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近年随着宫颈的广泛应用,宫颈病变可被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使宫颈锥切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的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激光锥切术(LC)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宫腔镜辅助宫颈CKC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术后导致的并发症少、简单易学等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切术 宫腔镜检查
  • 简介:甲状腺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可分为孕原有甲状腺疾病和妊娠期伴发甲状腺疾病两类。本文聚焦育龄妇女孕原有甲状腺疾病的孕保健。若育龄妇女孕原有甲状腺疾病在病情控制不稳定时妊娠,则无论有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均可对母胎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孕医学检查,可发现甲状腺疾病妇女是否存在对妊娠有不良影响的因素,若及时针对这些不良影响因素给予相应的孕咨询和指导,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则可达到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的目的。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孕前咨询 先天畸形儿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于同济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42例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其分别纳入宫颈炎组(,2—12)、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n=23)、CINⅡ组(n=25)、CINⅢ组(n=21)及宫颈组(n=58),分别测定各组瘦素表达强度及利用CD34标记宫颈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瘦素在宫颈炎组、CIN各组及宫颈组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且其余4组分别与宫颈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组瘦素和CD34表达与宫颈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宫颈组中MVD值随瘦素和CD34表达强度增强逐渐升高,且不同表达强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是宫颈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瘦素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瘦素 CD34 微血管密度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宫颈糜烂为育龄期妇女高发疾病,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将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坏死脱落,新生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激光、微波(MTC)及LEEP刀为治疗该病常用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机制各异,疗效及手术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不一。本文比较了3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探讨治疗宫颈糜烂的最佳方法。

  • 标签: 治疗机制 CO2激光 LEEP刀 宫颈糜烂 疗效比较 微波
  • 简介:患者女性,77岁,因“肿物外阴脱出半年”2007年12月4日入院。病史采集:常便秘、头晕,无腹痛、肛门坠胀等不适。术前常规超声提示:左侧盆腔内探及一69mm×66mm×56mm液性为主的混合回声,暗区内见散在分布的短条状及团块状回声。CEA,AFP检查均正常。妇科检查:外阴老年式,阴道畅,阴道、后壁均有膨出,宫颈光滑,脱出于阴道口外,

