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头部立体定向充质细胞移植治疗脑瘫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80例脑瘫患儿行头部立体定向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半年、术后1年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MF)、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评分.结果患儿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改善,P<0.01.结论头部立体定向充质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瘫换患儿症状,改善运动、言语、智力等症状,促进脑功能恢复.

  • 标签: 立体定向 间充质 干细胞 脑性瘫痪 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鼠骨髓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传代Wistar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第8d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神经元存活率,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谷氨酸(0.8mmol/L)可诱导细胞凋亡,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较谷氨酸损伤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升高(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见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而电镜检测发现对照组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谷氦酸组有典型凋亡神经元,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骨髓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谷氨酸神经元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谷氨酸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Neurotrend-7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的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观察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前后和8例动脉瘤夹闭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时脑组织氧分压(PbtO2)、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PbtCO2)、脑组织pH值(pHbt)的变化.结果①12例颅脑损伤患者在血肿清除后,PbtO2、pHbt分别从(16±7)mmHg、6.99±0.12增加到(28±6)mmHg、7.11±0.09(P<0.05),PbtCO2从(59±6)mmHg下降到(46±5)mmHg(P<0.05);②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PbtO2、pHbt分别从(24±6)mmHg、7.12±0.05下降到(13±4)mmHg、7.04±0.06(P<0.05),PbtCO2从(45±6)mmHg升高到(56±4)mmHg(P<0.05).结论脑组织氧代谢监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监测手段,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以指导治疗.

  • 标签: 脑组织氧分压 脑组织二氧化碳分压 脑组织pH值 监测
  • 简介:神经系统损伤与再生修复的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随着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发现、材料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组织工程学方法为神经损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种子细胞的培养是组织工程的基本要素,细胞主要来源于自体、同种异体、异种组织细胞等。本文就近年来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雪旺细胞 神经干细胞 嗅鞘细胞
  • 简介:目的:介绍我院护理管理组织改革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为其他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借鉴台湾护理管理经验进行护理管理组织改革的过程,同时对改革后的护士满意度和离职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护理管理组织改革提高了护士满意度,降低了护士离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护理专业管理组织,发动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和理顺护理行政管理组织与专业管理组织的关系,提高了我院护理管理效率,增加了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对医院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管理 组织体系 护士满意度 护士离职率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s)静脉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SCs,改良Allen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经尾静脉移植Brdu标记的BMSCs,损伤后24h、移植后1、3、5周评价实验动物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检测BMSCs在体内迁移、存活以及分化情况,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移植的BMSCs在宿主损伤脊髓中聚集并存活,3~5周后有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微管相关蛋白(MAP2);BMSCs静脉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改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周后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脊髓结构较完整。结论B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向脊髓损伤处聚集并存活分化,促进神经修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损伤 静脉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脐带血充质于细胞(CB-MSC)移植对脑创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在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1)损伤组,开颅钻孔打击脑组织不移植细胞;(2)移植对照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生理盐水1.25μ;(3)CB-MSC移植组,开颅创伤脑组织后在创伤区注射含CB-MSC混悬液.每组各18只.CB-MSC从脐带血中分离、培养得到,采用BrdU标记.分别于移植后3d及10d进行大鼠行为学评分,2周和4周行Y迷宫试验.移植后2周和5周对植人脑内的CB-MSC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镜下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结果移植后10d3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4周大鼠学习、记忆评分差异亦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周和5周在CB-MSC移植组细胞移植区均发现BrdU-GFAP和BrdU-NSE阳性细胞,其他2组均未发现.结论CB-MSC移植可促进大鼠脑创伤恢复,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CB-MSC在体内可以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颅脑损伤 细胞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椎动脉 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支架
