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峰度指标与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的剂量-反应关系,探讨峰度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所致NIHL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选择7个制造行业共1 869名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工人进行基本资料的问卷调查、长时间个人噪声波形采集和纯音听阈测试。计算噪声能量指标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和峰度结构指标。以噪声诱发永久性高频阈值位移(NIPTS346)和噪声诱发高频听力损失(HFNIHL)作为终点指标,控制CNE、LAeq,8 h、工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分析峰度与NIHL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CNE<90 dB(A)·年和≥100 dB(A)·年时,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LAeq,8 h<85、≥94 dB(A)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峰度(P<0.05);年龄<50岁、男性噪声作业工人极高峰度的NIPTS346值明显高于稳态、低和中等峰度(P<0.05)。峰度与NIPTS346呈正相关(r=0.121,P<0.05),当CNE<100 dB(A)·年时,随峰度水平的增加HFNIHL检出率呈增加趋势(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度是HFNIHL的主要影响因素(OR=1.321)。结论峰度与噪声作业工人的HFNIHL检出率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噪声峰度是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听力损失 峰度 噪声,职业性 非稳态噪声 剂量-反应关系 等效声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入药物使用方法、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对吸入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之间关系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使用吸入药物用药治疗的患者,对这些患者吸入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加以研究,并且对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情况实施必要指导,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吸入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和患者在吸入用药的时候,用药使用方式不当之间具有较为重要的关系。结论在吸入药物用药治疗的时候,临床药师通过主要是在对收集到的临床患者实施必要的吸入药物用药辅助和指导,促使患者吸入药物使用的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吸入药物 使用方法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煤工人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制修订煤尘呼吸性粉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标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月至8月,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11家国有煤矿的24 834名采煤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偏倚处理后共9处煤矿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分析,收集各煤矿开始生产之日至2012年底的采煤工人职业健康档案记录,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采煤工人在呼吸性粉尘(呼尘)和总尘累积接尘量组段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按接尘30年或25年累计患病率≤1%且安全系数取1.2,分别计算得到呼尘和总尘的接触浓度限值。结果尘肺病患者共3 224人(15.35%),呼尘、总尘累积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logistic呼=5.649 lgD呼-16.573(R2=0.925)、logistic总=5.712 lgD总-18.767(R2=0.897)。当接尘30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和总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2.2、4.8 mg/m3;当接尘25年尘肺病患病率≤1%时,呼尘接触浓度限值为2.7 mg/m3。结论建议严格执行现行煤尘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废止相关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 标签: 呼吸性粉尘 煤尘 尘肺病 剂量-反应关系 寿命表法
  • 简介: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在探讨潜在风险因素暴露水平与对应疾病发生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且应用日益广泛。随着各种函数模型的不断优化,剂量-反应关系函数模型的建立逐渐成熟,已由单纯的线性关系发展成集线性及非线性关系于一体的函数模型,由单纯的一次回归函数发展为多次回归函数。基于R软件实现这一分析的软件程序也逐渐研发出来,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R软件mvmeta及dosresmeta进行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

  • 标签: META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R mvmeta程序包 dosresmeta程序包 二次函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烟煤、烟煤、褐煤呼吸性粉尘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为科学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对9处国有煤矿采煤工人的接尘和尘肺病患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寿命表法分别计算出无烟煤、烟煤、褐煤呼尘累计接尘量对应的累计患病率,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进行单侧区间统计控制,得到呼尘接触浓度限值。结果9处煤矿共21 000名采煤工人纳入研究,其中无烟煤、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人尘肺病检出率分别为11.27%、21.32%、6.00%,平均接尘工龄为20.12、22.88、25.21年。无烟煤、烟煤、褐煤煤矿采煤工人呼尘累计接尘量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的剂量-反应关系分别为线性回归方程y=5.788x-16.043(R2=0.949)、y=5.679x-16.837(R2=0.904)、y=6.465x-19.573(R2=0.944)。当接尘30年尘肺累计患病率≤1%时,以安全系数为1.2计算,三者呼尘接触浓度限值分别为1.7、2.3、3.9 mg/m3。结论不同煤种的尘肺病检出率、平均接尘工龄、呼尘接触浓度限值均不同,在煤尘累计接尘量相似情况下,煤的挥发分越低(含碳量越高),累计患病率越高(无烟煤>烟煤>褐煤)。建议按照不同煤种分别制定国家职业卫生煤尘标准。

  • 标签: 尘肺病 煤炭 剂量-反应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急性放射性反应与照射不同总剂量及分次剂量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平安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接受6 MV X线全身照射预处理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射总剂量分为8 Gy组(12例)、10 Gy组(31例)和12 Gy组(5例),按分次照射剂量分为4 Gy/次组(17例)和5 Gy/次组(31例),总结比较各组患者放疗后的口腔黏膜、咽部、涎腺、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及肺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1例(91.7%),1级1例(8.3%);10 Gy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12 Gy组0级2例(40.0%),1级、2级、3级各1例(20.0%);照射总剂量8 Gy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10 Gy组和12 Gy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8,P=0.003);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0级13例(76.5%),1级2例(11.8%),2级、3级各1例(5.9%);5 Gy/次组0级10例(32.3%),1级13例(41.9%),2级4例(12.9%),3级3例(9.7%),4级1例(3.2%);分次照射剂量4 Gy/次组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较5 Gy/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6,P=0.009);其他部位急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总剂量8 Gy及分次剂量4 Gy/次能减轻咽部急性放射性反应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预处理 全身照射 辐射剂量 急性放射性反应
  • 简介:目的:采用经典的单次注射法建立国产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了解该肌松药应用于国人的量效关系,确定其ED50、ED90和ED95值,为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18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麻醉。三组病人分别单次静注国产维库溴铵15、25和35μg/kg。用Biometer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拇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第一次反应(T1)最大抑制的百分率,并进行概率单位转换。将维库溴铵首次剂量进行对数转换,用直线回归方法建立维库溴铵的剂量-反应曲线,同时记录起效时间。结果:国产维库溴铵的ED50、ED90和ED95值分别为21、38和45μg/kg;起效时间在25μg/kg组明显快于15μg/kg组(P<0.05)。结论:国产维库溴铵的ED90和ED95值分别为38和45μg/kg,与进口维库溴铵相似。

