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戏剧的叙述方式叶志良凡有文化的地方必有叙事。“我们不必到学校去学习如何理解叙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世界的新闻以从不同视点讲述的‘故事’的形式来到我们面前。全球戏剧每日每时都在开展,并分裂众多的故事线索。这些故事线索只有当我们从某一特定角度———...

  • 标签: 当代戏剧 哈姆雷特 叙述方式 演员 高行健 中国戏剧
  • 简介:杂技是门跨国艺术,中国的杂技引起了外国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在国内演出时,却常常出现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难道国内的观众对杂技已经没有兴趣了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近千名普通观众进行了调研。一、杂技观众知多少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戏曲、曲艺、杂技这三种传统舞台艺术中您喜欢哪类,可按喜欢程度填写1、2、3,结果显示:

  • 标签: 杂技观众 现状调研 观众现状
  • 简介:汉城先生年届九十,大家尊称他郭老。汉城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著述育人,成就卓著。郭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文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主要从事戏曲研究,是戏剧界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我与郭老相识已有30年,这30年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从事戏剧工作,与郭老有较多的联系。

  • 标签: 戏曲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 文艺工作 戏曲研究
  • 简介:我认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戏剧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明治维新(1868)以后到明治四十四(1909)年左右。这是从歌舞伎开始转变到新剧诞生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从明治四十四(1909)年到昭和四十(1965)年左右。这是新剧全面发展的阶段。

  • 标签: 戏剧 日本 当代 明治维新 全面发展 歌舞伎
  • 简介:汉城先生年届九十,大家尊称他郭老。这不仅是因为他年高的缘故,汉城先生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著书育人,成就卓著。郭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文艺工作,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

  • 标签: 发展轨迹 戏曲发展 轨迹序
  • 简介: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大家了解贝多芬《月光曲》的创作背景、音乐构思及作品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分析这首作品,让大家渐渐地走进他的音乐,走入他的心灵。

  • 标签: 《月光曲》 创作 性格 悲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牡丹亭还魂记》与澳门澳门与戏剧文学的关系,应自明朝的汤显祖起。汤显祖于1598年完成了《牡丹亭还魂记》的写作,在剧中就有提到澳门,例如第六出《怅眺》:(丑)老兄可知?有个钦差识宝中郎苗老先生,到是个知趣人。今秋任满,例于香山屿多宝寺中赛宝。那时一往何如?又第二十一出《谒遇》:

  • 标签: 澳门 戏剧活动 剧本创作 粤方言 话剧 戏剧演出
  • 简介:当代中国的戏剧工作者,面对戏剧危机,苦苦地思索,不懈地探求,几年来的苦心经营,推出了一批令人瞩目的优秀戏剧作品。这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中,有几个戏,如《狗儿爷涅盘》、《魔方》、《WM(我们)》、《车站》等,思想观念新,内涵深,形式别致,在艺术手法上有相近相似之处,代表了当代戏剧的某一流派。

  • 标签: 当代戏剧 戏剧作品 田氏 深层意识 内在意蕴 思想观念
  • 简介:傅恒学,1933年8月生,陕西蒲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曾任北京《民族画报》、《民族团结》杂志美术编辑,1973年任《陕西文艺》、《延河》杂志美术编辑,1978年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驻会专业画家、常务理事,陕西版画艺委会副主任。

  • 标签: 中国 美术家协会 出版工作者协会 名家 国画 协会会员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提高杂志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本刊现举行读者调查活动。希望广大读者积极认真地填写读者调查表(本调查表复印有效),并寄往:(710001)陕西省西安市东木头市200号《当代戏剧》杂志社,收件人为

  • 标签: 戏剧读者 读者调查 调查表
  • 简介:八十年代的观众、特别是青年人的审美标准与以前相比,有较显著变化。人们不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学会了思考。尽管是程度不同、方式不同。这主要因为今天的观众大都经历过“史无前例”的十年,在四化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的道德观、人生观、知识结构、水平都与之“文革”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人们习惯于思考,“艺术创造美”

  • 标签: 消极被动 审美标准 知识结构 艺术创造 八十年代 历史剧创作
  • 简介:<正>导演的第一前提,是面临剧本的选择。这里,我是指新创作。创作不繁荣,剧坛不可能昌盛。眼下有多少剧本可供导演选择呢?寥寥无几。尽管导演对一台戏的成败举足轻重,但毕竟是中介人物。剧本创作长时期来失去活力,导演的作用则荡然无存。其间,即便个别导演推出一两台好戏,也形成不了气候。像过去一样,许多被舆论“炒”热的戏,顿时也会成为过眼烟云。导演必须得到雄厚的创作群体的支撑,反过来又推进这一群体的奋进。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欣喜的发现,同时会有一个导演群体出现。在这种局面下,中外名著、古典、现代、探索实验才会陆续推出,使舞台艺术的发展进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也就是在这时,导演的潜力才可能无穷尽的得以发挥。

  • 标签: 导演艺术 创作群体 戏剧 剧本创作 当代 探索实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