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儿童重症护理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改善患儿临床结局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识别和干预的关键策略包括呼吸道管理、血流动力学支持、疼痛和镇静管理、感染控制和抗生素治疗以及营养支持。呼吸道管理涉及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的支持,包括气道清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措施。血流动力学支持旨在调整血压、心率和循环状态,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和血液制品输注。疼痛和镇静管理旨在评估和缓解患儿的疼痛,并合理使用镇静药物。感染控制和抗生素治疗涉及早期识别感染迹象、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以及监测治疗效果。这些早期识别与干预策略在儿童重症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及时识别和干预,护理团队能够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儿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儿童重症护理 早期识别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 : 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可减轻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 通过饮食控制和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 但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 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 , 轻者可引起记忆减退 , 反应迟钝 ,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 所以 , 通过健康宣教和个人指导相结合 ,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识别能力 , 对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身份识别对于骨科安全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54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7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身份识别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身份识别落实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身份识别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身份识别对于骨科安全护理工作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身份识别 骨科护理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在0到6岁这一关键成长期内,儿童的听力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有效干预,可能会对其语言、认知及社会交往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深入探讨了听力问题在早期儿童中的早期识别标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包括医疗干预、教育干预以及家庭和社区的综合支持系统,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在早期识别和干预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为听力受损儿童创造支持性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 标签: 听力问题 早期识别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区陪护人员管理,有效识别陪护人员身份信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1】 。方法:选取住院患者陪护人员80例,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采取现阶段医院常规的陪护人员身份信息核对方法,即核查陪护人员证明;观察组采取电子信息 化 管理核对方法,用PDA扫描陪护人员 手 腕带进行身份核查 。结果:经过2周的观察 对比 ,发现 观察组的 方法运用于病区患者陪护人员的管理中,能 有效提高了病房对陪护人员的管理效率,节省了护士在交接班环节中核对患者陪护人员信息时间,同时,陪护人员在服从病区管理的依从性上也明显提高,观察组中患者、陪护人员及护士满意度较对照组得以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住院患者 陪护 身份识别 方法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找到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数据选自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在本院进行急诊急救后的护理患者。此次研究把20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常规组两组,在参照组展开风险防范,而常规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经过差异化对比,观察这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具体指标包括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职业风险)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14天后,两组对比发现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了16%,参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P

  • 标签: 参照法 神经内科 危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率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院内240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年6月对院内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进行评估,分析身份识别正确率影响因素,并在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同年12月再次评估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判断PDCA对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的价值;结果:(1)2022年6月用自制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60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0.00%。2022年12月再用同样的身份识别查检表合计检查项目共600项,有问题项目共计16项,最终计算出身份识别正确率为9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22年12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2022年6月查检表存在的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组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应用PDCA加强身份识别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士执行身份识别正确率。

  • 标签: PDCA 身份识别 正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在各阶段分别选取2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施前、实施后1月、3月、6月共4个阶段,对比实施前后护理过程中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的合格率。结果:经研究表明,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危重症患者的身份识别合格率从实施前的70.24%上升至98.96%。(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的合格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危重症患者 身份识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信发送心电图对提高护士识别STEMI心电图的效果。 方法以40例心血管内科教学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中快速识别与处置危急重症患者的实践方法及其效果。对急诊护理中快速识别与处置危急重症患者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发现,快速识别与处置危急重症患者需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流程,并需要掌握相应的护理实践与技巧。同时,影响识别准确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护士的经验水平、患者症状的复杂性和急诊环境的特殊性等。在处置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处置策略,并注重护理实践与技巧的运用。本研究还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

  • 标签: 急诊护理  危急重症患者  快速识别  处置实践  护理技巧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也称之为终末期心脏病,多发生于70岁及以上的人群。谵妄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见症状,据调查显示:该病症的发生率约为15%~35%,疾病发生机制涉及到患者年龄、镇静安眠药的使用、患者营养状态等因素,若不加以有效干预,将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加大的折磨,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死亡率增加。因此,本文主要对老年心力衰竭谵妄识别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心力衰竭 谵妄识别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共计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全球患有糖尿病的成年人数量将增加约46%,达到约7.83亿。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糖尿病的类型与病理生理、症状识别、诊断方法、并发症及日常生活的调整与应对进行阐述,为患者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指导。

  • 标签: 糖尿病 症状识别 并发症 治疗管理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KI)是临床常见、严重的肾脏疾病,其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患者安全的重视,急性肾损伤的护理也日益受到关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患者 早期识别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的意义。方法:从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期间在我院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 106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识别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以及死亡率的差异,进而分析早期识别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停止出血时间分别为( 10.87±6.85)天和( 7.15±5.19)天,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较早的停止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22例、 7例和 6例,分别占比 41.51%、 13.21%和 11.32%,早期识别护理组研究对象输血治疗、再出血、死亡分别有 14例、 4例和 2例,分别占比 26.42%、 7.55%和 3.77%,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早期识别护理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患者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早期识别护理,停止出血时间,输血治疗率,再出血率,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显微外科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并根据相关风险明确预防警示措施。方法:2021年6月进行研究在此期间对研究样本进行合理的选择,主要对象为本院中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患者,共选取100例,使用计算机录入患者的相关资料,同时应用软件进行治疗的整理和分析,并合理地进行分组,即护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组(n=50例)、常规护理管理的参照组(n=50例)。研究期间详细了解护理工作所产生的相关数据,统计后分析和比较。研究与2022年6月截止。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及管理后统计满意度和风险发生率,研究组满意度(94.0%)、风险发生率(4.0%)比参照组满意度(72.0%)、风险发生率(16.0%),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明显的差异。结论:在手足纤维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风险,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针对性预防警示措施,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的发生,并促进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高。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风险 预防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