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患儿,男,9岁,因咳嗽、咳痰1个多月,在外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胸部CT检查发现纵膈有一占位性病变,予抗感染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门诊以"纵膈占位性病变"收住院。入院时查体:T:36.5℃,R:19次/分,P:80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

  • 标签: 纵膈肿瘤 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 胸腔镜 达芬奇 占位性病变
  • 简介:宝宝口腔的特点舌头不仅能前后活动,还能上下活动,所以与豆腐软硬度相似的食物完全可以用舌头捣碎后吃进去。这个时期妈妈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直接将大块食物吞进去。

  • 标签: 舌头 捣碎 软硬度 食物
  • 简介:目的:对小儿气管食管瘘病例的诊断、治疗和愈后进行回顾和总结。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收治的10例气管食管瘘患儿的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均接受手术治疗11次,对气管瘘口进行修补,对食管明显狭窄者切除病变食管,行端端吻合或结肠代食管。结果10例均获治愈,术后无一例死亡,门诊随访时间3~15个月,仅2例出现食管狭窄需多次扩张,其余均正常。结论小儿气管食管瘘的常见原因为化学腐蚀性和医源性,常伴发呼吸道症状,病情较为严重,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能改善患儿预后,提高存活率。

  • 标签: 气管食管瘘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患儿女,8月,因误吸小灯泡1h急诊入院.1h前不慎将玩具上带钢丝小灯泡误吸,当即出现呛咳、气急、面色发青,家长拍背,约5min后症状缓解.门诊胸片提示异物位于右主支气管,耳鼻喉科行气管镜检查,见小灯泡钢丝嵌入右主气管壁,不能取出.8h后收胸外科.入院查体:精神可,轻度发绀,右胸部稍有塌陷,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肺叩诊尚清,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复拍胸片仍示异物位右主支气管并右肺不张.急诊在全麻下行右剖胸右主支气管切开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小灯泡钢丝嵌入右主支气管右后壁中,气管内有脓性液体,吸尽液体,切开支气管取出异物,间断缝合支气管,并胸膜覆盖,冲洗胸腔,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48h拔除胸腔闭式引流,7d拆线,8d后复查胸片双肺膨胀良好,痊愈出院.气管异物是小儿常见急诊,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多见5岁以下幼儿,婴儿较少见,本例患儿仅8个月,异物已嵌入支气管壁,引起肺不张,支气管镜不能取出,而行开胸手术治疗.目前,小儿气管异物发生有上升趋势,年龄也越来越小,为了防止小儿支气管异物的发生,应加强对小儿玩具和食品的管理,同时做好这方面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发生率.

  • 标签: 婴儿 气管异物 开胸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法治疗发育不良肾的临床利弊。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作者共收治31例发育不良肾患儿,采用后腹腔镜、腹腔镜以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治疗,比较3种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3组手术均获成功,经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9±14)min,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45±13)min,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03±1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1.1)mL、(16.2±1.6)mL、(21.1±1.4)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0.8)d、(6±0.9)d、(10±1.2)d。3组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小儿肾发育不良在腹腔镜和后腹腔镜下手术,其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但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

  • 标签: 肾疾病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微创手术矫治漏斗胸的特点及疗效。方法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微创手术方法治疗漏斗胸12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手术52例;小切口直视微创手术28例;小切口不损伤胸肋骨微创手术15例;Nuss手术30例。除Nuss手术外,全部病人均选择钢板、克氏针倒T形内固定。结果手术后均恢复顺利,1例内固定钢板滑脱,术后3d重新手术固定。1例Nuss手术病人发生中量血胸。其余无重要并发症。术后胸片、CT复查胸骨位置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个月至2年,4例有胸壁局限性凹陷,其余病人效果满意。结论本文报告的微创手术方法创伤小,疗效好。手术年龄以3—5岁为宜。如胸骨凹陷较重,临床症状多,主张在2~3岁手术,并可选择不损伤胸骨和肋骨的微创术式。

