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间叙事诗属于口承语言民俗的范畴,它是以叙事和塑造人物为主的口头韵文样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对生活的感受、理想和愿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丰富的口承语言民俗宝库中,民间叙事诗如颗颗明珠,闪烁着该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传统,表达着民众的呼声,传唱着民间的心声。

  • 标签: 民间叙事诗 爱情叙事诗 花儿 回族 学分 语言民俗
  • 简介:2014年11月1日,西北民族大学学科办主办,《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民俗学科建设圆桌恳谈会”在兰州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丁宏、王建民等教授,北京大学王铭铭、高丙中、陈岗龙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萧放、万建中教授,中山大学周大鸣、陈志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勤建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以及西北各地区高校等50多位有关学科的各路老中青名流学者齐聚金城,在紧凑有序、共识有备而畅所欲言的会风中,以践行为依据、中国特色道路理论为目标,广开言路,简约而热烈地回顾了往昔,总结了经验,实事求是地为发展学科、建立中国学派各自讲述自己故事,达成共圆中国梦的认知共识。

  • 标签: 学科建设 民族学 人类学 民俗学 社会学 《西北民族研究》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对我国历史学、民俗学科创立和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中国古史和民俗研究的突出特点,即:以民俗研究中国古史,以中国古史研究民俗,二者相互促进.

  • 标签: 中国史学 民俗学 奠基者 顾颉刚
  • 简介: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柳州地方人士为纪念柳宗元的政绩,建庙于罗池畔,取名"罗池庙"。多称侯祠,位于今柳州市文惠路侯公园内。历代或重建或修葺。清人记"历唐、五代、元、明不废"。现祠宇是1987年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石刻侯祠平面图重建。长约80米,宽约26米,占地面积1958平方米。建祠就会有祭

  • 标签: 柳侯祠 相思埭 雒容县志 洛清江
  • 简介:中浩祖籍宁波,在故乡活不下去,和弟弟中亮随父亲钰堂一起划着又小又破的鸭蛋船来到一夜崛起的上海滩创业,经过几十年的打拼,终于成为海上“电影教父”。

  • 标签: 电影 海上 上海滩
  • 简介:从我家到开封,要论垂直距离,顶多五十华里。但是隔河不为近。开封那时没有大桥。每年寒暑假,我都从园口乘船渡河。园口没有固定的船码头。黄河水在大滩里随心所欲奔来撞去,渡船就得依着它找寻靠岸之处。每次过渡,都要赶码头,等渡船。好不容易上船了,还得在大河里游弋几个小时。你着急也没用。等船次数多了,慢慢就习惯了。趁此机会,可以好好欣赏母亲河的景色,可以尽情沐浴强劲劲的河风,可以静听各色人的高谈阔论,可以随意揣摸待渡者的心态,更可以独自找一片干爽的净沙,去读读书报或者是云天雾地胡思乱想。那时各种商品都很短缺。只在远处有个简陋的国营食堂。附近除了大碗开水,很难买到其他东西。

  • 标签: 柳园 大木船 黄河两岸 棉布床单 黄河鲤鱼 母亲河
  • 简介:<正>民俗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外现形态,它与民族的存在关系至密.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族依俗存,风俗造就了民族.民族风俗涉猎民族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民族的每一种习惯性行为,都可以认定为一种民族风俗.一个民族的风俗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凝结,是思维模式的淀积,智慧的传承,精神情操的展露,审美观念的再现.因此,我们把民族风俗看成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最深刻、最广泛和最通俗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能深层地透视一个民族的心态.一、习惯与创造民族风俗常表现为民族独具的习惯意识

  • 标签: 民族群体 民族风俗 各民族 民族习惯 民族文化 民族习俗
  • 简介:旅游的问题和在旅游中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问题,就是怎样把文化拿出来给人看这样的问题。大家知道,凡是讲人类学的或民族学的话题,自然是把文化作为核心词,作为关键词,把人作为研究对象。我想这是一样的,不管叫什么人类学,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传统。……

  • 标签: 旅游 民俗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人类学
  • 简介:时间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文化中,尤其在汉人的心中,价值最高,所以人们甘冒危险、拥挤,导致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政府工作的运做要有若干种计划,就是说,一个社会的统和、协调与时间的制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时间使我们工作能够运作,生活能够展开,那么关于时间,我们现在谈的这个时间可……

  • 标签: 时间 民俗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上番禺诸乡,地瘠而民皆。耕者合数十家牛,牧以一人,人以一日。其牧牛之曰牛,所生草,冬亦茂盛,食,牛肥泽。其种稻者曰人。上番禺牛多,下番禺人多。”