  • 标签: 卵巢畸胎瘤 类癌 妇科检查 病史采集 肛门坠胀 常规超声
  • 简介:卵巢是妇科常见的3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晚期亦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因此卵巢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卵巢复发和转移,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而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肿瘤复发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对CTC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拟对卵巢CTC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鉴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肿瘤细胞 循环 卵巢肿瘤 肿瘤标志物 CellCollector系统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荷包缝合法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行CKC的29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缝合方式,将接受传统Sturmdorf缝合法缝合的1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改良荷包缝合法缝合的161例患者纳入改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晚期出血量、术后活组织检查结果、术后宫颈塑性满意度、术后发热情况和术后3个月随访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产次、绝经与否、CINⅡ和CINⅢ的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1改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8.2±7.9)min,对照组为(40.5±9.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7,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7±1.3)d,对照组为(4.2±1.2)d,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75,P〉0.05)。2改良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8.6±24.3)mL;对照组为(67.0±18.6)m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78,P〈0.05)。改良组患者的平均术后晚期出血量为(13.5±6.2)mL,对照组为(16.3±5.7)mL,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970,P〉0.05)。3术后活组织检查结果(病理升级、浸润检出率及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宫颈塑形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3、8.432、7.587,P〈0.05)。5两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P〉0.05)。6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改良组患者术后宫颈管肉芽形成率及宫颈黏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3.754,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细胞学�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缝合技术 妇女
  • 简介:治疗乳腺癌的常用药物三氧苯胺(他莫西芬)有可能诱发子宫内膜。作为乳腺癌主要治疗药物而被广泛使用的三氧苯胺,虽然在乳腺组织中显示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活性,但在子宫内膜中却表现出雌激素模拟作用。据统计,服用三氧苯胺的乳腺癌妇女,其子宫内膜发病率为正常妇女的2~3倍。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苯胺 三氧 分子机制 诱发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唐氏综合征(DS)产前查结果为极高风险孕妇(DS风险值≥1/20)的妊娠结局,并与DS产前查结果为普通高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旨在了解DS产前效力。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DS产前,并且DS风险值≥1/20的167例DS产前查结果为极高风险的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接受DS产前时孕龄,将其分为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n=75)和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n=92)。选择同期因DS产前查结果为高风险(1/270≤DS风险值<1/20,或者18-三体综合征风险值≥1/350),而在本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6826例单胎妊娠孕妇,纳入对照组。对早孕期孕妇的DS,采用DS一站式临床风险评估(OSCAR)方法,即胎儿颈项透明层(NT)超声检查联合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水平;对中孕期孕妇的DS,采用孕妇血清学三联方法,即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fβ-hCG和游离雌三醇(uE3)水平联合。随访和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采用χ2检验,对3组孕妇正常分娩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两比较,并调整检验水准(α′=0.01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孕妇接受DS产前或介入性产前诊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组孕妇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早孕期DS极高风险组、中孕期DS极高风险组、对照组孕妇的正常分娩率分别为48.0%(36/75)、71.7%(66/92)、96.0%(6552/6826),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别为45.9%(28/61)、22.2%(12/54)、2.4%(160/6826),胎儿超声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0%(9/75)、5.4%(5/92)、0.9%(64/6826),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7%(2/7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颈部透明带检查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先天畸形 染色体畸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期唐氏综合征(DS)血清学查在高龄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的1571例高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以及2012年1~12月于本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的10881例低龄孕妇(预产年龄〈35岁)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高龄组(n=1571)和低龄组(n=10881)。本研究纳入标准:妊娠期妇女,孕龄为14~20+6孕周,单胎妊娠,自愿接受中孕期DS血清学。排除标准:有染色体异常和先天性畸形家族史者,妊娠期内合并内外科疾病者,双胎或多胎妊娠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采用血清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游离雌三醇(uE3)DS三联法对两组孕妇进行DS,设定DS血清学高风险临界值为l/270。对DS血清学风险值≥l/270的DS血清学高风险孕妇,均建议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以确诊胎儿是否为DS;对未接受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的孕妇,采用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其妊娠结局。分别计算两组孕妇DS血清学的假阳性率和效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受试对象的孕龄和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DS血清学产前均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结果1高龄组1571例孕妇中,DS血清学高风险孕妇为121例,4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学低风险孕妇为1450例,未发现DS胎儿。低龄组10881例孕妇中,DS血清学高风险孕妇为759例,6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DS血清学低风险孕妇为10122例,1例胎儿最终被确诊为DS,为DS血清学假阴性病例。2高龄组孕妇DS血清学假阳性率为7.4%(117/1571),低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血清学筛查 妊娠中期 筛查效率 假阳性率 孕妇 高龄
  • 简介:目的探讨对要求保留子宫的宫颈肌瘤患者进行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72例单发宫颈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5.1±4.6)岁。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其分为经阴道组(n=36)与经腹腔镜组(n=36),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5.6±4.5)岁与(34.2±4.8)岁;宫颈肌瘤最大直径分别为(5.2±2.4)cm与(4.9±2.6)cm;对其分别采取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宫颈肌瘤剔除术。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最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肌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9,0.5087;P〉0.05)。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均无邻近器官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经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9.5±45.5)min与(78.4±25.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1±88.5)mL与(116.4±40.5)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18,2.0775;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5.3±5.3)h与(12.9±4.2)h,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分别为(3.4±2.5)d与(2.2±1.2)d,住院天数分别为(5.2±1.8)d与(4.4±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94,2.5964,2.2188;P〈0.05)。结论经阴道剔除术与经腹腔镜剔除术对治疗宫颈肌瘤均安全可行。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经阴道宫颈肌瘤剔除术较经腹腔镜剔除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而且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短、抗菌药

  • 标签: 子宫颈肌瘤 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阴道式 子宫颈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在人类上皮性卵巢(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经手术切除的56例上皮性卵巢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研究组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合并肝实质转移)+大网膜、阑尾转移,n=37],无淋巴结转移组(n=19);按患者年龄分为年龄〈50岁组(n=27)和年龄≥50岁组(n=29);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标准,分为T1,T2期组(n=15),T3,T4期组(n=41);按照恶性肿瘤病理学分级原则分为Ⅰ级组(n=16),Ⅱ级组(n=25)和Ⅲ级组(n=15);按照不同组织学类型分为浆液性组(n=30),黏液性组(n=16)和内膜样组(n=10)。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22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14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8例)患者标本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x^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标本的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研究组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组、不同年龄组上皮性卵巢标本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为76.9%(43/56),对照组为9.1%(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黏着斑激酶 转移
  • 简介:患者女性,40岁,因“腹胀3^+个月”于2008年7月613入院。病史采集:腹胀,无腹痛、腹泻,腹部包块平脐。妇科检查: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平位,大小触及不清,腹部可触及一平脐包块,双侧附件区触及不清。

