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门诊为医院的窗口,是患者得以医疗服务的第一站,其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就需要对门诊护理工作实效性进行分析,并运用先进的护理模式来确保护理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和效果。方法在医院基本标识的基础上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和需求制作各类标识,包括独立标识、组合标识、仪器标识、药物标识等,并将各类标识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分析比较标识前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患者特殊病情的观察情况、特殊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仪器使用情况。结果标识后患者特殊病情的观察全面性、特殊要求使用准确性以及仪器清点所需时间和仪器导线完好配合率等情况明显优于标识前,且标识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学意义。结论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有利于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护理标识 专科化管理 心内科 实践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头颈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3—12月、2016年1—9月我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患者分别抽选34例设作对照组、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投诉、不良事件发生率(0.00%、0.00%)低于对比对照组(14.71%、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落实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头颈肿瘤外科的临床护理管理效果,减少风险事件,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头颈肿瘤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就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胃肠外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管理中危及管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收治住院患者120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危机管理,进行两组患者焦虑状态、不良事件发生率、工作满意度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状态、护理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开展危机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这不仅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还能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危机管理 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层级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6例产科病房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基础管理,观察组予以层级管理,比较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工作效率、护理操作、配合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管理中中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和管理质量。

  • 标签: 层级管理 产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思路的讨论,护理风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即为差错纠纷、护理水平的风险以及病患纠纷过程中的风险。以往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并不重视,只有在真正出现事故的时候才会引起热度,本文将从护理意识以及护理设备等为出发点,将思路扩展开来,以明确管理职责,细化护理过程以及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等几方面入手。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思路
  • 简介:摘要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医院管理质量,也逐渐成为了医院的常见研究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并针对不同的问题总结了护理质量管理新方式。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新思维 新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室护理目标层级管理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1个科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和护理管理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采取护理目标层级管理模式,比较护理目标层级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本科室护理人员的病房管理质量、护理文件质量、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基础护理护理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目标层级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科室 护理目标 层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的护理特点及护理管理。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30例患者护理管理进行分析。结果加强对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护理,提高CCU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心跳骤停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为重点,结合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护理的工作特点,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CCU护理质量。

  • 标签: 冠心病监护病房 护理特点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探究。方法小儿急性哮喘患者50例以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接受舒适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75%TEF、50%TEF、25%TEF、PTEF/VT水平、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急性哮喘患儿推行舒适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小儿 急性哮喘 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给予舒适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86例,经双盲法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再给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各43例,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复发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7.0%)低于对照组(27.9%),护理满意度(97.7%)高于对照组(79.1%),P<0.05。结论给予急诊护理中再给急哮喘患儿舒适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急诊哮喘 急诊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脑梗塞病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防范或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可能引起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都有所提高。结论将风险管理机制应用于脑梗塞病人护理质量控制中,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保障病人的安全及医疗护理服务安全,从而使护理质量较前有很大的提高。

  • 标签: 脑梗塞 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实践通过在临床护理健康服务中研究缩小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运用循证实践的观念开展临床护理以及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文就循证护理在胃肠管道外科的护理管理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肠道外科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临床治疗后进行常规胃肠管道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加用循证护理。循证找到问题,查资料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对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分析,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严格交接班的原则交接班。资料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结果对照组的精神状态评价分明显高于观察护理组表明患者精神状态差。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远高于对照护理组。以及非计划拔管情况看,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优于对照护理组。结论在胃肠外科意外管道非计划性拔管脱落原因有很多,循证护理是慎重、准确地运用所获得的研究证据,结合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综合考虑患者制定出以经验为基础更优质的护理干预。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作用显著,临床效果好,优于以往的常规护理,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管道护理 循证护理 胃肠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接生的98例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疾病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够降低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概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新生儿 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护理满意率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甲组。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比,实践证明,甲组和乙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分别为10.8%和5.4%,乙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少于乙组。结论对基层医院住院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基层医院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间于本科接生的新生儿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优质护理管理组(72例)和常规护理管理组(72例),其中优质护理管理组行优质护理管理措施,常规护理管理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管理组中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为5.6%,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25.0%;优质护理管理组中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7.2%,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72.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在新生儿护理中行优质护理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提高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中断事件对ICU护理过程的影响,为ICU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建团队对ICU护理过程中的中断事件进行干预,制订并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方案,对比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实施护理中断事件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中断事件管理能有效降低ICU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中断事件 ICU 护理 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