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土地契约是历代民间重要的文书,束鹿县张家族保存有契约文书120余张,历明末崇祯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时间跨越300余年.契约文书中有买卖房地的地契、典当房地的典契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单、日常生活来往账簿等,几乎涉及民间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反映华北农村经济生活的珍贵原始文献,有着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笔者对这些契约文书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 标签: 契约文书 崇祯年间 家族 史料价值 文物 明末
  • 简介:漳县元代汪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成员的墓葬)。

  • 标签: 元代 漳县 文物保护单位 族属 家族 墓葬群
  • 简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家大院由恒贞堡、视履堡和孝义祠三大部分组成,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后者在2003年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名列榜首。王家大院中恒贞堡内一纵三横四条道路组成一个“王”字,将王姓烙印在大地上,恰与设于其内的“中华王博物馆”相呼应。王家大院中的楹联匾额也多同王宗族密切相关,

  • 标签: 王家大院 匾额 楹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源流 历史文化名镇
  • 简介:马村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4公里,村西分布着一条南北向季节性河流--青龙涧,涧西纵卧一块台地,俗称"百墓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73、1978、1979年在此进行勘察和发掘,该墓地共14座仿木构砖雕墓,发掘了9座,编号为M1~M9[1].墓葬皆坐北向南,由北向南可分三至四排,一排比一排分散,呈扇面形.已发掘的墓葬中,M7在最南边,北壁嵌一块砖刻小墓碣(图一),宽45、高35厘米,竖排,铭文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下同)为:

  • 标签: 发掘 墓葬 考古研究 墓地 河流 砖雕
  • 简介:<正>我国古代西北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在麴高昌王朝统治的一百四十一年(499—640)期间,其土地制度如何?对我们来说几乎还是一个未知数。从土地所有制问题入手,这是揭示麴朝社会形态以及种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当时的土地买卖,还是土地租佃关系,特别是关于麴高昌时期是否推行了均田制度,我们都知道得很少。吾师唐长孺教授曾这样指出:“关于麴高昌时期的土地制度尚未开展研究,目前还难以断言是否曾实行均田制度。”现依据敦煌、特别是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就麴高昌时期是否曾推行均田制度问题,试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大家,并作引玉之砖。

  • 标签: 均田制 吐鲁番出土文书 土地买卖 高昌 土地制度 吐鲁番文书
  • 简介:活跃在东魏、北齐的窦,虽然自称扶风郡望,但实际上是北魏孝文帝实行改汉姓政策时鲜卑纥豆陵所改的代北窦。东魏北齐的代北窦依靠军功起家,与皇室联姻,在文化上没有建树,形成了特殊的门风。新出的北齐窦兴洛墓志记载了其祖、父及其本人的仕宦经历,为了解窦家族的历史增加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北齐 墓志 窦兴洛 窦氏
  • 简介:天水胡古民居——南宅子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四百年来,胡民居一直由胡一族连续居住,且保存较为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南宅子院落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两千余件民俗文物陈列其中。

  • 标签: 古民居 对联 民居建筑群 文物陈列 保存
  • 简介: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0公里的杨家沟村,是以马家族地主为重要成员的窑洞民居。马家族原居山西临县,后迁居杨家沟居住。马家族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从整体上规划村落布局。清乾隆年间,马嘉乐从自己所居住的“光裕堂”开始,以堂号为自己的儿孙们建筑独立的窑洞式四合院,这些堂号依山顺势,按等级秩序,高低参差于山峁之间,形成了马庄园的主体。

  • 标签: 艺术内涵 窑洞 庄园 民居 文化 马氏家族
  • 简介:2012年在巴林左旗盘羊沟的后唐德妃墓中出土石墓志一盒,①原清理报告中有墓志拓本图片(图一),没有墓志铭抄文。现摘抄标点铭文并略作梳理考释。一、墓志铭抄文大契丹国故后唐德妃伊玄堂志并铭。中散大夫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王晓撰。述夫鸟飞出海,兔走沉山,暑往寒来,龟鹤可延于寿筭,风凄露结,松篁未免于凋伤,而况朝槿非坚,春藂易陨,既有成川之踰,宁逃过隙之悲。

