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2 个结果
  • 简介:《成都文物》2000年第1期载荣远大、刘雨茂二位学者合撰之《北周文王碑真伪考》(以下简称《考》),谓今存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周文王碑,并非北周初元刻立的原碑,而是后人利用已残的两通原碑,“经续补之后重刻的”伪品。这一观点,较之笔者发表在《成都文物》1987年3期的《北周文王碑及造像问题新探》(原稿题名《千年古碑寄伪刻》),仅怀疑和论证该碑之额题系后人伪刻,《考》的见解透辟多矣。

  • 标签: 北周 周文王 文物 造像 遗迹 周初
  • 简介:<正>1989年11月,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编号HM1)出土一件摇钱树,其树干所铸五尊人像格外引人注目。形制相同,人像与树干融为一体,接近圆雕。单像高6.5厘米,头后有横椭圆形环,头顶有大髻,双眼微合,上唇有口髭,穿通肩衣.领口下垂,衣袖皱纹明显;右手竖掌,掌心向外,左手握衣角,衣角甚长,延经右手腕下垂,中央形成“U”形.双腿盘屈,呈坐姿。①(图1、2)

  • 标签: 佛像 摇钱树 东汉佛教 身毒 四川地区 传人
  • 简介:甘肃山丹县新出土商代青铜人像,是河西走廊首次发现的商代遗物,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研究价值。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商代人像的比较,我们认为:该青铜人像是“身与神相合’’的塑像。该青铜人像的出土,对探讨中原经六盘山地区,蜀地域河西走廊的早期联系,中国中西部早期民族的流动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河西走廊 商代 青铜人像 文化交流
  • 简介:以前国内钱币爱好者在收藏新疆唐代钱币时,只见有“大历、建中、中字、元字“等钱币,随着近几年红铜质”乾元重宝“铜钱的披露,许多未见过实物的泉友对新疆曾铸“乾元重宝”钱将信将疑,由于此钱的地域性很强,所以获得者极少。笔者收藏红铜质“开元”和“乾元”钱20余品,也曾写过拙文专门介绍过,但因自己的学识水平低及参考资料匮乏,虽拥有实物却总不能说明白,对一些问题分析的还不够透彻,总是挂一漏万。近在闲暇之余,又从余品中发现三枚红铜质唐钱,现借此机会再谈些自己对该类钱币的认识。

  • 标签: 唐代 西域 补说 乾元重宝 参考资料 学识水平
  • 简介:本文以出土及新发现的丰富的画像石文字题记资料,结合文献和相关研究成果,论析了墓地石祠堂和墓室名称、刻工、停厝及建造墓地石祠堂的时间等问题,廓清了画像石研究上的一些疑点讹误。

  • 标签: 汉代 画像石文字 相关问题 论析
  • 简介:上曾太子鼎的国别及其相关问题王恩田山东临朐泉头村发现两座春秋墓葬,编号:墓甲,墓乙.出土了齐、上曾等国铜器[1]。其中的上曾太子鼎,已有的研究文章均认为“上曾”即山东境内的国笔者认为根据该鼎的形制,铭文书体、词语等多方面考虑,上曾太子鼎,仍应是住在鄂...

  • 标签: 太子 铜器 李学勤 文物 国别 齐桓公
  • 简介:敦煌莫高窟以及藏经洞出文书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高僧写真作品,填补了美术史研究资料中的一个空白。本文首先对和高僧写真这一传统有关的文献、考古资料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敦煌禅定高僧写真所特有的形制规范的源头和概况做了推论,最后论述了双履图在写真形成过程中角色的转变。

  • 标签: 高僧写真 传统钩沉 图像组合 双履图
  • 简介:《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汉文部分共收录宋代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在这109页文书中有几页文书涉及到北宋统制司设置的一些情况,本文对这几页文书涉及到的基本史实进行了考释,对《拣选状》中反映的宋代统制司的设置、宋代军带的拣选以及北宋末年西北地区与西夏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标签: 黑水城统制司 都统制《拣选状》
  • 简介:魏哲是初唐名将,然而史志失载.祖籍巨鹿曲阳,其七代祖魏靖非曾任前秦征北大将军,镇北地、上郡,遂移家于宁州襄乐县(即今甘肃合水县境内).其主要活动时期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曾两次出征高丽,其间又参加了平定漠北铁勒的战役.高宗乾封元年(666),魏哲协同名将李勣平定高丽,出任首任安东都护,旋即病故,归葬故里.此文即以新出《魏哲墓志铭》为主,结合初唐杨炯所作《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等传世文献,对其生平和相关史事进行了考述.

