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腱骨界面连接肌腱和骨,其作用是实现力学传递和生物学信息交流。但这一结构损伤后术中难以恢复原有层次,形成纤维瘢痕,性能降低。因此,腱骨界面愈合是运动医学领域关注热点。尽管有多项研究显示多种分子和细胞参与腱骨界面重建过程,但具体机制仍然未明确。当前治疗模式研究繁多,临床治疗方案多样且未统一。笔者就腱骨界面愈合的生物学和力学机制及促进愈合主要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腱骨界面愈合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新思路。

  • 标签: 骨骼 愈合
  • 简介:影响种植体成功与否的关键是重要的还是种植体表面性质,主要是因为种植体表面不同可以影响到种植体的受力分布.本文通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螺纹组合、在不同的加载方式等实验条件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发现颈部采用细螺纹,下部采用宽螺纹的复合式螺纹设计,要优于单一的均匀螺纹设计;种植体最大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皮质区,而在加载方式为30.的情况下,颈部应力可增大5~15倍.

  • 标签: 种植体 表面螺纹形态 骨界面应力
  • 简介:目的定性分析不同基底材料与饰面瓷之间化学结合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3—9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和大连交通大学完成。以上颌侧切牙为模型,选用镍铬(Ni—Cr)合金、氧化锆、金钯(Au—Pd)合金、压铸瓷、钴铬(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6种基底材料,按照厂家的操作要求在不同基底材料上烧结饰面瓷。然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各基底材料与饰面瓷界面,并用能谱分析仪进行元素分析。结果Ni—Cr合金、氧化锆、Au—Pd合金、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5种基底与饰面瓷之间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元素扩散,扩散范围约1~2μm。随着远离界面,扩散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直至消失。压铸瓷基底在实验条件下未明显观察到饰面瓷与压铸瓷的结合界面。结论Ni~Cr合金、氧化锆、Au—Pd合金、Co—Cr合金、混合Au—Pd合金及压铸瓷基底在和饰面瓷的烧结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结合。

  • 标签: 陶瓷 基底-瓷界面 基底材料 元素扩散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观察不同方法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的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颗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人前磨牙,去除牙齿冠方1/3暴露牙本质,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颗牙。于各组牙齿牙本质表面涂抹粘接剂并光固化后,保持A组及C组牙齿表面干燥条件下树脂粘接。于B组及D组牙齿牙本质表面喷洒水雾模拟唾液污染后树脂粘接。在牙本质树脂粘接后使用OCT对样本扫描成像。结果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在OCT图像上显示为显著高亮度影像,与周围正常组织及粘接区域分界清晰。无论是在激光蚀刻后或是酸蚀剂蚀刻后,干燥条件下的树脂粘接并不能完全杜绝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水汽污染条件下树脂粘接后的粘接界面缺陷更加明显。结论OCT系统在牙本质树脂粘接过程中可对牙本质及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进行有效监测,能准确显示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具有作为临床治疗过程实时监测系统的潜力。相比于激光蚀刻技术,磷酸酸蚀剂蚀刻操作简便,且能减少干燥或污染状态下牙本质-树脂粘接界面缺陷的发生。

  • 标签: 铒激光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树脂充填 牙本质
  • 简介:摘要针对操控台显示界面通用标准的一般性特点及航空航天特定领域标准与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使用情境的差异,有必要结合国外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的功效学研究进展,开展我国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设计的标准制定。在此基础上,立足增强人机配合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出了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关键技术及研制方法,对构建船舶操控台显示界面人机工程的工效学设计标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船舶 操控台 显示界面 人机工程 标准化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钛合金-骨界面的力学及生物学特性,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不同钛合金-骨界面对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钛合金内植物与骨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属性变化对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运用Micro-CT分析技术及组织切片观察不同钛合金-骨界面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分析提示TAV-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约是Ti2448-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的1.8倍.动物实验结果提示:Ti2448-骨界面周围骨质骨矿含量及骨质量均优于TAV-骨界面周围骨质.结论对于钛合金-骨界面而言,相对位移可能是力影响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因素,较小的相对位移更有利于界面骨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减低钛合金-骨界面相对位移,是实现钛合金-骨界面的更好愈合的可行方案.

