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梁冀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冀专擅威柄,凶恣日积,宫卫近侍,并树所亲,禁省起居,纤微必知。其四方调发、岁时贡献,皆先输上第于冀,乘舆乃其次焉。吏民赍货求官、请罪者,道路相望。百官迁召,皆先到冀门笺檄谢恩,然后敢诣尚书……郎中汝南袁著年十九,诣阙上书曰:“夫四时之运,功成则退,

  • 标签: 《资治通鉴》 随笔 皇后 将军 公主 岁时
  • 简介:《资治通鉴》是旧史书中一部著名的大书,简称《通鉴》。北宋中期,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在一些优秀的助手协助下,用了十九年功夫,才编写完成。《通鉴》以编年体形式,叙述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前403——公元959年)共

  • 标签: 《资治通鉴》 周威烈王 后周世宗 北宋中期 编年体史书 范祖禹
  • 简介: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足乔)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 标签: 皇神 圣事 弓月 陈王 东方白 原始人类
  • 简介:爱因斯坦会发现,他很正直,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且极富亲和力;他天生波希米亚人的艺术气质和长相,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幽默风趣;他那纯朴、善良、茫然,忧郁的表情,打动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喜欢爱因斯坦的文章,很有些年头了。手边一套三卷本的《爱因斯坦文集》(许良英、范岱年译),从贵阳带到北京,北京带到昆明,又从昆明带回贵阳,放在书架上最方便的地方。尽管后来出了《爱因斯坦全集》,我还是喜欢许良英、范岱年老先生的译本。

  • 标签: 波希米亚人 艺术气质 幽默风趣 三卷本 文笔简练 浪漫气质
  • 简介: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叫做《〈论语〉应该这样》.《论语》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第一经典,不少人都应该已经读过.在这里,我觉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区别,我相信大家来自不同的专业,那么打个比方说,如果你是学物理学的,那我想你可能不用去亚里士多德的经典,或者爱因斯坦的书;如果你是数学系的学生,我想很少人会去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样的原著.

  • 标签: 《论语》 中国古典文化 《几何原本》 亚里士多德 爱因斯坦 欧几里得
  • 简介:安徽的文史工作,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进入上一世纪90年代之后,有了非常突出的进步与发展,安徽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的研究与评价,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后来者研究安徽历史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方面除了省内史学界和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外,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也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江淮文史》 学术期刊 学术质量 历史真实
  • 简介:  小时候和别人谈起的都是母亲,长大后便懂得父亲,周国平用妞妞口中的小词语,连在一起,写成了诗.……

  • 标签: 妞妞有感 浅读 读妞妞
  • 简介: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把它视为心灵实施的“文化摄珍之旅”,因为我心驰神往在七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时空高速通道中。

  • 标签: 台北故宫 历史文化 故宫博物院
  • 简介:《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选的诗文辞赋总集,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并且兼顾到各种体裁与流派,文章辞藻华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文选学”。季刚先生对《昭明文选》有过精深的研究,在《文选平点》中,对文章的评笺考证,言前人所未言,对后人启迪良多,即使只言片语,也极具真知灼见,有画龙点睛、阐幽释微之妙。后学观摩研习,深为叹服.兹略举数则,以作汇报。

  • 标签: 《昭明文选》 画龙点睛 总集 萧统 辞赋 文选学
  • 简介:最近,偶然间在友人处见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三次印刷的文艺丛书《元明清散曲精选》一书,翻阅其《编辑缘起》得知是'名家选名篇','邀请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博通古今的学界泰斗,有的是专攻一门的大方之家,所选诸作,披沙沥金,探幽抉微,自具真知卓见,凝聚着多年的研究心得。这些选本代表了当今学术界的一流水平,具有权威性……品评文字,简练精当,画龙点睛,耐人寻味,既可开启艺术思维,又可获得美学享受。'使我爱不释手。

  • 标签: 散曲选 披沙沥金 元曲鉴赏辞典 学界泰斗 研究心得 艺术思维
  • 简介:《全元文》是近年来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以其包罗宏富、规模宏大,泽惠学人,但正因其规模浩大,难免美中不足,本文指出其混入金人作品、署名不当、漏辑、版本选择不善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完善该书献一己之力。

  • 标签: 全元文 校刊 辑补 底本
  • 简介:《太平经》是东汉道教徒作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大体用口语对话形式写成,通俗浅显,有许多地方反映了当时俚俗间汉语汉字的使用情况,是汉语史研究的宝贵材料。汉字的特点是字形和意义密切相关,每一个词都有确定的写法,但是文字在使用中往往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这种现象在民间流传的文书中,尤其容易发生。从用字上来看,《太平经》中的用字大体是比较规范的,但是,也有不少俚俗的用字。其中有些是先秦以来习用的通假字,也有不少其他文献中并不习见的用字字例,其中有的可归于通假范畴,有的却只是文字使用或传抄中的讹误。《太平经》今存一个残本和

  • 标签: 《太平经》 汉语汉字 校读 汉语史研究 对话形式 通假字
  • 简介:<正>王利器先生主编的《史记注译》,是近年来整理与研究《史记》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是一部四百余万字的巨著,我一时难以全,粗读又难以发表意见,故不敢轻易对其置评.这里只想借题发挥,浅谈这么几点感想:

  • 标签: 注译 感想 《史记》 专业工作者 整理与研究 粗读
  • 简介:《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它问世以来,几乎每个时代都有人研究它。清乾嘉时代,《说文》的研究达到鼎盛,形成了所谓的'说文四大家'。其中,又以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造诣最深、成就最大、影响最广。《说文》是研究上古汉语的津梁,而《段注》又是我们通《说文》的基

  • 标签: 文段注 注研究 说文段
  • 简介:《古籍研究》学人嘱我撰稿,余不愿以滥竽充数之篇敷衍,然独具匠心之作岂能得之旬日。为不负编辑部学人之厚爱,遂整理余史笔记几则以塞其命。斯'史'者,章学诚'六经皆史'之谓也。'三四斋'者,余栖身兼读书之所也。寒舍有小室三间,内藏四架书籍,余曾有感于斯,赋曰'三间旧室归新主,四架古籍迎故人'。遂以'三四'名居。(一)《东西均开章》有云:'仅有鲁而唯者,有多识而知其不可闻者,斯则东老呼‘天知我’霹历

  • 标签: 三四 东西均 六经皆史 闻者 古籍研究 余不
  • 简介: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式",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校雠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

  • 标签: “校雠式” 南宋 秘书省 藏书机构 工作细则 书籍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