  • 标签: 魏哲 高丽 铁勒 安东都护
  • 简介:胶东地区是指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区域,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及所辖市县区。作为较为独特的一种墓葬形制,石椁墓在此地区也有发现,本文对该地区出土的汉代石椁墓的墓葬形制特征、画像内容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胶东地区 石椁墓 画像石 汉代
  • 简介:张光直在考古学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对龙山时代交互作用圈和殷商文明多源论的阐述.众所周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古史研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一个高潮,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其中疑古学派影响不小,他们对传统经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自有功在.但他们疑古既过了头,方法论上有缺陷,又受时代的限制,最终未能完全跳出经学的窠臼.1959年,顾颉刚先生仍认为三代文明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发生、发展的,直到东周,随中原人民的迁徙,中原文明才光被四夷.新文化运动还造就了另一些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各自的三集团说、夷夏东西说等,他们是重建中国古史多源框架的先驱.而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 标签: 中国古史 考古学 疑古学派 中原文明 东周 史学家
  • 简介:对龟兹铜钱的发现和研究,一直是泉界备受关注的问题。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龟兹铜钱的发现和研究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库车、巴楚、轮台、拜城、新和等县不断有龟兹铜钱的出土发现(奇台、吉木萨尔两县也有零星的发现),龟兹铜钱的数量迅猛增加,种类、版式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巴楚、库车等地龟兹铜钱钱范的发现,为龟兹铜钱、龟兹历史和新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龟兹 铜钱 新疆历史 八十年代 20世纪 库车
  • 简介: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近年来重大的考古发现,墓中出土了约3000件漆木竹器,其中大量漆器残片上有“昌邑七年”“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等文字。从海昏侯墓所出漆器铭文看.主要分别为“物勒工名”、生产(收储)机构、制作工艺、成本价值、物主及其他等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时期诸侯王国官营漆嚣生产与管理的情况。故此.本文仅就所见部分漆器铭文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西汉诸侯王国 官营漆器 生产 管理
  • 简介:本文通过对墓葬间层位关系的分析以及对墓葬中所出陶器和铜器的类型学研究,将前掌大墓地分为三期,并进一步论证基地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早期。

  • 标签: 滕州前掌大 墓葬 分期研究 西周早期
  • 简介: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针对墓葬封护采取了较多的措施和方法,以达到保护墓葬及其他相关目的。因墓葬时代和形制、具体设施和需要等的不同,封护的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均存在诸多差异,体现出时代、地域及诸侯国之间差别的同时又较多地反映出当时的科学技术、丧葬思想和等级差别,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汉代诸侯王墓葬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演变等相关内容。

  • 标签: 西汉 诸侯王 墓葬 封护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度"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写作,是"度"的表意初文,象手持直尺进行度量;另一种写作"■""■",是从表意初文演变过来的形声字。甲骨文中从"度"的字有两个:或释为"■",是揣度、忖度、审度的意思;释为"■",是估量统计的意思。

  • 标签: 甲骨文 度田 变形音化
  • 简介:本文通过对比中原地区中商时期的陶器材料,将盘龙城废弃的年代下限推定在中商三期。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与盘龙城关系密切的荆南寺、铜鼓山等遗址废弃的时间,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盘龙城的废弃与周边地区文化面貌发生变动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本文的讨论或许可为我们研究盘龙城的性质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标签: 盘龙城 荆南寺 石门皂市 铜鼓山 废弃年代:文化因素
  • 简介:<正>解放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南方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先后发现和发掘了一批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的文化遗址,诸如湖北黄陂盘龙城、江陵荆南寺、张家山、湖南石门皂市等等,出土了一大批风格基本同于中原夏商文化的器物。南方地区的这些夏商文化遗存,其分布范围之广泛,数量之多,其与北方夏商文化惊人的一致性,曾引起考古界、史学界广泛密切的关注。这种典型中原风格的夏商文化、特别是商代前期文化,为什么会在南方大地上广泛存在?以前,在没有

  • 标签: 南方地区 相关问题 湖南石门 夏商时期 张家山 史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