  • 标签: 右侧卵巢 左侧卵巢 囊腺瘤 多房性 类癌 黏液
  • 简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是腹压突然增加(如咳嗽、喷嚏、大笑、提取重物或体位改变时)大于最大尿道压,在无逼尿肌收缩状态下,尿液不自主排出的疾病。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悬吊治疗 阴道前壁 术式 组织 条形
  • 简介: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焦虑患者骨科手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术中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确诊为ASAⅠ~Ⅱ级的拟行骨科手术的围绝经期焦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凉山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和西昌力平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围绝经期症状、麻醉方式及AS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ASA评分结果显示,均存焦虑情绪,两组比较[(56.86±3.68)分vs.(58.02±3.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05)。观察组围绝经期焦虑患者术前、术中和手术结束时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患者SBP,DBP和HR值升高显著,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值均较稳定,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焦虑患者行骨科手术,CSEA、术中给予心理干预,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好,但是否适于拟行骨科手术的围绝经焦虑患者推广应用,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围绝经期 焦虑自评量表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心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E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收治,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确诊为EC的358例患者的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其初治为系统分期手术,并进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各组淋巴结计数。对本组EC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并进行随访,对EC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58例EC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20-78岁)。对本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其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7-43个月),3年总体生存(OS)率为90.1%(323/358)。本组盆腔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呈阳性和呈阴性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76.2%(16/21),97.3%(327/33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23,P〈0.01)。子宫内膜样和非子宫内膜样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96.2%(306/318)与95.0%(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不同患者的3年OS率分别为:Ⅰ期为97.1%(304/313),而Ⅱ期为91.7%(11/12);Ⅲ期为85.2%(23/27)。本组患者随访期内EC的相关复发率为3.9%(14/358),死亡率为3.1%(11/35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21/357)。对导致21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OR=4.169,95%CI(2.693-6.454),P=0.000],肿瘤体积(肿瘤直径〉2cm)[OR=7.175,95%CI(2.590-19.876),P=0.000],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OR=6.277,95%CI(2.410-16.348),P=0.000],宫体肌层浸润深度[OR=3.598,95%CI(1.651-7.841),P=0.001]和宫旁浸润[OR=9.382,95%CI(3.349-26.284),P=0.000]是导致EC患�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总体生存率 淋巴结 盆腔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聚焦紫杉类药物在卵巢化疗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结合紫杉类药物结构及剂型改造,阐述各种紫杉类药物在卵巢化疗中的应用。结构改造与剂型优化后的紫杉类制剂已在卵巢化疗中广泛使用。尚需更多的临床试验,为紫杉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紫杉类药物 卵巢癌 化疗
  • 简介:患者女性,69岁,身高为164cm,68kg。因"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拟行第4个疗程治疗"于2011-12-05入本院。病史采集:3个月前因发现盆腔占位1个月,下腹胀痛1+个月于2011-08-28在本院行"诊刮术+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卵巢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ⅢC期),进行3个疗程规范化疗(表1)。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化疗方案 药师参与 治疗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开腹子宫全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EC)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17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石蜡包埋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所有EC患者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在诊断肿瘤细胞级别、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累及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及影响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粗符合率的临床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在肿瘤细胞级别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低分化的敏感度(87.5%)分别较诊断高分化、中分化的敏感度(74.7%、56.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3.97,P=0.028、0.000);诊断低分化的特异度(98.4%)较诊断高分化的特异度(75.4%)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P=0.000)。2在肿瘤组织学类型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Ⅰ型的敏感度(88.5%)较诊断为Ⅱ型的敏感度(33.3%)高,诊断为Ⅰ型的特异度(45.5%)较诊断为Ⅱ型的特异度(88.8%)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43.03,P=0.000、0.000)。3在诊断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95.0%)较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86.5%)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32);诊断深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9.2%)与浅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5.5%)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218)。4在诊断宫颈累及方面,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累及的敏感度(20.0%)较诊断无宫颈累及的敏感度(100.0%)低,诊断宫颈累及的特异度(100.0%)较无宫颈累及的特异度(20.0%)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133.33,P=0.000、0.000)。5研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冷冻切片 石蜡包埋 活组织检查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干细胞(OCSC)标志物CD_(133)CD_(44)在不同类型上皮性卵巢(EOC)组织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15例复发EOC患者,30例术前未接受化疗、30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NACT)的初发晚期EO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复发组(n=15)、未化疗组(n=30)、NACT组(n=30)。对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以及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_(133)CD_(44)阳性表达率及光密度值(OD)。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133)CD_(44)阳性表达率及OD比较,分别采用配对χ2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未化疗组与NACT组手术切除EOC组织上述指标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Cramer′sV系数分析EOC组织的CD_(44)与CD_(133)表达相关性。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3组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和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复发组EOC初发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133)阳性表达率及OD(CD_(133)CD_(44))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手术切除组织CD_(44)阳性表达率为86.7%(13/15),高于初发时的73.3%(11/1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2、P=0.027)。(2)NACT组手术切除组织OD(CD_(133)CD_(44))及CD_(44)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未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χ2=5.455、P=0.020,Z=-4.759、P〈0.001)。(3)EOC组织中CD_(44)与CD_(133)表达具有相关性(Cramer′sV=0.462、P〈0.001)。结论OCSC标志物CD_(133)与CD_(44)在EO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OCSC表面同时存在。化疗后OCSC残留,可能为导致EOC复发的真正原因。

  • 标签: 卵巢肿瘤 上皮性 肿瘤干细胞 CD_(133) CD_(44) 光密度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