  • 标签: 漏斗胸 外科学 微创手术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总结该术式的优越性、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41例小儿腹腔镜联合手术临床资料。联合手术涉及阑尾切除术,内环缝扎术,睾丸松解固定术,肠套叠复位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肠系膜囊肿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胆道造影、肝活检术。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并发症出现,无一例因联合手术延长禁食时间或住院时间。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微创优势明显,适合在儿童手术中开展,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手术的指征及其特点。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女婴无肛并前庭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5—2011年作者收治年龄4个月至1岁的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前庭瘘患儿21例,均通过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一愈合19例,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理疗后痊愈。2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会阴外观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保留瘘管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简便易行,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直肠瘘 结直肠外科手术 婴儿
  • 简介:小儿肝脏肿瘤瘤体巨大,病理类型多,部位复杂,累及肝脏体积较大,且多累及肝门部或肝门部淋巴结、门静脉等,给手术带来了挑战.当肿瘤累及肝门部,尤其是累及多个部位时,术中易并发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过去被认为是手术禁区.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这类肿瘤从不可切除向可切除转变.

  • 标签: 肿瘤切除手术 肝脏肿瘤 肝门部 手术模拟系统 巨大肿瘤 计算机
  • 简介:目的了解早期早产儿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趋势及产因素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61例早期早产儿生后第1、7、14、28天以及其中17例早期早产儿出生后6个月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围产期因素的影响。结果早期早产儿出生时除自然杀伤(NK)细胞外各亚群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处于最低水平,1周时迅速升高,6个月升至正常;NK细胞至6个月方增高。与胎龄〈28周早期早产儿比较,≥28周的早期早产儿第7天的T细胞、辅助性T(Th)细胞、NK细胞,以及第14天的T细胞和第28天的淋巴细胞、Th细胞绝对计数较高(P〈0.05)。与母亲产前未使用激素组相比,激素组第7天的抑制性T(Ts)细胞和第14天的淋巴细胞及所有亚群淋巴细胞水平均较高(P〈0.05)。宫内感染组与非宫内感染组出生第1天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以宫内感染组较高(P〈0.05)。解脲支原体(UU)定植组第1天的淋巴细胞、T、Th、Ts细胞以及14天的B细胞绝对计数水平高于非定植组(P〈0.05)。结论早期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细胞数量不足,以后逐渐增高,6个月左右达正常。母亲产前使用激素以及出生胎龄、宫内感染、UU定植等多种产因素对早期早儿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较长时间的影响。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围产因素 流式细胞术 早期早产儿
  • 简介:目的观察咳喘Ⅱ号加减防治儿童缓解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测定50例哮喘缓解患儿血清过敏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咳喘Ⅱ号加减口服(基本方为太子参、五味子、乌梅、防风、苏子、麦冬、银柴胡、甘草),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总疗效与对照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减少哮喘和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改善主要症状、体征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控制哮喘发作时的病情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咳喘Ⅱ号加减对哮喘缓解儿童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标签: 咳喘Ⅱ号加减/治疗应用 哮喘缓解期/中医药疗法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幼儿急疹发热外周血象特点及临床表现,供早期诊断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间就诊的幼儿急疹患者临床表现及外周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年龄发病情况。结果幼儿急疹发病高峰在5-8个月龄组,前驱期末梢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有不同程度降低,热退出疹逐渐回升,全身中毒症状轻。结论血象及临床可早期预见疾病,以避免滥用抗生素。

