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L.)进行不同的去花处理,探讨现蕾期去花对菊芋块茎生物产量及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为菊芋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去花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生物量,且在去1/2花处理达到最高值,为959g/株;去花处理提高了叶数和块茎数,降低了一级分枝数和二级分枝数;提高了叶比重块茎比重,降低了茎比重花比重和茎叶比;块茎比重和根冠比极显著正相关,与茎杆比重极显著负相关;块茎干量除与一级分枝数成正相关关系,与二级分枝数、花数、叶数、块茎数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块茎生物量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 标签: 菊芋 去花处理 物质分配规律 生物量 相关性
  • 简介:对达乌里羊茅(Festucadahurica(St.-Yves)V.I.Krecz.&Bobrov)、紫羊茅(F.rubraL.)、紫羊茅-梦神(F.rubraL.cv.Maxima)在种子萌发期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通过种子萌发过程中生活力和活力的变化,分析比较3份种质材料耐盐的强弱.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其种子活力、发芽速度、生长情况均存在抑制作用.其中0.4%Nacl溶液促进达乌里羊茅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1.6%-2.0%Nacl溶液胁迫下3份材料种子损害严重;综合评价达乌里羊茅耐盐最强,梦神居中,紫羊茅最弱.

  • 标签: 达乌里羊茅 紫羊茅 梦神 种子萌发 耐盐性
  • 简介: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亚带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草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和多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区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为优势种,其累计优势度分剐为0.21、0.20和0.24。围封7a多年生禾草累计优势度高于围封1a和围封2a,其累计优势度为0.39。围封区之间地上现存量围封2a〉围封7a〉封1a,但是无显著差异(p〉0.05)。Margarlef丰富度指数围封1a〉围封2a〉围封7a〉放牧。Shannon-Wiener多样指数在不同围封年限和放牧区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围封 短花针茅草原 群落结构 多样性
  • 简介:针对紫花地丁果实成熟后果皮易开裂,种子四处散播不易采收等问题,开展了紫花地丁的开花持续期、结实及不同成熟度种子发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紫花地丁“开放花”在3月中旬开始开放,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闭锁花”在6月初形成,可持续到10月份。经贮藏5个月后的“闭锁花”种子在恒温25℃时,Ⅱ级、Ⅲ级和Ⅳ级成熟度的种子发芽率均较高(80%)。而当年采收的开放花的Ⅳ级成熟度种子在室温14-28℃条件下的发芽率较高(〉77%)。成熟种子千粒重0.80-0.96g。为获得较高的收获种子产量,建议在环境湿度较大时采收Ⅲ级成熟度的种子,即采收果皮黄化、蒴果直立但未开裂的蒴果。

  • 标签: 紫花地丁 开放花 闭锁花 成熟度 发芽力
  • 简介:青海湖滨区草地蝗虫适生于海拔3100~3500m,植被盖度60%~85%的温草原和高寒草原上坡度≤9℃的缓坡区;其种群数量主要受胚胎期和蝗蝻期温湿(或温雨)系数的影响,当胚胎期温湿系数为9%~14%、蝗蝻期温湿系数为11%~16%时,有利于草地蝗虫的发育和为害.

  • 标签: 草地 蝗虫 环境因素 关联性
  • 简介:以聚乙二醇溶液(PEG-6000)为渗透介质模拟干旱条件,在12个水势梯度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木地肤、狭叶锦鸡儿和白沙蒿3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大,3种植物的发芽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较低浓度的PEG溶液可以对种子萌发产生促进和"刺激"的效果,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刺激初生根的生长,从而对发芽指数和萌发抗旱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3种植物在种子萌发期间的抗旱,结果为木地肤〉白沙蒿〉狭叶锦鸡儿。

  • 标签: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荒漠植物 抗旱性
  • 简介:试验对16种从国外引进的禾本科牧草在荒漠草原的适应及营养价值评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国赖草、美国灰赖草、沙生冰草及西伯利亚冰草越冬率较高,均在90%以上;披碱草和赖草属牧草生长速度较快,尤其是灰赖草;美国赖草、灰赖草鲜重均达到6000kg/hm2以上,加拿大新麦草、保加利亚新麦草鲜草产量均在4000kg/hm2以上;护坡型冰草、西伯利亚冰草、沙生冰草营养价值较高、适应强、抗逆性好,是优质牧草,可以作为荒漠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美国赖草、灰赖草虽然产量高,抗逆性强,能够适应荒漠草原地区低温和干旱等极端条件,但适口较差,可作为生态用种加以利用。

  • 标签: 禾本科牧草 适应性 营养价值
  • 简介:为了解释高寒草地植物中矿物元素蓄积增加的机理,通过盆栽垂穗披碱草在干旱和水胁迫影响试验处理,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水胁迫影响下盆栽垂穗披碱草中矿物元素均具有蓄积增加的趋势,且Cu、Cr、Cd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差异(P〈0.05),是其对干旱或水胁迫等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响应,也是矿物元素饥饿效应假说理论的再检验,而生物矿物元素饥饿效应是矿物元素蓄积分异行为发生的内动力之一.