  • 简介:目的报道采用支架技术将1枚大部分脱入颈内动脉(ICA)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完全送回脑动脉瘤(AN)腔内.方法对一后交通动脉瘤病人采用GDC治疗,当闭塞了AN后拔出微导管时,1枚GDC大部分脱出AN腔并随血流搏动.采用球囊导管仅将GDC部分压入AN腔,在使用圈套回收失败后,用一球囊扩张式支架将脱出的GDC完全送回AN腔.结果造影显示ICA完全通畅且AN不显影.结论支架置人技术是处置GDC意外脱人载瘤动脉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支架植入技术 颈内动脉 ICA 可脱式弹簧圈 GD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提高和阻断端粒酶活性对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阳离子脂质体介导hTERT正、反义表达载体转染BMSCs.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ERT表达,并对转染前后BMSCs的生长增殖能力、神经细胞方向的分化能力和大鼠颅内移植存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大鼠BMSCs表面CD29、CD44、CD90阳性,CD31、CD34、CD45阴性,转染正义hTERT后BMSCs增殖速度明显提高,而其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诱导分化及异体海马移植后的存活能力未受影响,转染反义hTERT后BMSCs增殖速度减慢,5-6周内死亡。结论BMSCs存在端粒酶低表达,提高或阻断端粒酶活性对BMSCs的增殖分别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

  • 标签: 端粒酶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BMSCs在颅内的分布及向肿瘤的趋化能力.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构建稳定表达海肾荧光素酶(RL)的BMSCs(BMSCsRL);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Fischer大鼠脑实质接种PKH26标记的9L胶质瘤细胞:接种胶质瘤细胞后7d应用立体定向仪于胶质瘤对侧脑实质接种BMSCsRL.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监测BMSCsRL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Transwell板观察体外BMSCs向肿瘤迁移的情况.结果从大鼠骨髓分离的BMSCs的CD90和CD44阳性率为99%;BMSCs有向肿瘤组织趋化的能力,体外实验发现迁移的细胞数量随9L细胞的增多而增多,在体实验中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到在接种后0,7,14dBMSCs向肿瘤组织迁移,且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最为明显.结论BMSCs对胶质瘤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间充质干细胞 趋化作用 活体监测
  • 简介:目的研究补体C9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补体C9在ICH后脑水肿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眼镜蛇毒因子(CVF)干预后对血肿周围组织C9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ICH模型.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出血组和CVF干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断头取脑,连续切片分别作补体C9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并进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干湿重法)。结果ICH后2h血肿周同脑组织开始表达C9,24h达高峰。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在ICH后2h开始增加(P〈0.05),6h明显增加,24-72h达高峰(P〈0.01),此后逐渐回落,1周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脑组织含水量与C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938,P〈0.01);对侧半球相应部位及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经CVF干预后,血肿周同组织C9表达明显下降,干预组与出血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VF干预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1CH组(P〈0.01)。结论脑出血后补体级联激活C9表达明显增加.并证明通过CVF干预后,C9表达下降,脑水肿减轻,能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补体 眼镜蛇毒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Noggin转染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并观察基因修饰的细胞向神经元方向的分化情况.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通过细胞表面标志及成脂诱导鉴定细胞.Ad-GFP-NGF、Ad-GFP-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通过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目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观察转染后BM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情况.结果贴壁法获得的细胞具有BMSCs表型,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未转染组和Ad-GFP转染组少量表达NGF,不表达Noggin.NGF、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均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NGF、Noggin转染的BMSCs可分化为具有神经元形态,并表达神经丝蛋白(NF-H)的细胞,联合转染组NF-H阳性细胞比例最高.结论贴壁法能有效纯化BMSCs,Ad-GFP-NGF、Ad-GFP-Noggin单独及联合转染BMSCs安全并能高效表达目的蛋白,NGF、Noggin转染的BMSCs体外培养能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两种蛋白联合修饰能增强这种分化作用.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生长因子 NOGGIN
