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益生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修复作用。方法将5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治疗前1天、治疗后14天患者乳果糖、甘露醇尿液排泄率比值(LAC/MAN)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益生菌治疗后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内毒素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生菌可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益生菌 肠黏膜屏障 溃疡性结肠炎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伴有负性情绪冠心病患者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加心理干预,均于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于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更有利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临床中应予重视。

  • 标签: 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冠心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产后6~8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所致膀胱膨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往往是产后出血原因之一,还可并发尿路感染。重视产后诱导排尿,是产后护理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针对不同原因引起尿潴留会有不同处理措施,既解除了产妇痛苦,又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并发症 自行排出 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整体性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连续性血糖监测整体性护理以及常规血糖监测护理。结果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血糖监测护理措施相比,糖尿病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整体性护理措施可以保持合适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严重创伤病人免疫功能影响并发肺部感染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科ICU住院严重创伤病人共78例,按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不同分为两组:①早期组:37例,入院3d内即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能全力行肠内营养;②普通组:41例,入院7d以后行肠内营养。分别在入院后第1d第14d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早期组在入院第14d时测得血IgG、NK活性、CD3、CD4CD4/C取比值分别均较入院第1d有明显升高(P〈0.01),而普通组在入院第14d时仅NK活性有所升高(P〈0.05);早期组在入院14d内肺部感染发生率(24.3%)明显低于普通组(415%)(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严重创伤病人免疫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肺部感染 严重创伤
  • 简介: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是原型TNF-α改构体,前期实验显示其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广作用。目的:初步研究nnhTNF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治疗作用。方法:雄性BALB/c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株BGC-823构建移植瘤模型,随机予rmhTNF、TNF—α。5-氟尿嘧啶(阳性对照)0.9%NaCl溶液(阴性对照)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裸鼠一般情况、移植瘤生长情况及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裸鼠成瘤率为100%。各药物干预组移植瘤生长均明显减慢.其中rmhTNF组生长抑制最为明显.生长曲线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移,抑瘤率显著高于TNF—α组阳性对照组(83.1%59.8%50.1%.P〈0.01),一般情况与接种前相比无明显改变,移植瘤组织中可见较多凋亡坏死细胞。结论:BGC-823细胞在BALB/c裸鼠皮下有良好成瘤性。rmhTNF在体内能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坏死.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移植瘤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胃肿瘤 细胞系 肿瘤 肿瘤移植 小鼠
  • 简介:母乳足4-6个月婴儿最理想天然食品,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尤其初乳,含有丰富抗感染物质。但在哺乳之初,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以及因不能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初乳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通过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抗感染物质 天然食品 乳头皲裂 喂养方法 乳头平坦
  •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辅助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标准三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Hp根除率,并观察两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及出血指数。结果:治疗组1个月Hp根除率及1年后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PD、PLI、S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D、PLI、SBI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提高慢性牙周炎合并胃内Hp阳性患者Hp根除率,且改善牙周状况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慢性牙周炎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
