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全切除术外科治疗体会,为实施该类手术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回顾我院收诊的30例甲状腺全切除术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除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术后72h内出现一过性低血钙之外,均在术后5~10d内均恢复出院。结论实施此类手术必须掌握有效的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原则和程序、规范操作,合理的运用相关方法与其他组织相鉴别。

  • 标签: 甲状旁腺 全切除术 治疗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无线电通讯指的是利用电波的振荡,在空中传输声音、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号的技术。它最大魅力在于可以借助无线电波的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省去了人工搭设导线麻烦,从而能够更加自由、快捷、无障碍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建立短波在传播衰减过程中的计算模型,可为保证短波通信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建立的方法主要依据ITU-RP.533-13模型。首先进行传播路径的判别,进而进行频率预测,建立计算模型,之后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镜面反射及漫反射提出海面损耗,与现有测量数据进行比对,进行模型的可靠性评估并进修正。

  • 标签: 短波通讯 ITU-R P.533模型 自由空间损耗 海面损耗
  • 简介:摘要根据近年来隐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生早于永久性听阈位移,可更早地发现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对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隐性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噪声导致隐性听力损失的发病机制、隐性听力损失的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隐性听力损失在职业健康监护中的意义,为今后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噪声作业劳动者的听力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职业健康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预防听力损失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在天津市某两所中学随机抽取7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中学生听力损失情况,并进行纯音测听,量表评估。结果完成问卷调查者756人,存在听力损失者41人(5.42%),其中噪声性听力损失者29人(3.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压力、睡眠、手机耳机、手机耳机音量、每天持续使用耳机时间是中学生听力损失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机耳机是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耳机对中学生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危害较大,应加强噪声防护的宣教,提高中学生听力保健意识,以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中学生 预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SLE与听力损失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归纳其临床特点。方法根据关键词检索国内外主要数据库,由作者独立提取资料并对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1 6.0统计软件对听力损失患病率、纯音听力测量(PTA)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对纳入的研究行漏斗图分析和Begg′s检验以检测发表偏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观察性研究11项,Begg′s检验显示该研究无明显的发表偏倚。SLE患者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6.5%,主要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狼疮组听力损失患病率高于对照组(OR=4.22),PTA平均阈值在250 Hz[MD=3.31,95%CI(1.03,5.60),Z=2.85,P<0.01],2 000 Hz[MD=3.44,95%CI(0.64,6.24),Z=2.41,P=0.02],4 000 Hz[MD=3.15,95%CI(1.76,4.54),Z=3.74,P<0.01],6 000 Hz[MD=8.67,95%CI(4.61,12.72),Z=4.19,P<0.01],8 000 Hz[MD=5.99,95%CI(4.00,7.97),Z=5.91,P<0.01]时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6 000 Hz和8000 Hz时差值最为明显。SLE组中发生听力损失的患者补体、自身抗体、疾病活动度、病程、重要脏器损害及用药情况等与听力正常的患者进行比较,未发现听力损失与上述指标存在相关性。结论SLE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增高,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且主要影响高频听力,但相关危险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听力损失 Meta分析
  • 简介:为了解意外伤害对学生健康和愈后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经济损失,采用问卷形式对186名因意外伤害而住院治疗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机动车、非机动车造成意外伤害占48.92%,交通安全是主要因素;意外伤害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人均34893元。建议通过宣传、教育、法律约束等措施预防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 标签: 意外伤害 经济损失 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卧床患者压力性损失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5月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持续时间有差异,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压力性损伤评分有差异,观察组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长期卧床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持续时间,降低患者压力性损伤评分。

  • 标签: 长期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预制菜的营养成分对于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新鲜的水果蔬菜所含的营养成分较高,但是预制菜经过加工和储存会导致其中某些营养成分的损失。对于预制菜的营养保持和损失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预制菜行业的发展,并提供指导原则以确保消费者享用到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本文主要分析预制菜的营养成分保持与损失

  • 标签: 预制菜 营养成分 加工 储存 保持 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至7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某汽车制造厂2 647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等)、耳疾史、爆震史、耳毒性药物接触史和职业性噪声接触史等进行问卷调查及职业健康检查。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2 647名工人个体噪声声级为75.0~92.0 dB(A),平均为(84.14±2.47)dB(A);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7.2%(456/2 64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龄、噪声接触水平、糖尿病史、爆震史、吸烟和饮酒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30岁、吸烟和接触噪声是工人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汽车制造厂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吸烟和噪声均为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工作场所噪声治理,引导工人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觉丧失,高频 汽车制造厂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峰度指标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峰度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所致NIHL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7个制造行业共1 8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工人进行基本资料的问卷调查、长时间个人噪声波形采集和纯音听阈测试。计算噪声能量指标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和峰度结构指标。以噪声诱发永久性高频阈值位移(NIPTS346)和噪声诱发高频听力损失(HFNIHL)作为终点指标,控制CNE、LAeq,8 h、工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峰度与NIHL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CNE<90 dB(A)·年和≥100 dB(A)·年时,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LAeq,8 h<85、≥94 dB(A)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峰度(P<0.05);年龄<50岁、男性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峰度与NIPTS346呈正相关(r=0.121,P<0.05),当CNE<100 dB(A)·年时,随峰度水平的增加HFNIHL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是HFNIHL的主要影响因素(OR=1.321)。结论峰度与噪声作业工人的HFNIHL检出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噪声峰度是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听力损失 峰度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剂量-反应关系 等效声级
  • 简介:摘要自20世纪以来,听力损失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的评价量表大量问世,种类繁多,但临床应用上存在较大困扰。本文基于ICF框架,对目前应用较广的听力损失患者报告结局测量工具的主要内容、心理测量学属性和特点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快速选择、规范化使用这些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至2019年武汉市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噪声接触及其听力损失情况。方法于2020年5月,采用横断面方法选择2017至2019年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3 9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噪声检测和纯音听阈测试,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听力损失率为3.24%(128/3 948),其中高频听力损失有101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有27人。既往有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接触噪声工人(12.10%、0.96%,P<0.05)。职业性噪声接触为<80 dB(A)、80~<85 dB(A)和≥85 dB(A)的工人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83%、2.69%和5.09%;高频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60%、2.05%和3.71%;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分别为0.23%、0.64%和1.38%;不同职业噪声接触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和噪声聋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防护用品与不使用防护用品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率(2.88%、4.45%)和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0.46%、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噪声接触<80 dB(A)的工人比较,职业噪声接触≥85 dB(A)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3.16倍(OR=3.16,95%CI:1.44~6.95,P<0.05)。与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比较,不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听力损失(OR=1.96,95%CI:1.25~3.06,P<0.05)和职业性噪声聋(OR=3.46,95%CI:1.51~7.96,P<0.05)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病风险与职业噪声接触和个体听力防护用品使用密切相关。良好的听力防护可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诱导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汽车制造业 职业噪声接触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听障儿童在非言语信号和言语信号刺激下失匹配负波(mismatchnegativity,MMN)的潜伏期和波幅发展特征。方法采用经典的Oddball范式,以1000Hz;Hz和bd/为标准刺激,1100Hz和/ba/为偏差刺激,分别对8例健听儿童和10N听障儿童进行测试。结果听障儿童的MMN潜伏期较健听儿童稍延长,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儿童的MMN波幅较正常儿童明显要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对和声调对的MMN潜伏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波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MN可作为一种客观检查方法,为听障儿童的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听障儿童 失匹配负波 前注意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失 频率 工龄 剂量效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