热射病,热射病有三大特点:高体温,皮肤灼热干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发病机制 中暑 体温调节中枢 诊治 中枢神经系统 热射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当鸡群中某些鸡发病后,常会引起病鸡的生理机能障碍,影响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内分泌的调节,导致养鸡效益下降.因此,鸡群发病后,除要采取迅速确诊、及时治疗等措施外,还要根据鸡群发病情况进行特殊的饲养管理,以使鸡群早日恢复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一、饲料方面鸡群发病后的特征是病鸡体温升高、代谢紊乱、食欲降低.因此,应根据鸡的需要配制日粮,改进饲喂方法.一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根据采食量减少程度,把能量水平提高到正常值的1.1-1.2倍.二是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维生素A、B可增加到2-3倍,维生素E可增加到5-10倍,同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三要适当降低饲料中脂肪含量.四要

  • 标签: 发病管理 鸡群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稽留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 于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10月这一期间,选取本院收治的 140例稽留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并选取同期收治的 115例单活胎但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借助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予以调查与收集,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在剖宫产史方面所占比例的比较没有显著区别( P>0.05);观察组在存在辐射暴露、烟草暴露、饮酒方面所占比例均比对照组高( P<0.05);观察组在存在体育锻炼、补充叶酸以及通风换气方面所占比例比对照组低( P<0.05);通过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筛选,将其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存在饮酒、烟草暴露以及辐射暴露为发病的危险因素,通风换气、补充叶酸以及体育锻炼是发病的保护因素,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影响稽留流产的因素较多,育龄期女性由于强化孕期检查与健康指导,并加强体育锻炼与补充叶酸等措施,可对稽留流产的出现有效预防。

  • 标签: 稽留流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肥胖人群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肥胖和高血压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肥胖高血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较高,因此,加强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真探讨了肥胖高血压发病机制,以期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肥胖 肥胖高血压 发病机制 探讨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慢性心衰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受损而产生的疾病。现今,中老年人群慢性心衰的发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老年常见的疾病。这可能是由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这些疾病正是慢性心衰的最常见病因。一、慢性心衰有哪些症状慢性心衰患者通常有心脏结构的改变,主要是心室腔的扩张或心室壁的增厚。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

  • 标签: 慢性心衰患者 中老年人群 多发病 心脏结构 功能受损 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