  • 简介: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基因、肠道微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所致。近年来,Th17细胞与IBD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调节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肠道菌群在IBD发病中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ROHN病 TH17细胞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观察化滞柔肝颗粒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护肝片处理组,通过灌胃给予56%北京红星二锅头(12ml·kg-1.d-1)脂多糖(5mg·kg-1,2次/w)腹腔注射,建立酒精性肝炎小鼠模型,同时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10w。在末次给药后,解剖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进行相应检查。结果在实验10w末,模型组肝组织肝细胞水肿,胞浆疏松,其肝质量指数、血清ALTAST水平分别为(5.77±0.67)%、(82.22±6.20)U/L(93.43±17.30)U/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分别为(4.44±0.42)%、(35.83±3.84)U/L(66.43±5.14)U/L,P〈0.05];大剂量化滞柔肝组肝质量指数为(5.24±0.36)%,显著低于模型组[(5.77±0.67)%,P〈0.05],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护肝片组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颗粒组护肝片组CK分别为(118.93±10.15)U/L、(102.33±8.07)U/L、(119.45±19.26)U/L(104.00±8.15)U/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227.50±50.10)U/L,P〈0.001];小、中、大剂量化滞柔肝组护肝片组血清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试验组之间血脂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化滞柔肝颗粒酒精联合脂多糖诱导酒精性肝炎小鼠有保护作用,为化滞柔肝颗粒将来用于临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提供了试验支持。

  • 标签: 酒精性肝炎 化滞柔肝颗粒 脂多糖 小鼠
  • 简介:背景:胃酸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在我国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发病中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胃酸DGER在NERD发病中作用。方法:选取在消化专科门诊连续就诊具有烧心(或)反酸等反流症状所有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人选者填写一份问卷后,依顺序行胃镜检查、24h食管pH监测24h食管胆汁联合监测。结果:共有82例NERD患者入选,平均年龄为42.7岁±11.7岁。其中,24例(29.3%)24h食管pH监测阳性[NERDpH(+)],58例(70.7%)24h食管pH监测阴性[NERDpH(-)];43例(52.4%)为DGER阳性,39例(47.6%)为DGER阴性。联合监测结果为,82例患者中15例(18.3%)病理性酸反流与DGER并存,9例(11.0%)存在单一病理性酸反流,28例(34.1%)存在单一DGER,30例(36.6%)则无病理性酸反流,且DGER阴性。采用24h食管pH监测NERD诊断率为29.3%.而联合24h食管胆汁监测,则NERD诊断率升高到63.4%。24例NERDpH(+)者中,15例(62.5%)存在DGER;58例NERDpH(-)者中,28例(48.3%)存在DGER;NERDpH(+)组与NERDpH(-)组DGER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377,P=0.241)。结论:NERD病理性酸反流比例相对较低,联合24h食管DH胆汁监测可明显提高NERD诊断率,DGER在NERD中作用地位不容忽视。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胃酸 十二指肠 非糜烂性反流病 24H食管PH监测 24h食管胆汁监测
  • 简介:目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一“金标准”。尽管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某些病理特征已达成共识,但还没有一个完整诊断排斥反应标准。移植肠内免疫指标变化可反应早期排斥反应过程,监测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的变化可直接反映排斥反应免疫损伤过程诊断预测早期排斥反应发生是一个更直接方法。本文小肠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移植肠内免疫指标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肠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诊断 免疫指标 早期 监测
  • 简介:黏着斑是细胞与周围环境接触点,其组装和解聚周转过程通过机械信号传导驱动细胞迁移,这种信号传递分子机制创伤愈合、肿瘤转移等生物进程至关重要。目前肿瘤治疗中较大难题是肿瘤细胞对传统治疗药物治疗抗性肿瘤转移,有关研究提示这与黏着斑分子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将就黏着斑结构、功能及肿瘤转移中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黏着斑 肿瘤转移 细胞迁移 力传导
  • 简介:目的:观察SMAD3shRNA重组慢病毒大鼠肝纤维化影响。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60只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20只)、shRNA对照组(20只)SMAD3shRNA组(20只)。shRNA对照组SMAD3shRNA组大鼠,通过脾脏注射法给予慢病毒1.0&#215;108TU/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500μl生理盐水,给药1w后开始制备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w8w时,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SMAD3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型III型胶原水平。结果在造模4w8w时,与生理盐水对照组shRNA对照组比,SMAD3shRNA组肝组织SMAD3mRNA水平显著降低(4w:P=0.000,P=0.001;8w:P=0.001,P=0.009);肝组织学检查显示,在造模4w8w时,SMAD3shRNA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减轻;在造模4w时,SMAD3shRNA组动物血清I型胶原[(3.33±1.60)ng/ml]III型胶原[(1.32±0.56)ng/ml]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69.4±13.67)ng/ml,(3.90±1.41)ng/ml],也低于shRNA对照组[(66.8±3.50)ng/ml(3.80±0.93)ng/ml,均P<0.01];在8w时,各组间胶原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MAD3shRNA在大鼠体内能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肝纤维化 SMAD3 SHRNA 慢病毒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