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关中的早晨还有一些雪,躲在低处不愿离去让我无法脱去身上的棉衣空气明显轻薄起来脚下,不仅柔软了许多还能感到有一种脉搏轻轻跳动这是关中西部的早晨风,找不到树木的叶子把枝头摇来摇去阳光总是走在前头它不愿揭去麦苗上的雾岚一片云朵落下来,正好搭在羊羔的身上。

  • 标签: 关中西部 早晨 阳光
  • 简介:关中农村,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关中人憨厚老实,待人心诚实在,平时'邻舍碗来碗去,亲眷篮来篮往',相互走访是常有的事。特别在婚丧嫁娶或盖房子、生孩子,给老人做生日,给孩子做满月等事情上,总要请来亲戚,邀来朋友,吃吃喝喝坐坐,热热闹闹过过。喜事叫送喜,丧事叫闹丧,

  • 标签: 散文 随笔 当代
  • 简介:<正>元代诗人元好问有首论诗绝句,颇有名,诗曰:"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中传递出的自是对那种孕生命于泥土深处,天然率真、不事雕琢的诗风的呼唤。每每读到或者想

  • 标签: 不事雕琢 论诗 曲本 敕勒川 英雄气 向上爬
  • 简介:赵先生爱羊,养羊是他退休后的主要生活,以至于现在他一见人就介绍自己是“羊倌”和羊的人类朋友。起初,我对此还有点小小的纳闷,他的口音不是陕西当地人的口音,而更像其山东老家的口音。随着我对他口音的熟悉,我才明白他的名字“杨山”这两个汉语词,也是“山羊”这两个字的同音字。

  • 标签: 福音 睦邻 关中 养羊 口音 汉语词
  • 简介:贾平凹擅长于通过关中方言的运用再现陕西的民风民俗,他那些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商州小说”系列是如此,他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秦腔》更是秦地乡村民俗生活的一面镜子。在这部描写西部农村近20年来之变化的小说中,贾平凹借用近乎完全口语化的方言系统,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传统风习的衰变。作家在用“清风街”的语言对“清风街”民众“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铺排陈述的同时,也为秦地的民俗风情保留了一份历史记录。

  • 标签: 《秦腔》 关中方言 文化风俗 20世纪80年代 长篇小说 民风民俗
  • 简介:西府地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部地区,是人们对关中平原宝鸡地区的特指。西府戏曲文化生态区是宝鸡本土文化内部与本土戏曲剧种文化以及外来戏曲剧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和整合的产物。西府戏曲文化生态经历了兴起、繁盛和衰微三个发展阶段。独特与稳定的地理自然与人文环境对西府文化生态具有一定维稳与保存的作用,但乡村的城镇化与工业信息化的人文环境加速了西府戏曲文化生态的演变。

  • 标签: 西府地区 戏曲剧种 文化生态 宝鸡
  • 简介:一、戏曲盛行陕西关中平原位于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因境内有泾、渭两条河流,有人也将在这里发展绵延的关中文化称为“泾渭文化”,它是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戏曲人物 陕西关中 札记 窗花 戏台 关中文化
  • 简介:这是一段充实的日子。短短几个月,章丘市城关中心法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只会默默地工作,踏踏实实地从事他们的职业,一不声张,二不宣扬,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两个字——奉献。尽管如此,敏感的记者们还是慕名来到城关中心法庭。

  • 标签: 报告文学 短篇 当代 章丘市 城关中心法庭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皮影戏、社火、庙会等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文化传播活动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普遍式微。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论是在媒体上,还是在都市咖啡馆里的艺术沙龙、大学讲坛,常常能见到热泪盈眶、痛心疾首的演讲者为民间文艺的衰败奔走呼号。但是,对于民间文艺为什么衰败的归因却略显简单。

  • 标签: 农民文化 传播活动 皮影戏 20世纪8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