  • 标签: 幼儿急疹 外周血象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保留尿道板尿道自体培植技术修复先天性尿道下裂新方法。方法第Ⅰ行尿道培植,沿尿道口U型切开尿道板,并部分矫正阴茎下曲,尿道板卷管用6—0可吸收线缝合,尿道正位开口于阴茎头部,切开阴囊中膈游离暴露肉膜组织,将新尿道包埋于阴囊肉膜组织中;6个月后行第Ⅱ阴茎成形,游离尿道与阴囊肉膜组织,阴茎皮肤脱套游离至阴茎根部,完全矫正阴茎下曲,阴茎阴囊皮肤成形,结束手术。结果217例接受尿道自体培植Ⅱ尿道成形术,年龄3个月至7岁,平均1.6岁,其中远侧型122例,近侧型95例。术后出现尿道皮肤瘘11例(5.07%),尿道狭窄5例(2.30%),阴茎下曲畸形复发8例(3.69%),所有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1.06%。结论尿道自体培植术可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尿道下裂 移植 自体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尿路结石及其处理对胎儿早产流产的影响.方法对比性分析妊娠尿路结石与胎儿早产流产的相关关系.结果6年共收治孕产妇31295例,发现妊娠尿结石162例,占同期住院孕产妇的0.52%(162/31295),其中症状性结石119例(73.46%),保守治疗(CM)95例,外科干预治疗(SI)24例,保守治疗与外科干预治疗患者流产率分别为1.05%、4.17%,早产率分别为5.26%、0,剖宫产率分别为17.89%、4.17%.结论孕期使用镇痛(静)药,可能诱导胎盘功能老化,导致胎儿早产;外科干预治疗有增加胎儿流产的风险.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尿路结石 早产 流产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不同类型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PS)的疗效及优缺点,为肺隔离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0月由本院收治的肺隔离症患儿20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70例,年龄1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19.70±48.82)个月;叶内型143例,叶外型62例,叶内叶外同时存在3例。将叶内、叶外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分别比较两型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量、留置胸腔引流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0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叶内型143例中,53例予开胸手术,90例予胸腔镜手术;叶外型62例中,10例予开胸手术,48例予胸腔镜手术,颈部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2例。叶内型病例中: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2.53±40.80)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107.86±4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4.86±7.76)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36.53±38.4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01);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12±2.46)d,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闭式引流时间(5.67±0.8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59);胸腔镜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0.16±265.96)mL,开胸手术组平均胸腔引流量(315.50±120.9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8);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42±3.04)d,开胸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0.50±2.0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叶外型病例: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9.28±20.06)min,开胸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7.50±15.5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P〈0.05)。胸腔镜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26±1.41)mL,开胸手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13±7.38)mL,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外科手术 治疗 胸腔镜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方式、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胆总管囊肿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83例(男23例,女60例,平均年龄3.8岁),采用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手术59例,开腹手术24例。对83例患儿手术前后血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AST、ALT、GGT和ALP。根据手术年龄将患儿分为三组:〈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根据囊肿扩张形状分为囊形扩张组和梭形扩张组。分析手术方式、手术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手术前后血生化变化的关系,探讨手术方式、手术年龄及囊肿扩张形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术后血TBIL、DBIL和AL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比较,术后各生化指标降低程度无显著差别。手术年龄越小,术前血胆红素水平越高,肝功能指标越高。3岁以内手术者术后TBIL和DBIL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手术年龄〉3岁者。、囊形扩张组和梭形扩张组比较,术后肝功能降低程度无显著差别;囊形扩张组术后TBIL、DBIL和ALP较术前显著降低。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手术疗效与开放手术无差别。早期发病的胆总管囊肿患儿(3岁以内)肝损伤较严重,应及早手术,术后效果明显。囊肿扩张形状不影响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手术疗效,但囊形扩张者手术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胆总管囊肿/外科学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是一种由于进行性胆道系统炎症及胆道纤维化导致肝外胆管阻塞并以梗阻性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生儿罕见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发病率在成活新生儿中约1/5000—1/18000,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 标签: 胆道闭锁 手术治疗 Ⅲ型 肝外胆管阻塞 梗阻性黄疸 罕见疾病
  • 简介:上腹部腹膜后手术常遗留慢性窦道,一般症状不严重,但长期不愈,并常有复发性急性发作,威胁生命,处理很困难。下面介绍一些经验,供参考。一、上腹部腹膜解剖特点腹膜腔分为大囊小囊,以横结肠系膜及大网膜为界。①小囊内腹膜后有胆、胰、十二指肠等消化液分泌器官及管道,穿孔即可形成分泌性瘘管。分泌物有腐蚀性,能损害周围器官,发生二迟发性穿孔,使情况复杂化。②大囊包括游离肠管及系膜,从右上腹屈氏韧带至回盲交界固定于腹后壁。使大囊又分为左右两侧。左侧低位引流至盆腔,右侧低位引流至右腹股沟。两侧交通自由,感染常为全腹膜炎。肠管广泛粘连可形成多发脓肿,互相引流不畅,影响窦道的愈合。

  • 标签: 腹部手术后 慢性窦道 腹膜后手术 横结肠系膜 分泌器官 低位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1957年,日本仙台大学的Kasai教授率先创立Kasai术式。他研究了2~12个月肝病患儿的肝内和肝外胆管之后提出:随着汇管区增生程度的逐渐减弱,肝内胆管呈进展性的结构破坏;此外,在肝门水平细小胆管内也可见到闭锁胆管的纤维残留。当时,Kasai教授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

  • 标签: 胆道闭锁 手术 肝外胆管 肝内胆管 增生程度 汇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