  • 标签: 后唐德妃 墓志铭 五代 契丹 家世
  • 简介:沁源县王家族地契一套,记录了150年间当地契约行文规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契约文书有着特定的形式与内容,对文书的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对这些契约文书的整理和考释,既能了解清代以降沁源田宅契文的规范过程,又可管窥我国近代合同法、物权法和税务法等的发展历程,意义深刻。

  • 标签: 沁源 地契 规范化 印章 材质
  • 简介:继陕西梁带村、山西黎侯墓地等新出毕有铭器后,清华简《耆夜》、《祭公》有“毕公高”、“毕桓”,为研究西周毕提供了新材料。本文从简本《耆夜》、《祭公》切入,结合金文等其他西周文献,综合研究西周毕:以《耆夜》为导线,辨析毕公高的史事及其相关金文;考辨简本《祭公》的“毕桓”与其他毕,证明西周中期毕很兴盛,未出现中衰;讨论毕的分支楷与楷国;综合排列毕世系谱,毕、楷两支皆延续到西周晚期,所谓“其后绝封”疑是国人暴动至厉宣之间的政治斗争所致。

  • 标签: 毕公高 毕桓毕伯鼎 楷侯宰
  • 简介:李从暇,五代藩王,晚唐五代枭雄李茂贞之子。晚唐五代时期,李茂贞、李从喊父子虎踞秦陇,开府割据,一度卵翼十余镇,势力达及四十余州,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李茂贞之后,李从暇继任风翔节度使,前后镇凤翔(今陕西凤翔)二十年,位列藩王,地位显赫。由于晚唐五代史料残缺不全,李从嗽虽在新、旧《五代史》的《李茂贞传》中皆有附传,但都失之简略,且有很多讹误。幸而,中国国家网书馆藏有题为《李公妻朱墓志》的墓志拓片,即李从暇妻朱墓志。该墓志也被收录到《唐文续拾》之中。

  • 标签: 墓志 晚唐五代时期 《五代史》 政治势力 节度使 藩王
  • 简介:河北省徐水县新发现一批连家族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至1952年,内容包括土地买卖契、分家契和土地房产等,共24件。这批材料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契税制度和经济状况以及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乾隆、同治、中华民国和建国初年的官制契纸,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研究当时的契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河北 徐水 连氏家族 契约文书
  • 简介:2000年7月,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在尉氏县张镇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墓室内壁绘满了壁画,内容涉及墓主人、孝子、宗教、商业和农业活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尉氏县 宋墓 壁画
  • 简介:“万卷楼”对汪子孙的教化、对陇原文化的发展、对蕃汉文化的融合和繁荣,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要对汪“万卷楼”创建的历史背景、创建始末及重大意义做一探讨。

  • 标签: 汪氏“万卷楼” 创建 教化 毁灭
  • 简介:罗川赵石坊由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三座石坊组成,依次建于东西向的罗川社区街道,它表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赵邦清不仅是在古代而且在当代都是官员的楷模,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 标签: 罗川 赵氏石坊 题款 价值
  • 简介:时值凉秋,金风送爽,惟秋涝间歇,乍晴又雨,正令人烦枯中,忽传绿衣人持小邮包内函线装古籍一册。南窗颇有感闲散,急正襟翻阅,顿觉耳目醒爽,此一古气盎然之装订,前贤俊逸之书法,精擘之高论,更兼拓本黑白分明,印章朱红灿然。志强兄苦心筹划之功,令人钦佩。

  • 标签: 绿衣人 内函 戴老 铁母 招纳信宝 共屯赤金
  • 简介:1975年,廊坊市出土两合明代墓志,志主分别为宣宗乳母奉圣夫人李及其子吕俊。两方志文留下的历史信息涉及明代官职、诰封及洪武与建文纪年的使用等内容,更重要的是为确定明宣宗的生年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廊坊市 明代 奉圣夫人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