  • 简介:目的探讨非手术因素对颞叶癫癎病人手术治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方法对10个月门诊筛查的67例颞叶癫癎病人进行问卷式调查,针对颞叶癫癎病人手术治疗的非手术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癫癎病史2~26年,平均8.3年,非正规治疗史43例(64.1%)。其他医院诊断为颞叶癫仅24例(35.8%)。知道手术可治疗癫32例(47.8%),其中由医生告知可行外科手术11例(16.4%),通过媒体和病友介绍21例(31.3%)。不愿接受手术治疗20例(30.0%),其中因经济原因13例,害怕手术7例。结论病人及基层医师对颞叶癫癎及其正确治疗的认识不够是造成病人延误治疗的主要因素,病人心理因素和经济拮据也是重要原因。加强癫癎科普宣传,特别是推广《癫癎诊疗指南》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 标签: 癫癎 颞叶 非手术因素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对比机械取栓和支架植入两种血管内治疗方式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急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回收支架组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作为第一治疗措施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支架植入组采取支架植入作为血管再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再通率、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共计6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可回收支架组48例,支架植入组16例。可回收支架组初次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后再通率仅仅为18.75%,37例接受了补救性治疗措施,两组最终再通率未见明显差异(P=0.566)。与可回收支架组相比,支架植入组术中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1),两组患者术后48h神经功能改善情况(P=0.885)、围手术期出血并发症(P=0.817)未见差异,术后3个月良好预后(P=0.884)以及死亡率(P=0.874)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单独使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效果欠佳,往往需要其他补救性治疗措施,直接支架植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可回收支架 支架植入
  • 简介:患者,女,19岁,因自觉前额部无明显诱因疼痛伴前额部包块三月入院。近半月来疼痛加重,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病史。入院后行颅脑CT平扫示额部正巾颅骨局限性破坏,颅内未见异常。查体:一般情况好,前额正中可触及约3.5cm-4.0cm包块,质地中等,高于皮肤约0.6cm,边界较清楚,无压痛,余未见异常。

  • 标签: LANGERHANS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CT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BMSCs对胚胎腹侧中脑前体细胞(VMP)体外扩增和定向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营养机制.方法分别取胎龄11d大鼠胚胎VMP、成年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二者的共培养体系.体外扩增7d的VMP分为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分别加入普通分化液、BMSCs分化液、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进行诱导分化.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化期末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比较3组细胞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结果诱导分化7d后,对照组、BMSCs分化液组和BMSCs+VMP共培养分化液组中细胞数分别较培养前扩增(44.13±4.75)倍、(60.63±5.25)倍、(64.00±7.63)倍,TH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8.76±5.20)%、(23.49±4.10)%、(28.08±5.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能够通过分泌营养因子有效促进VMP增殖并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中脑前体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目的了解经济发达镇综合医院急诊内科三年收治自杀患者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查阅病例,自编调查量表对1999年和2001年珠三角地区某镇一所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所有扑克杀患者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则,职业,文化程度,自杀原因及方式,并比较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1999年组和2001年组分别收治自杀患者为360例和475例,分别占总就诊人数的1.11%和1.55%,两组年龄均以15~25岁为多,差异无显著性(P>0.05).1999年组和2001年组均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分别为1:2.36和1:2.74),外地户籍人口自杀者多于本地户籍人口(本地户籍人口比外地人口分别为1:9.6和1:14.3.文化程度低者自杀发生多,2001年组初中文化以下自杀者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两组中均以打工者、农民自杀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无显著差异.两组自杀原因中由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导致的自杀者多,1999年组为78.3%,2001年组为728%.(P<0.05)差异显著.自杀方式全部为服毒自杀,1999年组服农药,安眠药自杀者多(675%),2001年组服家药者下降,服安眠药、其他药品、杀鼠剂人数上升(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三年某综合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自杀患者结构,自杀原因,自杀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标签: 经济发达镇 综合医院 急诊内科 自杀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索脐带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及将其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方法分离脐带充质组织,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脐带MSCs.原代培养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中,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和细胞周期,CCK8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二步法诱导分化P3代脐带MSCs,培养3、6、9d后终止诱导,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blotting检测分化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ⅢSE)的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脐带MSCs形态呈相对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平行排列或旋涡状生长。P3代细胞CD29、CD44、CD73、CD90、CDl05、CDl66表达阳性,而CD34、CD45、CDl9、CD31、HLA—DR表达阴性。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为48h,处于GO~G1期细胞占91.13%;诱导分化后细胞多数为两级.形态与神经元相似.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诱导9d时细胞NSE、TH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9.5%和8.9%,Westo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诱导6d时细胞NSE表达明显,TH仅有弱表达,诱导9d时TH、NSE均表达明显。结论脐带充质组织中能分离出MSCs,且能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 标签: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颞下硬膜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颞下硬膜入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颞下硬膜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