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人数均为26例,对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和负性情绪变化进行比较评价。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恐惧、偏执状态、精神病性九个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减轻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配合度有积极影响。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颅内肿瘤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n=50),参照组(n=50)。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明显好转且生活质量好于参照组。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个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焦虑自评优于对照组患者,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随访护理调查满意率呈明显差距,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护理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失代偿期 心理护理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40例为对象,按护理干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比较每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颅内肿瘤患者 围手术期 心理健康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于2021年2月5日—2022年2月5日份收治的40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抑郁、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给予颅内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与抑郁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心理护理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调查及其人格特征。方法:在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12月期间,参考埃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 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对 70例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状态、人格特征分析,设为研究组。同期按年龄、性别等为配比标准,根据 1:1比例进行配对,选取 70例无明显身心疾患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心理状态、人格特征相关评分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神经质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01),研究组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焦虑因子评分较高,属于本组患者心理问题比较明显的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均 P< 0.001)。结论:惊恐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存在明显精神神经质倾向,容易出现情绪剧烈波动表现。

  • 标签: 惊恐障碍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疾病预防能力的对策。方法分析老年人身体现状及生理状态,探讨加强老年人心里健康教育与常见疾病预防能力方法。结果与结论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和疾病预防能力教育,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老年人 心理健康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医疗护士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对其职业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护士共50名作为主要研究观察对象设置为研究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其他不同类型工作人员50名设置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目前全国各地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简明健康状态测量及质量指数表对两组护士进行总体心理健康状态及日常生活条件质量进行综合测定。结果:观察组的强迫、敏感、抑郁、精神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独立性与社会功能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较护理工作人员的生活心理健康状态更差,生活服务质量更低,应给予护士更有针对性的生活心理状态综合优化干预与护士生活服务质量心理干预,提升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综合干预。

  • 标签: 护士 职业心理 生活质量 焦虑抑郁
  • 简介: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低于全国常模,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密切相关;护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巧,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疏导负性情绪,是维护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途径之一。

  • 标签: 继续护理学教育 护士 自身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抽取我社区管理范围内的精神病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把其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即A、B、C三组,A组采用认知内容讲课模式,B组采用情感内容互动模式,C组采用行为展示模式,分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果:三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最终得出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情感内容互动模式和行为展示模式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内容有助于患者的心理调节,宣传教育活动更有意义。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社区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针对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展开调查,分析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价值并做详细表述。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本社区择38例老年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时间取在2020.1月-12月期间,将其以单双数字表法均分为两小组,即:实验组、参照组,以患者焦虑、抑郁、幸福感评分作为护理效果的有利参考依据,再利用满意度评估表来统计患者对此次服务的满意程度,并计算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突出且具有较高有效性,各显示心理健康状况的一系列评分均显高,以致老年人对其服务的满意度高达100%,较参照组各数据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有效实施可为老年人群减轻焦虑、抑郁、悲观等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促进其幸福感的价值体现,通过心理指导、宣传教育等护理策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可提高老年人群自信心,进而以平稳心态面对生活,以致提升其生存质量,可提倡推广,建议采纳并实施应用。

  • 标签: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幸福感 价值体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评分的效果。 方法 : 在重固镇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间住院的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 例,将其随机均分为采用优质护理 + 常规护理的实验组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每组 60 例,在护理实验结束对两组老年患者的 生理和心理健康程度进行评分 比较。 结果 :护理结束后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 SAS 、 SDS 、 CGQ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为老年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其心理负面情绪,提升其生理舒适度,帮助其在病症期间获得更好的体验。

  • 标签: 优质护理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老年患者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325名14~16岁的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男女性青少年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母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离婚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父母养育方式 离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详细分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与影响价值体现。方法: 回顾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88位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将全部病患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4人。前者施以常规医治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添加心理健康教育,对比实施差异性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以及用药依从性,并做详细阐述。结果: 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9.55%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97.73%,且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控制均优胜于对照组,且指标较为稳定,两组比较差距明显达到统计含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显著控制血压,同时增强患者依从性,并且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可提倡推广,建议可在临床中大规模应用此护理方案。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且康复的3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主体,以问卷表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所用量表涉及SRQ-209(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Q-9(健康问卷抑郁量表)、IS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应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问卷表有效回收率为100.000%,经分析问卷表评估结果发现:SRQ-209量表中有1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占比为45.00%;PHQ-9量表中有247例患者存在不同抑郁状态,占比为82.33%;ISI量表中有19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失眠状态,占比为64.67%;GAD-7量表中有21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状态,占比为72.67%;以PHQ-9、GAD-7、SRQ-20、ISI总分为因变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疫情担忧、年龄、健康状况均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存在严重影响(P<0.01)。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失眠、应激反应等状态,临床医疗工作者应关注此类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 老年人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方式。方法:问卷调查50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对比常模,SCL-90评分中强迫、躯体化、焦虑、恐怖、抑郁、总分均明显较高,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差,应将应对方式提出并实施,可明显改善这一情况。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护士 心理健康状况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加上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知识的获取基本都是在手机、电脑上获得,在这两种因素下,就会使青少年产生“近视”,进而影响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心理健康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视觉影响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老年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将本院接受治疗且康复的3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作为主体,以问卷表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所用量表涉及SRQ-209(心理健康自评问卷)、PHQ-9(健康问卷抑郁量表)、IS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GAD-7(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应用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问卷表有效回收率为100.000%,经分析问卷表评估结果发现:SRQ-209量表中有13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占比为45.00%;PHQ-9量表中有247例患者存在不同抑郁状态,占比为82.33%;ISI量表中有19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失眠状态,占比为64.67%;GAD-7量表中有21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状态,占比为72.67%;以PHQ-9、GAD-7、SRQ-20、ISI总分为因变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对疫情担忧、年龄、健康状况均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存在严重影响(P<0.01)。结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焦虑、失眠、应激反应等状态,临床医疗工作者应关注此类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康复 老年人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