  • 标签: 牛田 中国 广东 耕作制度 农业发展 番禺县
  • 简介:柳如是是一位能诗善画、色艺超群且志向高远的奇女子,嫁与文坛泰斗、东林党魁钱谦益为妻。除了钱氏之外,在充满传奇的一生里,她还曾与当时许多才子名流有过情感纠葛。据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考证,在明末文坛并称为“云间三子”的陈子龙、宋征舆、李雯三位诗人中,前二人都曾与她有过恋爱关系。这里只说说宋情缘。

  • 标签: 情缘 《柳如是别传》 情感纠葛 恋爱关系 钱谦益
  • 简介: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中原大地,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民俗习惯。这些民俗习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地为当地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如婚丧嫁娶的一些讲究和禁忌,节日、时令的一些仪礼和俗信,以及言语禁忌等都是非常有趣的乡土文化。笔者通过考察这些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土文化,发现谐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生成独特的民俗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音作为一种民俗生成原理,是通过语音的相同在两种本无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它是语音崇拜习俗的表现。“从语言人类学和文化符号论的角度看,谐音民俗是一种语文巫术或其流变而来的俗信。语文巫术是基于语言与文字的灵物崇拜而成立的,人们相信语言文字具有超自然的魔力,人们可以通过支配这些语言的读音或文字,进而支配与它们相关联或由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使之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变化”。所以在许多民俗事象中,出现了诸多谐音民俗,人们就是利用语音的相同从而达到趋吉避凶,或转凶为吉的目的,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本文就以中原民俗为例,考察一下谐音现象在民俗中的反映。中原地广,各地风俗不尽相同,正所谓...

  • 标签: 中原民俗 民俗谐音
  • 简介:兰州濒临黄河,自秦汉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渡口,各民族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风俗。这在兰州人的衣食住行上有鲜明的反映。

  • 标签: 兰州市 民俗文化 服饰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正>甘肃省素有“小麦加”——临夏(即河州)和兰州市“金城关”这类回民集聚的地方,从而使这里的回族人更具地方性的民族特征.这其中的特色之一便是他们所经营的“小吃”了.本来往昔城市回民的经济状况,就是以当时北方流传的一句俗语作为生动写照的:“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然而在这种共性中,甘肃回民的饮食业却更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多彩特色.兰州的“清汤牛肉面”以它的一清二白三红四黄五绿的独特风味,不仅占领西北地区饮食业“小吃”阵地,而且打向了广州,“走向了世界”.这就是以兰州回民马保子的首创而誉传四方的(见封二图1、2).显然伊斯兰教的信仰,牛羊肉作为主食之(图5),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族小吃的主干食品,“手抓”肉是其一;而在兰州俗称“烂着香”的“羊杂碎”(下水)也吸引着相当一群好吃者(见图6、4).来自新疆、中亚的“烤羊肉”(羊肉串)自然又为甘肃回民小吃业增加了收益颇佳的品种(图6).

  • 标签: 小吃 饮食民俗 回族 西北民族 回民 甘肃
  • 简介:鉴于首轮志书对民俗事象记述的不全面、不完整,第二轮志书应站在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的高度,加强民俗部分的记载。本文从注重资料搜集;注重民俗的变异性记载;注重主俗、偏俗的互补性记载;注重细节、特色的记载;注重新风新俗的记载等5个方面,阐述第二轮志书反映民俗全貌的方法和手段。

  • 标签: 第二轮志书 记载 民俗全貌
  • 简介:<正>乞(又名陈乞、陈僖子)是春秋末期齐国的大夫。乞一生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史记》说他曾用小斗收赋税,大斗出贷;另一个是《左传》等书说他曾用武力打败氏与高氏,迎立公子陌生为国君。据此,许多论者认为,乞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是他武装夺取政权,最先缔造个封建国家。我认为乞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是奴隶主贵族的典范。本文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 标签: 新兴地主阶级 《史记》 《左传》 武装夺取政权 奴隶主贵族 封建国家
  • 简介:大将西征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上面这首清朝人的诗,颇有唐人七绝之风,传播很广。尤其是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旧体诗词勃兴,大陆和台港乃至海外的报刊,多以诗话中的'本事诗'形式刊载,但提到作者姓名和题目的却很少,文字也不大一致,只有一点相同:歌颂左宗棠督办新疆防务。我曾综观一些报刊,认定诗的作者为左宗棠的幕僚杨昌浚,生平不详;诗的题目,或作《赠左宗棠》,或作《左公》。前者似为杨昌浚所题。杨昌浚一作杨昌澹。后者当为后人歌颂左文襄公

  • 标签: 左公柳 杨昌浚 旧体诗词 玉关 文襄 清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