  • 标签: 钛合金-骨界面 力学生物学 相对位移 弹性模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科学研究是能动地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这一特点决定了科研工作的周密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也决定了科研工作者必备的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渊博的学科知识;缜密的理论思维和应有的科研能力。科研设计是科研工作者必备能力之一,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进程和结局,兹仅就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介绍。一、临床试验及其应用临床研究大致分观察性临床研究和试验

  • 标签: 临床试验设计 临床研究 受试者 科研工作者 科学研究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高度近视(HM)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显示了HM患眼的多种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VRIA),其中较为常见的表现类型主要是玻璃体后脱离和血管旁异常。在HM患眼中,玻璃体后脱离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且发生年龄相对更早。血管旁异常主要包括血管旁微皱褶、血管旁囊肿、血管旁板层裂孔和血管旁视网膜劈裂,前两者为早期病变,后两者为晚期病变。VRIA与HM眼底并发症密切相关,如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VRIA可能发展为近视性黄斑视网膜劈裂,进而形成全层黄斑裂孔,甚至导致视网膜脱离。因此,HM患眼VRIA的检查和判断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临床眼底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玻璃体脱离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劈裂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摘要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 G,HLA-G)作为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分子,在母-胎界面的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上特异性表达。妊娠期间,胎儿同种异源的绒毛膜外滋养细胞侵入子宫黏膜,却免于母体来源的免疫细胞攻击,其中HLA-G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关于HLA-G在母-胎界面特殊调控方式的研究,特别是与各类免疫细胞及膜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着重对HLA-G在母-胎界面的表达、调节及与相关免疫细胞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G 母-胎界面 母-胎免疫耐受 绒毛外滋养细胞
  • 简介:摘要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育龄期女性常见不良妊娠结局,其病因复杂,至今尚不明确。其中,母-胎界面微环境在维持妊娠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母-胎界面微环境主要包括滋养层细胞、蜕膜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而这些细胞数量或功能异常可能会诱发母-胎界面微环境的改变,如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蜕膜化异常等,从而导致RSA。本文围绕这三种主要细胞在RSA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母-胎界面 免疫细胞 滋养层细胞 蜕膜基质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界面骨的早期组织学变化.方法:18颗Compress种植体挤压植入3头小型猪的下颌骨中,在植入4小时、3天、7天处死动物,切割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制作HE染色的脱钙骨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3天时髓腔内大量纤维样间充质细胞增生,并部分替代凝血块,7天时在间充质细胞中及骨切剖面有新骨形成.结论:种植体挤压植入后的骨结合一周内已开始形成.

  • 标签: 种植体 骨挤压 小型猪 组织学变化
  • 简介: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 标签: 骨界面 种植体 下颌磨牙 种植修复 牙缺失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的定量评估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脱矿/再矿化液的pH循环法建立人工龋模型,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Plus(SB组)、One-Step(OS组)和自酸蚀粘接剂AdperPromptL-Pop(LP组)进行树脂粘接,在含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膦酸(PVPA)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中诱导矿化,采用显微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microCT)定量评估再矿化效果.结果矿化诱导4个月后SB组、OS组和LP组样本病损深度均有降低,由矿化前的300滋m分别减少至47、53和87滋m,矿化率分别为73.76%、81.39%和74.54%.结论microCT是定量评估人工龋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矿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含PAA和PVPA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可诱导树脂渗透脱矿牙本质再矿化(P<0.05),且不同的粘接剂对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效率无显著性影响.

