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20例患者经西门子64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MIP等三维软件图像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斜及前倾角度。结果20例患者40侧茎突均清晰显示,8例为双侧茎突过长,12例为单侧茎突过长;茎突方位角异常(内倾角及前倾角)23侧,正常者24侧。结论64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茎突结构、走行,并且准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 标签: 茎突综合征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57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分别行普通X线平片及多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比较二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57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后,多螺旋CT扫描共显示各类型骨折57例,而常规普通X线平片仅仅显示51例,多螺旋CT重建诊断符合率为100%,普通X线片仅为89.5%,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螺旋CT重建技术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的显示踝关节骨折情况,对临床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X线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60例进行多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患者病灶发病部位集中在升结肠与乙状结肠;60例患者,位于A期为7例,B期为41例,C期为8例,D期为3例,术前使用多螺旋CT进行确诊,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结肠癌采用多螺旋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为结肠癌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结肠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引流与机械痰结合运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接收的8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痰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痰和感染控制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呼吸、心率以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数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其总满意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痰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协助卧床患者的痰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加大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

  • 标签: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隐匿性骨折应用16CT和MR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8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将其分为CT组与MRI组各42例,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组检出34例,检出率为81.0%;MRI检出40例,检出率95.2%,MRI组的检出率高于CT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CT检查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7.2%、100.0%,MRI检查均为100.0%,MRI的敏感性高于CT,对比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可见骨小梁中断32例,占比94.1%,其中关节面受累8例,可见骨皮质不连续2例,占比5.9%;MRI检查时T1WI提示骨皮质下级松质骨内存在不规则线状,主要表现为条状低信号带,T2WI出现形态相近的低信号现象,且清晰度低于T1WI,范围也较小,T2WI对应于T1WI的低信号带,都出现骨折线邻近区域呈片状高信号水肿,个别患者表现出T1WI低信号带邻近区域的斑点状和小片状高信号。结论隐匿性骨折应用MRI诊断的诊断符合率高于16CT,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特点,值得推行。

