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标探究病理操作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2月这一时间段,强化对我院病理科工作人员,各项操作技术水平和规范性,展开质量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回顾分析2014年06月~2015年09月,病理科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水平的基础上,对比在质量管理前后,操作技术变化情况。结果在经过一年的严格管理后,病理操作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管理后制片失败、制片错漏等现象发生率,同管理前相比,得到极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理操作技术展开质量管理,可以降低制片错漏或失败等,其他问题的发生数量,提高病理技术水平,在临床上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病理操作技术 常见问题 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下黏膜切除及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瘤变及早癌标本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并提出改善检查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7月进行胃上皮瘤变和早癌检查的患者60例进行检查分析,患者均进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前、术后病理诊断,对比其差异。结果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结果存在差异,术后符合率较低。结论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及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胃上皮瘤变及早期的诊断中,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术后级别升高,术前的病理诊断并不能完全显示黏膜病变性质,因此需要进行定期内镜随访并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保证确诊率。

  • 标签: 胃上皮内瘤变 早癌 内镜切除术 病理观察 结果对比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自体动静脉瘘是临床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护性地使用瘘,减少其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于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瘘穿刺方法,不恰当的穿刺方法会增加瘘血管的损伤概率。我科于2017年1月开始对血管条件较差患者采用或改用钝针扣眼穿刺,我们对扣眼钝针式穿刺法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并发症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扣眼钝针穿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皮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后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收集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 10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均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低位前切除后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根据造口术缝合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回肠与皮肤行连续性皮缝合)和对照组(传统回肠粘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各 54例,观察两种造口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安全性,相关并发症情况,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手术时间分别为 5.3±2.6min和 11.6±1.8min,两组比较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种手术方式是安全的。各组患者术后随访 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分别为 5例和 13例,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9.25%和 24.07%, P< 0.05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中未出现造口旁疝及造口回缩并发症。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表现。结论:回肠造口时采用连续皮缝合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无需拆线,造口美观,提高了患者接受腹壁肠造口的接受程度及生活质量,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 回肠造口 低位直肠癌 心理评估
  • 简介:病例女,45岁,左胸间歇性刺痛伴咳嗽、气急2周入院,无四肢乏力和消瘦.入院体检:精神萎糜,检查合作;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皮肤无瘀点、瘀斑;左胸下部叩诊呈浊音,左肺呼吸音低,心律齐;腹软,肝脾未及;四肢肌力正常,无病理性神经反射.

  • 标签: 诊断 CT B超 病例报告 肺内胸腺瘤
  • 简介:摘要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包括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较动脉性卒中明显低,但因病因复杂,解剖变异大,引流丰富,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有相当难度。随着磁共振等影像技术的进步,血管造影,如MRV和DSA的增多,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的诊断增加。现就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颅内 静脉窦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块的病理基础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具有毛刺CT征结块患者48例,均给予螺旋CT扫描,并且结合组织学病理予以毛刺征的观察与评价。结果48例患者中,根据毛刺征显示一般分成2种①长毛刺12例,其中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3例;②短毛刺征36例,其中良性病变7例,恶性病变29例。结论毛刺征是诊断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尤以短毛刺征诊断价值最为重要,该征出现若结合结块的其他特征和临床表现,则可提高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内结块 CT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KF-关节镜下全以及外缝合法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均等的两组,其中实验组(40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进行全缝合法治疗,参照组(40例)则运用关节镜下进行外缝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取得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体征结果。结果实验组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取得的结果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体征比较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讨论运用KF-关节镜下全以及外缝合法对于半月板损伤患者,接受干预治疗后患者的术后体征虽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KF-关节镜下全缝合法的手术时间较短,患者出血量较少,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相比之下运用该术式治疗半月板损伤更加理想。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KF-关节镜 全内缝合法 外内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根骨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骨科跟骨关节位移骨折患者40例,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固定治疗,与以往所有跟骨关节移位骨折病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切开复位根骨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移位骨折治疗效果优者22人,良者15人,治疗的优良率为92.5%。结论跟骨关节位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根骨板固定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明显提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以及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根骨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位移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肠营养乳剂(TPF)行肠营养(EN)支持对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符合入选标准同期收治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额外加用肠营养乳剂每日500ml,对照组不加用,进行EN支持90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总数(TLC)无明显好转,但治疗组经治疗后体重指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加用肠营养乳剂TPF行EN支持,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

