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综合管理,实现骨科病人Ⅱ期压疮发生率为零。方法建立I期压疮的分级鉴定标准;评估病人压疮发生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建立压疮预防交班记录;运用规范预防程序落实护理措施;落实压疮发生的奖惩制度。结果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及防范压疮意识,促进了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使骨科病人的Ⅱ期压疮发生率为零。结论只要认真执行预防管理措施,骨科病人Ⅱ期压疮可以实现零发生率。

  • 标签: 骨科病人 Ⅱ期压疮 预防 管理
  • 简介:护士日常工作经常需要使用各种医疗锐器,如注射、输液等,有报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52%,国内63.4%~64.5%。大量研究也表明,护士是发生锐器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主要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病毒。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影响食欲、睡眠和工作。现就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锐器伤 护士 经血液传播疾病 医疗锐器 日常工作 职业群体
  • 简介: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科学的防护对策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①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④预防药物伤害,增强护士对化疗药品的防护意识;⑤制定科学的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职业损伤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为分析献血者在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将以在我血液中心献血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21年第一季度,总采集人数为23726人。对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对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由数据分析,在23726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有29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3%。其中18岁至25岁有167人,25岁至35岁有89人,35至45岁有25人,45岁以上有11人。出现不良反应的群体以青年人为主。结论;由结果可知,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因素主要为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采血护士操作技术因素等原因,需要对不良反应者进行宣传教育、健康评估、改善献血环境、补充水分等操作来进行规避,有助于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献血 不良反应 处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7例ICU患者,对其出现谵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对实施护理对策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得出,ICU患者术后出现谵妄情况主要与手术应激反应、疼痛、低氧血症、药物等存在直接关系。27例患者在获得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精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期间未出现跌倒、压疮情况。结论:对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因素进行分析,重视相关风险因素,并依照个体实施鼓励措施,避免谵妄情况发生,让患者感到满意。

  • 标签: ICU患者 术后谵妄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在甲状腺术后出现呼吸障碍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但当出现这种突发呼吸困难窒息时,医护工作者和病人都会感到不胜其烦。手术后出现大出血,在颈部深筋膜腔狭窄处产生血肿,使气管受到挤压,会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以及喉头水肿。双侧喉返神经受损后,两侧声带内收、声门关闭,造成通气障碍,造成呼吸困难。由于长期增大的甲状腺会使气管变得柔软,而手术后会引起气管的坍塌或水肿。甲状腺外科的手术要想取得好的疗效,并且减少手术的后遗症,就必须要对主要的人体部位的解剖学了如指掌,一丝不苟地按照甲状腺手术标准进行。气管软化及狭窄的病人,在进行外科治疗时,应该采取气管内窥镜。这比单纯的甲状腺切除后延迟拔除气管插管的效果会更好。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呼吸困难 窒息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血液肿瘤是临床上非常危重的疾病,其可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并浸润周围相关组织与器官,抑制正常造血导致严重后果。感染是导致血液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支持治疗的加强、大剂量化疗和造血于细胞移植的发展和推广,血液肿瘤的预后已有很大改善,但是对于感染预防与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探讨了血液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对症护理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肿瘤 医院感染 对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缺陷系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令人不满意的现象、结果发生或给患者造成损害,表现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满意,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护理质量缺陷的发生,直接影响到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妇产科是护理质量缺陷的高发科室之一,因此,只有了解妇产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培养,是减少护理缺陷的关键。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缺陷 原因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精密输液与普通输液安全性能。[方法]将400例需静脉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精密输液组和普通输液组各200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排气成功率、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P〈0.01);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0.01)。[结论]精密输液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且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安全性能 回血 针头堵塞 皮肤反应
  • 简介:摘要: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和康复效果。

  • 标签: 手术患者 文化休克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剖宫产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2023年 4月收治的72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产妇纳入观察组,未发生压力性损伤产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局部潮湿情况及麻醉方式,分析影响剖宫产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中的72例产妇,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8例,占比11.11%。经分析显示,剖宫产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与年龄、BMI无关,但可能与手术时间、局部潮湿情况和麻醉方式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38、12.378、5.827,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 h、局部潮湿和全麻是导致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1,P<0.05)。结论:剖宫产患者术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手术时间≥2 h、局部潮湿和全麻是导致剖宫产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 压力性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的降低效果。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管理模式下内科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情况,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在预防和控制内科住院患者跌倒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价值。方法:我院内科于2022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策略,以2021.01-2021.12为实施前,期间内科进行常规管理,以2022.01-2022.12为实施后。实施前和实施后,各选取10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对照组采取传统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跌倒和坠床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由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风险管理并制定相应对策,对照组由护理人员进行一般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实施后,跌倒和坠床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这一结果表明实施措施的效果显著;实施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这表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实施内科风险护理管理策略,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内科 跌倒坠床 风险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儿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之间在儿科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在这96例不良事件中,有4例为药物不良反应,占比为4.17%,6例为烫伤,占比为6.25%,8例为工作流程问题,占比为10.42%。19例为坠床或跌倒,占比为19.79%,有11例为留置针意外拔管,占比为11.46%,14例为用药错误,占比为14.58%,24例为输液外渗,占比为25.0%;其中坠床/跌倒、输液外渗以及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占比明显更高(P

  • 标签: 儿科 不良事件 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 简介:如何预防实习生在实习阶段护理工作中差错发生,是临床带教老师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一方面,关系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护理质量;另一方面,也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及时有效地防止差错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实习生 预防 临床带教老师 临床带教工作 护理工作 实习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