  • 标签: 隐匿性骨折 16排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超声与64螺旋CTA(MSCTA)对颈动脉狭窄(CAS)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9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66例(267个节段)CAS患者为研究主体。将DSA(X射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为其行血管超声(A组)与MSCTA检查(B组),分析患者的CAS检出情况。结果A组对于CAS轻度狭窄的诊断符合率为80.77%,中度狭窄为75.00%,重度狭窄为82.93%,完全闭塞为80.00%,B组分别为78.21%,72.22%,90.24%和80.00%,对比无差异(P>0.05)。A组对于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诊断敏感度为82.61%,特异度为86.88%,准确性为86.14%,B组分别为89.13%,84.16%和85.02%,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为CAS患者行血管超声与MSCTA检查的效果较佳,均可有效检出病变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血管超声 64排螺旋CTA 颈动脉狭窄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原因,护理人员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手段。方法CT增强扫描检查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熟练操作及发生造影剂外渗后的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处连续敷湿土豆片及积极对症处理,没有1例造影剂外渗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当发生造影剂外渗时,患处敷湿土豆片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肺小结节诊断为例,分析多螺旋CT的诊断作用。方法以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80名肺小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患者肺小结节尺寸,将患者的分为3组,开展回顾性分析,将CT扫描所获得的图像按照1.50mm和2.50mm层层厚进行重建,分析三组患者的CT图像清晰度特征、重建速度、重建结果的判定准确度。结果根据1.50mm厚与2.50mm层厚重建的影像处理结果,两种方法的肺小结节整体显示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0mm层厚的重建速度较1.50mm层厚更快(P<0.05)。结论在多螺旋CT应用于肺小结节诊断以后,不同层厚重建的诊断价值较为相近,2.50mm层厚在重建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肺小结节 CT图像清晰度 重建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中心型肺癌90例,均经由手术治疗,术前接受CT扫描,术后接受病理检查,分析对比CT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1例(78.89%)、77例(85.56%),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4例(48.89%);病理检查确诊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率分别为73例(81.11%)、80例(88.89%),诊断肺气肿及肺部炎症发生46例(51.11%);CT及病理在诊断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支气管壁及支气管腔异常、肺气肿及肺部炎症方面之间数据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64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64排螺旋CT 早期中心型肺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合剂配合皮肤护理治疗ICU难治性药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所收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日常皮肤清洁方法进行皮肤护理,实验组日常皮肤护理并运用消合剂口服,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合剂配合皮肤护理在ICU难治性药疹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消风合剂 皮肤护理 ICU 药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1月84例颈椎病患者并分组。所有患者进行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全面组则进行全面护理服务。比较两组颈椎病治疗效果;颈椎疼痛消失时间、上肢麻木消失时间、头晕消失时间、肩痛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全面组颈椎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全面组颈椎疼痛消失时间、上肢麻木消失时间、头晕消失时间、肩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全面组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0<0.05。全面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病应用针灸推拿治疗并辅以全面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和改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升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颈椎病 针灸推拿治疗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前后的时间少于2周。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是标准的。分析64螺旋CT诊断中度和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计算准确率,阳性率和吻合率。结果64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准确率高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P>0.05)。64层螺旋CT显示中,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确切值为90.00%,阳性率为65.00%;钙化灶的确切值为85.00,阳性率为60.00%。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中,中度狭窄的检出敏感。它可以用作冠状动脉狭窄的非侵入性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短期多次检查,定位准确等优点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通过护理干预影响患者心率和呼吸,从而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64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的236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影响患者心率和呼吸,以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成像的质量。结果在对336例患者的检查中,一次性完成检查、图像质量达标320例,16例患者第二次重做成功,冠脉成像质量均达到要求。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 护理 心率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CAF患者冠状动脉CTA影像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总结CTA影像特点包括血管起源,形态,瘘口情况等。结果3例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冠状动脉-左心房瘘。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瘘;40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结论多层螺旋CTA可清晰显示CAF的血管起源、形态及瘘口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冠状动脉瘘 CT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观察比较64螺旋CT扫描结果和临床病理学结果;结果64螺旋CT对宫颈癌患者的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7%(55/60);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1.7%(49/60)。结论临床中在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定性和分期诊断时,64螺旋CT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将其作为首选诊断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宫颈癌 诊断 分期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频胸壁振荡痰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普通振动痰机进行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采用高频胸壁振荡痰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三天总痰量为(141.24±32.41)ml,对照组患者的前三天总痰量为(108.26±33.02)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8.74±1.05),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4.58±1.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痰仪能够显著增加患者前三天的痰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与普通振动痰机相比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 老年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动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有肺动脉血栓栓塞的患者66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肺通气/灌注(V/Q)显像和64螺旋CT扫描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使用V/Q显像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方法诊断的准确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4螺旋CT增强扫描直接征象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偏心性部分充盈、附壁性充盈缺损、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栓塞处肺窗显示局部纹理稀疏、肺叶和胸膜下区肺梗死灶、胸腔积液、中央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扩张。结论使用64螺旋CT增强扫描可有效的显示出肺动脉栓塞的形态、范围、分期和间接征象,对临床诊断来说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肺动脉血栓 栓塞 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诊断64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中几种常见病变的临床应用,初步总结后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的应用价值,发挥该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的优点。方法收集2016—2017我院采用飞利浦64螺旋CT血管造影仪扫描检查的头颈血管病变100例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颈动脉狭窄病例70例,脑动脉畸形15例,脑动脉瘤15例。70例颈动脉狭窄病例包含重度狭窄区150处、中度狭窄区78处。重度狭窄区总共155个斑块,软斑块25个,钙化斑块101个,混斑块29个。15例脑动脉畸形病例包含7例明确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供血为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为1例、大脑后动脉供血为2例,血栓形成2例。15例脑动脉瘤病例包含囊状动脉瘤5例,梭形动脉瘤5例,合并小动脉瘤3例,合并出血2例。结论64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头颈血管病变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空间定位和测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技术可作为诊断治疗头颈血管病变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推广,安全有效。

  • 标签: 64排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术 脑动静脉畸形 头颈血管病变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痰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82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人工组人工叩背痰和机械组机械振动痰,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人工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传统人工叩背的方法进行痰,机械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振动痰机进行痰。比较两组患儿在我科治疗期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d)、住院时间(d),以及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机械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和住院时间(d)平均天数分别为5.07d和6.24d,均少于人工组;机械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优于人工组。结论机械振动痰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改善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人工叩背痰法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