  • 标签: 肠内营养乳剂 老年认知功能障碍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治疗瘘手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治疗瘘手臂疼痛的5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透析时行远红外线瘘治疗仪照射治疗,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瘘手臂疼痛感、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瘘手臂疼痛感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0.031,P<0.05);干预后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5,χ2=9.195,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瘘手臂疼痛患者采用远红外线瘘治疗仪照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疼痛感,还可以使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 标签: 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 血液透析 内瘘手臂疼痛
  • 简介:摘要DSA已广泛应用在全身各部位的血管和肿瘤的检查和介入治疗,DSA检查是所有血管检查的“金标准”,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参考,介入放射测量技术作为DSA后处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凭借自身在测量精度与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已成为DSA后处理测量的主流方式。为了更好地发挥DSA的技术优势,为诊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参考,文章从不同维度出发,对DSA技术原理进行厘清,在相关理论原则的框架体系下,推动DSA后处理系统测量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以满足临床医学介入诊疗的使用要求,构建起现代化的DSA后处理测量体系。

  • 标签: DSA 系统测量 测量技术 开发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县级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的数据对比为97.14%、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经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促使患者脊柱及早获得恢复,值得在脊柱骨折中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单纯内固定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切注消痔灵与外剥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10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手术的意愿分组。对照组52例,选择外剥扎术治疗,观察组52例,选择外切注消痔灵治疗。对比疗效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4hVAS疼痛水平、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0±2.1)d、(1.13±0.56)分、(10.42±3.65)d低于对照组(8.2±2.4)d、(1.85±0.51)分、(13.76±3.51)d,术后观察组肛管直径(2.94±0.17)mm高于对照组(2.74±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经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排便障碍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分别为5.8%、7.7%、1.9%、7.7%低于对照组19.2%、28.8%、19.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注消痔灵与外剥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肯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与其损伤更轻,保留肛管结构与功能有关。

  • 标签: 混合痔 手术 外剥内扎术 消痔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部生性软骨瘤手术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生性软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接受单纯软骨瘤刮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植骨术治疗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析生性软骨瘤的临床发病特点,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手术后手指屈伸功能均得到较好的恢复且两组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进行随访,未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无差异,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生性软骨瘤患者,行手术刮除,采用碘伏灭活肿瘤髓腔壁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全部患者均无复发。

  • 标签: 手术治疗 软骨瘤 内生性
  • 简介:摘要颅动脉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甚至失去生命。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手术介入方式对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本文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提高对颅动脉瘤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挽救广大颅动脉瘤患者的生命,提高颅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三二〇一医院 陕西汉中市 723000 【摘要】目的:对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接收的颅脑肿瘤患者 12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即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 60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采取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完成后,干预组患者护理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颅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护理效果甚是理想,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镜诊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消化镜诊疗患者分为优质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率、等待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镜诊疗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能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减少护患纠纷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内镜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肿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2%,45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结论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颅肿瘤的手术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肿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营养液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用于ICU患者肠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60例重症监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经鼻腔留置鼻胃管,行肠营养支持,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患者以胃肠营养泵持续注入肠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者以50ml注射器间断注入肠营养液。观察两组患者肠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和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析两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营养支持后,试验组TSF为(6.6±0.9)mm,TP为(72.0±1.8)g/L、LYM为(1.5±0.2)109/ml,APACHE-Ⅱ评分为(19.2±2.8)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营养期间,试验组腹泻1例(3.3%),反流1例(3.3%),未见胃潴留和吸附性肺炎病例,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患者肠营养支持行持续输注或间断输注均能基本保证营养供给,对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意义。但肠持续营养输注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持续输注 间断输注 营养支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