  • 标签: 人工龋 拟生态 再矿化 显微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 作者: 张超 杨斌 王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基础医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口腔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30079 ,College of Dentistry,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IL 60612, U S A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 10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自固化树脂充填Ⅴ类洞后充填体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方法选用因正畸需要拔除的无龋人上颌前磨牙56颗(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制备Ⅴ类洞,分为2组(每组28颗)。实验组用预处理剂(Tooth primer)和新型自固化树脂(Bondfill SB)充填,对照组用自酸蚀粘接剂(Scotchbond Universal)和光固化复合树脂(Z100)充填。充填后样本牙进行疲劳实验:机械循环加载(49 N、1 Hz频率120万次)和冷热循环加载(5和55 ℃的水中分别浸泡1 min,共3 000次),模拟口腔环境的咀嚼负荷和温度变化。疲劳实验前后样本牙浸入50%氨化硝酸银溶液并还原银离子。用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充填体表面完整边缘百分率和内部界面银沉淀物长度。用透射电镜观察牙本质界面超微结构。结果扫描电镜显示,疲劳实验前实验组牙本质表面边缘间隙较对照组小。疲劳实验前对照组牙釉质界面银沉淀物长度[(0.67±0.15)μm]显著小于实验组[(33.54±10.27)μm](P<0.05)。疲劳实验后对照组牙釉质表面完整边缘百分率[(55.08±15.20)%]显著大于实验组[(25.15±12.47)%](P<0.05)。疲劳实验后实验组充填体表面和内部更易观察到内聚破坏。透射电镜显示,疲劳实验前对照组牙本质界面比实验组有更多的银沉淀物;疲劳实验后对照组牙本质界面破坏主要发生于混合层下方;实验组牙本质界面破坏主要发生于混合层下方和充填体内部。结论充填Ⅴ类洞时本项研究所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牙釉质界面有较好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而新型自固化复合树脂在牙本质界面有良好的表面边缘和内部界面适合性。

  • 标签: 复合树脂类 牙修复体修复 Ⅴ类洞 界面适合性
  • 简介:本文通过油水混合物界面理论计算和实际采样的数据比对,通过综合考虑管道低点、介质粘度,流体速度场的分布以及管道存气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投油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界面提前到站的原因。

  • 标签: 介质粘度 流体速度分布 管存气体
  • 简介:目的:以表面抛光、喷砂为对照,研究表面多孔涂层对氧化锆与饰面瓷界面剪切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按照Schmitz-Schulmeyer法测量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剪切结合强度。制作氧化锆基底样本60个(IO×5×5mm),分为三组(抛光组:耐水碳化硅砂纸逐级抛光至1200#;喷砂组:1lOμmA1203颗粒在3bars的压力下喷砂10sec,距离10mm;涂层组:质量分数为55wt%的氧化锆粉浆涂塑氧化锆表面,致密烧结),每组20个。表面烧结饰面瓷(5×3×3mm)。每组取10个样本,5℃/55℃水域中交替循环5000次。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剪切结合强度,加载速度0.5mm/min。对测试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α=0.05)。SEM观察样本断裂模式。结果:涂层组剪切结合强度与抛光组和喷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喷砂组与抛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温度循环后剪切结合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显示,涂层组样本以饰面瓷的内聚断裂为主;抛光组和喷砂组以界面断裂为主。结论:表面多孔涂层可显著提高氧化锆与饰面瓷的剪切结合强度,并能耐受短期的人工老化,而结合强度无明显下降。

  • 标签: 氧化锆陶瓷 多孔涂层 结合强度 温度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电刀和超声刀两种能量器械在肺段切除术中分离段间交界面效果的差异。方法建立离体猪肺的肺段切除术模型,使用两种能量器械分别行段间交界面的分离,比较两组肺段切除术模型的漏气、切缘损伤等指标。结果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后,段间交界面的漏气程度无明显差异[(17.3±1.0)cmH2O对(16.4±2.9)cmH2O,1 cmH2O=0.098 kPa,P=0.17]。超声刀导致的切缘热损伤深度显著小于电刀[(354.35±98.81)μm对(819.70±158.00)μm,P<0.01]。结论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段间交界面各具优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能量器械。

  • 标签: 能量器械 肺段切除术 段间交界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3年在我院门诊以及住院确诊原醛症患者20例,测量其实验前后血醛固酮水平,并以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原醛组血醛固酮抑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该实验对原醛症的诊断敏感性为95%(19/20),特异性为93%(14/15)。结论此试验是项安全可靠地原醛症确诊方法,值的我们临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卡托普利抑制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