  • 标签: 维库溴铵 剂量-反应 单次注射法 肌松药 择期手术 复合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武进区6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老年人114 2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40 388(35.4%)。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随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OR值随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最低四分位比较,脉压在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52,95%CI:1.47~1.58;OR=1.89,95%CI:1.82~1.96;OR=2.15,95%CI:2.07~2.23);脉压指数与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22,95%CI:1.18~1.26;OR=1.36,95%CI:1.31~1.41;OR=1.47,95%CI:1.42~1.5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值分别为309.23和57.14,均P<0.01)。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脉压 代谢综合征X
  • 简介:化学的研究重点是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合理分类是研究化学的前提.在初中阶段我们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从微观上来看,这种划分还停留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未能更深入地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又由于原子结合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四种基本类型不能概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即使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 标签: 分类反应 化学反应分类 反应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拟通过电极电势与高于浓度、酸度的关系判断歧化反应,讨论高于浓度、酸度的变化对歧化反应的影响.

  • 标签: 岐化反应 E—c图 E—pH图
  • 简介:摘要在X射线的诊断当中,遵循的是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即用最小的剂量和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优价值的影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是胸部CT的低剂量扫描是否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影响,将是本次研究讨论的重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验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内脏抑制牵拉反应的作用和效果。记录测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该方法是否能对患者起到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的患者,确保患者都已经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病患。对观察组采取手术前5分钟给予0.04mgkg-1咪唑安定,0.5mgkg-1氯胺酮的治疗手段;对照组则采取与观察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租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采取VAS对麻醉满意度进行评分,由医师和患者共同进行打分。结果观察组的抑制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有效。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作为静脉辅助药品有着高安全性,能够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 标签: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内脏牵拉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FDC)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35例服用FDC的肺结核患者,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服用FDC的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有14.5%,出现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的有4.7%,出现过敏反应的有7.2%。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3.2%,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血常规异常发生率为3.0%,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28.9%。结论应用FDC治疗肺结核的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不良发应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结核 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periodontitis,CP)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采集牙周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标本,检测CRP浓度。结果我们的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中CR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发现,CRP的水平高低与牙周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CRP的浓度越高。结论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中存在高水平CRP,且其水平高低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因此,监测牙周炎患者外周血液CRP水平,可为判断牙周炎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新的指标。

  • 标签: 牙周炎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每日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茶摄入量与CVD死亡率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的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04 978名受试者,其中CVD死亡人数为38 222例,纳入研究质量评分均≥6分。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茶摄入量每天每增加1杯CVD死亡率下降约3%(95%CI 0.95~0.98,P<0.05),且存在一种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较,每天喝1~8杯茶的人群的CVD死亡率分别降低8%(RR=0.92,95%CI 0.89~0.95),13%(RR=0.87,95%CI 0.84~0.91),15%(RR=0.85,95%CI 0.82~0.89),15%(RR=0.85,95%CI 0.81~0.89),16%(RR=0.84,95%CI 0.80~0.89),16%(RR=0.84,95%CI 0.81~0.88),16%(RR=0.84,95%CI 0.81~0.87),16%(RR=0.84,95%CI 0.80~0.88)。传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人群CVD死亡率可以降低14%(RR=0.86,95%CI 0.81~0.91,I2=73.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男性CVD死亡率降低24%,女性降低14%,欧美人群降低12%,亚洲人群降低15%,饮用绿茶的人群降低15%,不吸烟人群降低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饮用红茶的人群降低8%,吸烟人群降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0.42,Egger=0.62,表明漏斗图两侧分布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任何一篇文献结局指标效应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结果稳健可信。GRADE评价显示结局指标的证据分级均为低等级别。结论每日饮用茶水能够降低CVD死亡率,推荐每天饮用适量茶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剂量-反应 荟萃分析 GRADE分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将小剂量纳络酮与芬太尼并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其降低芬太尼副反应的效果,并探讨适宜的钠洛酮配伍剂量。方法:选择全身麻醉腹腔手术病人238例,ASAⅠ-Ⅲ级,随机分成三组施行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A组采用芬太尼10—20μg/k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5μg/kg;C组采用A组配方再加入纳络酮10μg/kg。定时评定和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芬太尼用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三组芬太尼用量无显着性差异,B、C两组纳络酮泵速分别为0.01±0.12μg/(kg·h)和0.30±0.19μg/(kg·h)(P〈0.01)。B、C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均低于A组。三组24h内的VAS评分相似(P〈0.01)。结论:纳络酮0.10—0.30μg/(kg·h)与芬太尼配伍用于术后镇痛,镇痛质量仍可保证,阿片类副反应发生率可降低。

  • 标签: 术后镇痛 病人自控 静脉 芬太尼 纳络酮 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