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患儿治疗时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用药现状。方法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时期)收治,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听诊闻及湿罗音伴有白细胞增高的97例患儿,将其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药名、药量、用药方式、溶药媒介等统计,并分析其使用是否合理。结果17种抗生素使用,用药方式为注射、口服药物单用、连用方式。其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最高53例(54.64%),阿奇霉素分散片其次37例(38.14%),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最多为66例占总数68.04%,共计发现21例用药不合理情况,5例联用方式不合理(23.81%),13例用法不合理(61.90%),3例配伍不合理(14.29%)。结论共计97份调查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过高,有过度依赖抗菌药物使用的嫌疑。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抗菌药物使用 情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管理对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206例药剂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使用传统模式管理的处方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103例使用药剂科管理的处方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药物使用问题发生率、工作效率。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候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方调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人均日调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中采用药剂科管理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问题发生率,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剂科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药学干预方式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890张处方进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处方分析,以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喹诺酮处方945张为对照组(干预前),以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的喹诺酮处方945张为观察组(干预后),对两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超出适应症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用法、耐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处方的禁忌症用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系统性处方合理性评价下,开展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可降低处方不合理用药率,提高喹诺酮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药学干预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药师在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审核中的必要性。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7月为研究时间段,抽取药师审核前、后各100份抗菌药物处方作为本次分析资料对象,总结药师审核的具体作用。结果经药师审核后,抗菌药物的单用率明显提升,二联、三联及以上使用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审核后抗菌药物合理率明显高于审核前,且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审核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房处理在调剂期间,药师合理性审核具有必要性,有助于保证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安全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师 抗菌药物 处方 合理性审核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并医院感染患者420例,分析此次检测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分离病原菌583株,革兰阴性菌占59.52%,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8.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为主;真菌占11.4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性较低;鲍曼氏不动杆菌对氨曲南耐药性较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头孢替坦耐药性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多见革兰阴性菌,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因此临床需密切监测细菌耐药性,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性。

  • 标签: 医院感染 病原菌分布 抗菌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中,总结并阐述抗菌素序贯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持续足疗程静脉滴注头抱吠辛钠;实验组应用短期静脉用头抱吠辛钠直至病情相对稳定后改用口服头抱吠辛钠。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体温恢复、胸部X线、胸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输液天数、就诊天数、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1.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抗菌素序贯疗法治疗干预路径效果显著,更加快捷、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素序贯疗法 儿童支气管肺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其中30例患者存在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其中抗菌药物二联30例,抗菌药物三联20例,患者治疗费用与药物之间的选择等因素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结论阑尾炎手术期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感染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细菌耐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米银抗菌凝胶在阴道炎、宫颈糜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0例阴道炎、宫颈糜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采用纳米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阴道炎以及宫颈糜烂情况治疗中仅有3例伴有宫颈糜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其中1例为中度宫颈糜烂患者,2例为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纳米银对轻度、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 标签: 纳米银 阴道炎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感染(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外眼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左氧氟沙星组、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进行研究。于用药前,和每隔一天做一次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判定药物治疗效果。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左氧氟沙星组与氧氟沙星组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氧氟沙星组与氯霉素组有显著差异。三种眼药的临床疗效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有非常显著差异;而且从平均秩和值看左氧氟沙星组疗效最好,氧氟沙星组次之,氯霉素组就较差。结论在这三种药中左氧氟沙星滴眼对于治疗外眼细菌感染的疗效最强,氧氟沙星滴眼液次之,氯霉素滴眼液较弱,但也有一定疗效。因此,应根据各种不同的病情需要而选择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氯霉素 外眼感染 细菌性结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用药学服务对其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进行骨科I类切口手术的患者110例,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55例患者,干预组在围手术期行以药学服务干预,非干预组不进行药学服务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感染情况出现率为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合理用药由于非干预组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通过药学服务对骨科I类切口手术的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可提升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药学服务 骨科I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及原因。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1335张处方中选择200张抗菌药物处方,对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诱发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原因。结果本次1335张处方中包含抗菌药物处方200张,占15.0%,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占10.0%,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诱发不良反应的占8.0%。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连续用药、药物适应症与处方诊断不符以及使用无指证、超范围等。结论我院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必须要不断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合理应用 不良反应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壳聚糖抗菌膜对于宫颈癌前病变病患的影响。方法于2015.01-2018.02时间段妇产科收治宫颈癌前病变病患中抽出10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病患均分为手术组(50例)、综合组(50例),其中手术组病患行宫颈环形电切治疗,综合组病患在采取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同时术后加入壳聚糖抗菌膜用药治疗,研究2组治疗效果、切口愈合用时、阴道排液总时间和出血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综合组病患治疗效果、切口愈合用时、阴道排液总时间和出血时间均优于手术组,2组结果数据比较,p<0.05。在并发症方面,2组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宫颈癌前病变病患术后行壳聚糖抗菌膜用药治疗,可缩短其切口愈合用时、阴道排液总时间和出血时间,效果显著。

  • 标签: 壳聚糖抗菌膜 宫颈癌前病变 治疗效果 切口愈合用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来我院就诊的50例ICU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抗菌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采用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可以更好的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可以更好的恢复身体健康,因此值得被推广。

  • 标签: 血必净 抗菌 ICU重症肺炎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类型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抗菌药物种类,名称及DUI,联合使用情况,给药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以便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具体研究1。结果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高频抗菌药物依次为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指数(DUI)均小于1.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奥硝唑的使用率最高,达到26.0%,其次分别是依替米星11.0%,头孢地嗪8.5%,甲硝唑6.8%,头孢唑啉钠五水合物6.4%。11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仅是术后给药,占比45.45%。手术前后均给药的患者有60例,占比54.55%且110名患者中没有一人报告为感染。在药物联合使用中,二联用药的使用率达到92.0%。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最大比例从小到大依次主要为硝咪唑类+青霉素类,硝咪唑类+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结论从整体情况来看,我院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较合理,但部分二联用药存在不合理问题,医院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规范,提高药物使用的科学性2。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两者的符合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850株酵母菌的抑菌环直径,并用E—test法测定部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氟康唑和伏利康唑对酵母菌抑菌环直径中位数分别为33mm和34mm,其中氟康唑对受试菌株的敏感性为94.9%,两种方法测定氟康唑的符合率为98.8%。结论:纸片扩散法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可靠与E—test法较符合,适合常规应用。

  • 标签: 纸片扩散法 酵母菌 氟康唑、伏利康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行I类切口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2017年6月1日起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I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不仅可有效降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不合理率,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I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性腹泻的抗菌药,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药物种类、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性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炎患者采取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监测的抗菌治疗方法,查看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72名老年肺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86名,对照组8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菌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的方法进行抗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痰培养转阴的时间、影像学转阴的时间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和C反应蛋白含量,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治疗费用,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炎患者采取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监测的抗菌治疗方法,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老年肺炎 抗菌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药于痰热清联合治疗老年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具体效果做出评价。方法以数字随机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6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使用常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急性治疗。结果经过15天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炎性指标明显改善,与参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常规抗菌用药方方式基础上联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肺部感染 痰热清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调查并分析其药理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针对用药频率、药物剂型进行统计。结果研究时段内,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与构成比较第一代与第二代低,较三代复方制剂与第四代多高,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DDDS仅次于第二代。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院的使用良好,且其患者接受度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趋势,对于改善我院用药结构,提升用药科学性上,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第三代 药理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