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是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联合主办的生物医学工程及其相关临床医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已成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报道国内外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及其在临床中的研究、应用,为生物医学工程学和其相关的临床医学工作者架起学科间桥梁。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学 临床医学 稿约 科技论文 统计源期刊 国家科技部
  • 简介:据Lancet2012年4月7日[379(9823):1273]报道,基础医学不只被忽视,而且正在被有条理地侵蚀。对基础医学的边缘化作用将会在未来的20年对临床治疗起到破坏作用,关于疾病健康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也将会被破坏,应用研究的平台也会萎缩。目前对发现科学的短视,在将来某一天,病人的护理也将得不到保障。

  • 标签: 基础医学 灾难 LANCET 临床治疗 基础知识 发现科学
  • 简介: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的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模式扫描,轴扫描参数:140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kV、150mA用于颅脑部,每周2s。螺旋扫描参数:120kV,150mA,每周0.6s。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的颅底、脑灰-白质层面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测量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描模式可有效去除颅底部伪影,并能减少扫描时间和扫描剂量(轴扫描模式与螺旋扫描模式对比,CTDI55.43mGy/37.80mGy;DLP662.10mGy.cm/498.28mGy.cm;扫描时间12.0s/7.2s)(P〈0.001)。结论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的影像质量完全可与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并可取代轴扫描模式。同时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还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并可进行影像的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正确诊断率的优越性。

  • 标签: 螺旋扫描CT 轴扫描CT 头部CT影像 辐射剂量
  • 简介:VTK—Widgets是虚拟场景中响应用户事件的对象。介绍Widget的事件处理机制,并基于Widgets交互式得测量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对象间的距离、对象的角度和面积,此交互测量方法成功应用于三维可视化系统中,有助于医生诊断疾病。

  • 标签: VISUALIZATION toolkit(VTK) WIDGET 测量 医学图像 函数
  • 简介:目的分析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用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4年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行放射治疗宫颈癌术后患者10例,年龄45-71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7野均分(0°、52°、104°、156°、208°、260°、310°7个角度)进行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计算,获取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时叶片位移偏移、射野通过率,并将EPID归零野验证结果与PTW电离室矩阵归零野验证的射野通过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PID归零野和实际野验证获得的叶片偏移1mm以内百分比数值的绝对值差异不大,但在208°、260°及310°3个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射野验证通过率在0°、5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4°、156°、208°、260°、31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ID归零野验证时获得的射野通过率与PTW电离室矩阵的验证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ID可以应用于调强计划的验证。

  • 标签: 电子射野影像系统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验证
  • 简介:心音信号分析与医学应用研究进展张玉华,邵庆余,李桥(山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济南250012)心音信号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声信号之一,它含有关于心脏心房、心室、心血管及各个瓣膜的状态的大量有用信息,当心血管疾病尚未发展到足以产生其他症状和标志(...

  • 标签: 心音信号 医学应用 人工心脏瓣膜 冠状动脉狭窄 主动脉瓣 数字信号处理
  • 简介:生物医学中的数学建模已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然而,由于生物医学中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有着自身的工作特点,它和传统的物理工程系统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如对这些特点没有明晰的认识,对于要想利用数学模型研究生伞现象的土物医学工作者和数理工作者的工作都会有所妨碍。人们已就数学方法在生物医学中的作用、生物医学数学模型的构造、运用的原则与方法作过方法学的探讨。本文拟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生物医学数学建模中的若干问题。

  • 标签: 生物医学 数学建模 模型选择
  • 简介:近年来,炭材料由于它的独特的结构、优异的性能特点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炭材料作为生物医学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和力学相容性,因此炭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它独特的优势。炭材料作为人工生物材料已经被广泛地研究。本文阐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石墨、碳纤维、纳米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炭/炭复合材料 纳米碳管 生物相容性 生物医学
  • 简介:医学图像数据量大,在高效压缩的同时确保其压缩后的高保真度是医学图像压缩首要考虑的因素。使用第二代整数实现的提升格式小波变换代替原来的小波变换,保证图像的可逆性和小波特性,能够实现真正的无损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多集集合分裂算法(SPIHT),对医学图像的压缩更加平滑,视觉效果好,压缩效果和质量较高,提高了重构图像的PSNR。

  • 标签: 医学图像 整数小波 提升算法 多集集合分裂算法 JPEG算法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的时频分析理论——小波变换理论的优良时频特性,并与窗口傅里叶变换的时频特性作了比较;又对小波变换理论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对小波变换理论及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展望。

  • 标签: 时频分析 小波变换 生物医学信号 信号处理
  • 简介:多模医学图像配准是将不同医学成像模式提供的影像信息进行融合的关键步驟。条件方差和(SCV)是一种新的用于多模图像配准的相似性测度,但SCV的主要缺点是它仅使用量化信息来计算联合直方图。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新的插值函数来计算联合直方图,从而提高SCV的性能。将改进后的SVC用于多模医学图像配准,并与归一化互信息(MI)、交叉累积剩余熵(CCRE)和原SCV进行了比较。实验证明,相比NMI、CCRE和原SCV,本研究方法能配准具有不同空间变换和噪声的图像,具有更高的配准成功率和鲁棒性。

  • 标签: 图像配准 条件方差和 PV插值 归一化互信息 交叉累积剩余熵
  • 简介:介绍了3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增强方法和其原理,分别应用这3种增强方法对一幅磁共振医学图像进行了增强处理,对实验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它们在医学图像增强效果上的差异.

  • 标签: 医学图像 小波变换 图像增强 峰值信噪比 自适应增强
  • 简介: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大学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四川I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标签: 医学工程学科 生物 华中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