  • 标签: 盆栽垂穗披碱草 矿物元素 蓄积性 干旱 水胁迫
  • 简介:本文在2016年冬虫夏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黄南州冬虫夏草采集管理办法,依据省上相关规定以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的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冬虫夏草 调查现状 对策
  • 简介:通过对我国草地进行施肥改良的综合研究分析,综述了牧草施肥的研究概况,主要内容包括牧草施肥的种类与作用。研究表明,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施用对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牧草施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牧草施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草地 施肥 效果 采取措施
  • 简介:采用室内低温培养箱模拟低温胁迫,对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冰草属植物材料进行胁迫,并测定8份材料幼苗的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5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程度加强,8份材料幼苗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能提高其抗寒,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贡献最大;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8份冰草属植物幼苗的抗寒顺序为:细茎冰草〉蒙古冰草(宁夏)〉蒙古冰草(内清)〉蒙古冰草(内农)〉冰草〉光穗冰草〉沙生冰草〉蒙古冰草(甘肃)。

  • 标签: 冰草属 低温胁迫 生理指标 抗寒性
  • 简介:为了研究留茬高度对苜蓿粗蛋白及返青率的影响,本试验以3年生"金皇后"紫花苜蓿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留茬高度下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与粗蛋白、相对饲用价值及返青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苜蓿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当最后一次留茬高度高于8cm时,返青率将大于70%,其中留茬高度8-11cm处理返青率高达79.2%,返青效果较好。考虑到根内营养物质含量对苜蓿粗蛋白含量及返青率的影响,建议银川地区第一、二、三茬留茬高度为5-8cm,最后一次留茬高度以不低于8cm为宜。

  • 标签: 苜蓿 留茬高度 根内营养物质 干草品质 返青率
  • 简介:根据近几年海西草地灾害给农牧业生产与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损失,系统地剖析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探讨草地灾害的成因,进而提出控制草地灾害的途径,用以指导草地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建设。

  • 标签: 草地灾害 草地退化 控制途径
  • 简介:对克什克腾旗主要草地类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和营养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类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为温草甸草原类和温草原类较高;无氮漫出物则普遍较高;粗纤维含量为温草原类和温草甸草原类较高;粗灰分的舍量较高的温草甸草原类和温草原类均较高;磷和钙的含量最高为山地草甸类和低平地草甸类最高;克什克腾旗草地主要营养类型属碳氮型(CN)。

  • 标签: 牧草营养含量 营养类型 克什克腾旗
  • 简介:本文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平衡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畜草矛盾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持之以恒,防治草原鼠虫害;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苹矛盾;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提高第一生产力;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等草畜平衡的对策。

  • 标签: 黄南州 畜草平衡 分析 对策
  • 简介:利用测定资料及西德奥斯卡凯尔纳的预测能值公式,对青海天然草地3个主要草地类15个草地型的牧草能值,消化能,代谢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以高山嵩草为优势种的草地牧草其TDN、DE、ME均较高,山地干草原类,高寒干草原类各草地型牧草DE、ME均较低。

  • 标签: 草地 牧草 能值
  • 简介:害虫采食量和损失量的精确测定,是制定防治指标、评定防治效益的科学依据。特别是探讨提供新的害虫采食量的公式和草地损失量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新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在青海蝗害区实测了主要蝗虫及其混合种群的采食量,得到了国内草地植保界专家及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 标签: 草地食叶性害虫 采食量 损失量 计算方法
  • 简介:文章分析了呼伦贝尔草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在人工草地面积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展草产业带动畜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

  • 标签: 呼伦贝尔 牧草产业 发展分析
  • 简介:利用曲麻莱气象站1982~2013年年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曲麻莱地区牧草观测资料以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资料等,分析了曲麻莱地区气候和植被多年变化特征,并对气候条件与植被覆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2~2013年曲麻莱地区年平均气温急剧上升,平均每10a上升0.69℃,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均每10a增多24.01mm;(2)1982年以来曲麻莱地区牧草生长状况趋好,草层高度、牧草覆盖度和生物量平均每10a分别增加3.44cm、23.34%、467.23kg/hm^2;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平均每10a增加18.85。(3)净初级生产力NPP值与年降水量相关关系较好,但与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关较差;(4)当年降水量分别增加10%、30%和50%时,净初级生产力NPP值分别增加8.96%、26.87%和44.79%。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反映在高度、产量和综合指标NPP等要素上,近35a年来,曲麻莱地区的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基本不变,气候条件有利于NPP值的增加,草地生态状况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 标签: 曲麻莱 三江源 植被 NPP 变化 气候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