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2868例呼吸道七病毒抗原检出率及性别差异、季节分布情况,为临床诊疗及疫情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送至西安金域医学检验所检测的2868 例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7 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和副流感病毒 1、2、3 型(PIV1、2、3),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收集的2868例样本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251例,阳性率为8.75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检出最多,阳性率为5.06 %,其次依次为 ADV(1.64 %)、PIV3(1.05 %)、IFA(0.56 %)、IFB(0.21 %)、PIV1(0.17 %)、PIV2 (0.07 %)。男性、女性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七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在不同季节检出率有差异,春季与秋季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夏季与秋季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秋季和冬季检出率比较(P > 0.05)无明显差异。RSV秋冬季节阳性率高,占秋季阳性率75.28 %,冬季次之70.00 % ; 夏季ADV占65.38 %, PIV 3占 30.77 %,春季PIV 3检出率最高可达57.69 %。结论:阳性率最高的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 3 型(PIV3)。其流行与季节交替变化有明显关联,特别是秋冬季节。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直接免疫荧光法 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儿科而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同时由于儿科患者身体机能的特殊性以及心理的不成熟,决定了护理工作要更加人性化,满足患儿的需要,从而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基于此,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教育,从法律的角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来降低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因此,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够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提高管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产科病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管理,研究组(33例)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将2组产科病区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能够切实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 标签: 产科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干预
  • 简介:近日,卫生部召开“二00八年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暨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在此次会议中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对医改的三大体系一基本制度做了阐述,并表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开展,三年后医改将初见成效。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医改即将全面启动。

  • 标签: 医改 大体 医院管理年活动 医政工作 党组书记 医院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高危孕产妇风险控制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高危孕产妇4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母婴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产程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发生死胎、胎儿先天缺陷、体型异常等情况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高危孕产妇风险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产妇分娩产程时间与分娩疼痛度,减少死胎、先天缺陷等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于高危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中。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高危孕产妇 风险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早孕期孕妇的妊娠风险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研究选取了2023年1月~12月期间,对某医院建立产检档案并筛查结果显示风险阳性的500名早孕期孕妇作为对象,对其妊娠风险及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与剖析。结果:在所有参与研究的孕妇中,低风险占5.3%(27/500),中等风险占61.6%(308/500),较高风险占31.7%(158/500),极高风险及传染病风险分别占比0.4%(2/500)和1%(5/500)。就风险因素的数量而言,48%(240/500)的孕妇存在一个风险因素,30%(150/500)有两个风险因素,而22%(110/500)的孕妇面临三个或更多风险因素。在识别出的风险因素中,体重异常、年龄问题以及甲状腺疾病最为突出,发生率分别为78.2%(391/500)、62.8%(314/500)和71.4%(357/500)。结论:高风险妊娠显著关联多种不利因素,早期孕期开展系统性风险评估,继而实施针对性管理策略,对于缓解风险影响、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从而保障母亲与胎儿的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孕期孕妇 首次妊娠 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行凝血四指标检验的价值。方法:将41例肝硬化患者和41例体检正常者作为调查样本,分别为调查组、正常组,研究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实施,入选后均行凝血四指标检验,比较结果,并对调查组实施严重程度分级,观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凝血指标检查后有较大差异,FIB检测后在调查组低于正常组,PT、TT、APTT等检测后在调查组长于正常组,P<0.05。FIB比较后在A级组高于B级组和C级组,在B级组高于C级组,P<0.05。PT、AT以及APTT等指标比较后在A级组短于B级组和C级组,在B级组短于C级组,P<0.05。结论:凝血四指标不仅能精准鉴别肝硬化问题,还能判断其严重程度,可在肝硬化临床检查中使用。

  • 标签: 凝血四项指标 临床效果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530自动血凝仪及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17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及全血细胞检测。结果临产孕妇门、APl盯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RBC、HGB及MCV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B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PL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常伴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及血常规检测,对妊娠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降低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风险

  • 标签: 临产孕妇 凝血四项 血常规
  • 简介:评估政府对乡镇卫生院投入水平的方法通常是以对“核定的收支差额”是否足额安排为标准。其政策基础是财政部等五部委2009年印发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财社【2009】66号)中提出的“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予以足额安排”。核算方式是把核定的医疗收入和政府安排的公共卫生经费作为“经常性收入”,把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以外的支出作为“经常性支出”,两者之间的差额作为政府应该“足额安排”的对象。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打包法”。其特点是把核定的医疗收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政府投入打在一个包里,外面贴上“足额安排”的标签。

  • 标签: 政策基础 核定 政府卫生投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应用 乡镇卫生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痹(神经根型)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乙肝五检测应用于优生优育检查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1、在本院接受优生优育检查中选取100例母亲乙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对其出生的婴儿进行乙肝五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91例,其中表面抗原阳性者8例,阳性率8.79%。2、搜集未接受优生优育检查中100例母亲乙肝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对其出生的婴儿进行乙肝五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85例,其中表面抗原阳性者21例,阳性率24.71%。未接受优生优育检查其婴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接受优生优育检查其婴儿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χ2=8.088,P

  • 标签: 优生优育 乙肝五项检测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进行剖析,总结护理风险管理对策,评估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筛选2022.1-2022.11期间医院急诊护理案例500例设为对照组,针对所有护理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护理风险事件的类型和成因,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在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评估2023.1-2023.11期间500例护理案例作为比较组,分析该时间段急诊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结果 在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医院急诊科在2023.1-2023.11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比2022年同比有所降低,两个时间段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比例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也有更高的满意度评价,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开展上,护理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明确急诊科护理风险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科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发生原因 护理风险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其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22年1月-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2023年1月-12月接受风险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5.00%;观察组急救护理质量、常规护理、文书书写、病房环境等各项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对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急诊科的护理质量,降低发生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由此可见,风险管理措施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管理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