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于我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选取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0例为探查对象,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制定合理用药对策。结果: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包括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继发不良反应占比高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P

  • 标签: 氟喹诺酮类药物 禁忌证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避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出现消化道延迟反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时间在2019年1月到12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展开小组的划分(常规组、试验组)。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主要以联合治疗为主,采用顺铂。对于试验组患者来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随后比较具体效果(腹痛腹胀感、口味情况、食欲)。结果:试验组患者相比常规组显著要更好(P<0.05),具体结果见表1。经比较,试验组肿瘤患者中整体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76.7%(t=10.205、3.221、11.205、11.849)。经对肿瘤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等的比较,采用中西医治疗方式整体健康状况、睡眠情况、认知情况相对较好。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防治,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延迟反应,效果较好。

  • 标签: 中西医治疗 恶性肿瘤 消化道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予中医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呕吐、恶心、泛酸、烧心、胃痛、食欲减退等)。

  • 标签: 中医护理 肿瘤化疗患者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科使用阿奇霉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探讨药事管理的效果和体会。方法:选择2019年1~2020年1月的因阿奇霉素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60例,给予药事干预措施后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静脉滴注的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其皮肤局部反应占24例(40.0%)、而口服给药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占9例(15.0%);自2018年以来对使用阿奇霉素药物进行药事干预后,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相较于使用干预前相比,其药物不良反应率和投诉率均得到明显降低,而治疗依从性的工作评分和药剂科的质量评分均显著增高,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阿奇霉素 ADR 临床特征 药事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钠片在临床甲减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采取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66例临床甲减患者分为33例/组。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比较血脂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水平、甲状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值>0.05)。 结论:临床甲减在基础治疗之外,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可取得不错效果,甲状腺功能改善,血脂降低,且药物比较安全。

  • 标签: 亚临床甲减 左甲状腺素钠片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于阿奇霉素不同的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不同给药途径的阿奇霉素应用我院儿童的临床治疗中,研究选择时间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研究人数为100例需要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并同时将100例患儿分成不同给药途径的两个组,一组使用口服阿奇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二组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的方式进行治疗,分组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方式的给药后,发现一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数据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关于阿奇霉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实施,本研究的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说明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根据患儿的自身机体情况,为患儿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标签: 阿奇霉素 不同给药途径 儿科临床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交叉过敏反应。方法:我们选择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21名住院患者,记录了注射使用以下5种类型的头孢菌素的病史和过敏反应,包括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5种头孢菌素类药物。结果:青霉素过敏阳性、其他物质过敏阳性和无过敏症状分别为311、156和4054例。服用头孢菌素后的过敏反应数为43、9和31,三组之间的头孢菌素类过敏发生率差异非常显着,P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青霉素类 交叉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归脾汤加味作为参考,纳入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患者,观察其临床作用。方法: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患者,2018年1月-2020年1月,80例患者参与,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两组,前组施以归脾汤加味治疗,后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50%)高于对照组(85.00%),(x2=3.9139,p=0.0478);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50%)低于对照组(17.50%),(x2=5.0000,p=0.0253);以焦虑HAMD评分与抑郁HAMA评分作为比较指标,观察组在护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以参考用药作为治疗方案,具有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归脾汤 加味治疗 脑卒中 抑郁伴焦虑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6月份至2021年6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4例。氨氯地平治疗法用于对照组,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疾病治疗中使用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右美托嘧啶与舒芬太尼对实施纤支镜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 的表面麻醉效果。 方法:用“信封法”将纳入的84个纤支镜气管插管清醒案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及右美托嘧啶进行表面麻醉。 结果:实施纤支镜气管插管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较于舒芬太尼,右美托嘧啶更利于减轻清醒患者的纤支镜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 标签: 右美托嘧啶 舒芬太尼 纤支镜 清醒患者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体对抗肿瘤药产生的不良效应,为临床肿瘤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患者中选取100例,男患者45例,女患者55例,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描述归纳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有6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60-70岁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并且女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其中以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的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抗肿瘤药的应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病人病情、年龄、给药情况有关。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做好不良反应的应急备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缺氧新生儿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儿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3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温治疗,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神经系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亚低温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药学干预方法。方法:从2020年1月至12月,选取我市阿莫西林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7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信息,评估阿莫西林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对用药途径、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和发生时间进行统计。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33%,口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率(85.33%)高于静脉注射(14.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累及皮肤(46.67%)、消化系统(22.67%)、神经系统(14.67%)、血液循环系统(9.33%)、泌尿系统(2.67%)等,其中皮肤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P<0.05);不良反应发生在1d以内和1d以上的比例是77.33%和22.67%,其中1h~24h之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结论: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以口服用药为主,皮肤过敏和1h~24h之间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加强用药指导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阿莫西林 不良反应 用药途径 发生时间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在本次研究任务中,重点探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联合治疗的具体疗效,同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任务中共选取6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参与实验,在展开实验前,根据其入组时间的不同分为了两组,其中一组单纯使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另一组则使用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治疗,分别命名为甲组、乙组,并比较其具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采取治疗后,其糖代谢指标有良好改善,其中乙组患者FPG、2hFGP等糖代谢指标明显优于甲组,(P<0.05)。其次,甲组中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反观采用联合疗法的乙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情况,乙组安全性相对更高,(P<0.05)。结论:经过甘精胰岛素、西格列汀的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提升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西格列汀 安全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及预防方案进行分析,以能够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的24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分布的年龄和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及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的伤害等进行分析。结果:在药品不良反应中,以老年人和儿童为主要对象,涉及到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性药品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要方式。对患者的器官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结论:药品所导致的不良反应能够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在给予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保持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可能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对科学合理的ADR预防措施进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报告 预防方案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无须经肝脏代谢激活即可直接起效,在停药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功能也随之快速恢复。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因而起效快,可迅速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作用。替格瑞洛起效时会影响腺苷水平,腺苷浓度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生物学效应及不良反应[1]。本文对替格瑞洛的相关文献报道和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其的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 标签: 替格瑞洛 腺苷 抗血小板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