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入幕之因缘及其始末据蔡守夫人谈月色回忆:“1917年,李根源到广东为督办,邀请蔡守为秘书长。赵藩为广东交通部长,又请蔡守为秘书长。杨永泰为财政部长,又请蔡守为顾问。”。这则信息透露了蔡守在国画研究会成立前夕具体活动情况。不过,谈月色文中提到蔡守所担任职务,在军政府任职名单中没有找到,反倒在李根源《雪生年录》所公布幕僚名单中。

  • 标签: 李根源 蔡守 因缘 国画 赵藩 笔墨
  • 简介:本文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对象,讨论日记主人如何运用绘画实践及其作品,建构并经营其社交生活,着重分析书画在其社会活动中所扮演沟通功能,也使嘉道年间广州地区社会生活展现出独特文化风格。首先,仪式性和非仪式性场合赠礼画在谢兰生与友人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了沟通功能。其次,谢兰生与人会晤雅集时,往往通过书画创作增加社交生活文化内涵。再次,在携友出游这种流动雅集中,谢兰生与僧道、寺庙交往,为繁嚣商业城市注入一份从容幽雅闲情逸致,也为广州文化丰富面相提供了一个有趣脚注。

  • 标签: 谢兰生 日记 广州画坛 文人生活
  • 简介:本文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关良的人生形式及其艺术实践还原和解析,试图探究其独特美术价值观成因和促成其艺术表现形态变化社会历史依据,以期接近“知人论世”历史研究基本目的.笔者认为,教学、展览、交游、革命,是关良留日归国后十年游荡生活主要活动内容,“留东”背景则是关良这一时期的人生形式和艺术选择最重要依据之一;而他与“创造社”同人之间互动,便为其中特别耐人寻味证例.

  • 标签: 关良 美术活动 创造社 留东同人 革命
  • 简介:何道生是清代中期著名文士,與黄易、法式善、張問陶、楊芳燦、袁枚等皆有交游。文酒讌集之作,尤多傳誦。其詩疏爽雄健,出入昌黎、劍南之間,爲王昶所稱。著有《雙藤書屋詩集》十二卷。嘉慶五年,何道生爲山東巡漕御史,巡行濟寧,與黄易、錢泳、李鐵橋等詩酒唱和,歡聚于南池行館者凡四五日,飲酒賦詩,賞鑒金石,爲一時佳話。本文檢索新刊印何道生家族史料和新披露何氏所藏黄易書畫,結合何道生《雙藤書屋詩集》及近年書畫拍賣中出現何道生與黄易之間交游唱和相關材料,討論“南池勝會”情况及兩人之間往來,以期對黄易生平事迹有更爲豐富細節展示。

  • 标签: 黄易 何道生 南池佳會 交游
  • 简介:日本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被誉为是大众文化之花。江户时代在文化上承袭了中世文化中"雅",亦开启了近世文化中"俗",被誉为"雅俗融合"时代。作为美术领域中浮世绘版画,在漫长江户时代历史过程中,如何体现从上方文化到大众文化过渡?本文锦绘时期铃木春信、黄金期喜多川歌磨、末期歌川国贞三者美人画为素材,探讨美人画人物形象变迁与"雅俗"关系转变。

  • 标签: 美人画 人物形象 诗意 艳俗 “雅俗”关系
  • 简介:曹氏归义军时期,由于曹氏家族与于阗王族联姻政策,使得敦煌与于阗进入到一个密切交流时期,大量于阗人活动在敦煌。在这个时间段中,敦煌石窟中出现了于阗王李圣天、皇后曹氏等于阗王族供养像。通过对这些供养像研究可以发现,中原地区服饰制度在敦煌保留下来,于阗王族们礼服明显模仿着汉地帝王、皇后服饰,于阗太子所着常服也与敦煌当地居民相同。在佛事活动上,于阗人与敦煌民众也是趋于一致,写经、造像并无二致。体现出于阗王族在服饰制度、佛教信仰方式上趋于汉化。这种汉化倾向甚至西传到了于阗本土,使得晚期于阗出现了汉风明显图像。

  • 标签: 于阗王族供养像 李圣天 服饰制度 佛事活动 汉化
  • 简介:随着天竺、西域、日本、朝鲜等地信众巡礼和官方支持,五台山文殊信仰在东亚文化圈内得到广泛传播,并在东亚多地完成信仰空间复制。五台山佛教圣地建构及信仰空间复制对于研究佛教传播与接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方志、僧传、行记、灵验故事、敦煌遗书等相关史料梳理,一方面探究五台山形象发生多层次演变原因及"文殊一五台山"信仰流动过程,另一方面也试图关注佛教在东亚范围内传播模式。

  • 标签: 五台山 文殊信仰 圆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 简介:鲍少游(1892-1985)是20世纪广东一位重要艺术家兼美术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京都接受系统美术教育,1927年归国后与夫人曾丽卿在香港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之后专心致力于美术教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鲍氏努力下,丽精美术学院成为当时香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美术学校,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郑春霆称其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先驱”。本文试图借助鲍少游后人捐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大量原始文献,秉持实证精神,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丽精美术学院历史,同时论述鲍少游美术教育生涯及其对香港及东南亚美术发展影响。

  • 标签: 鲍少游 丽精美术学院 美术教育 写生 展览会
  • 简介:寿石工是民国时期享誉京城篆刻家和书法家,他教授金石篆刻,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执教达三十年之久,在北方艺术界影响很大,被誉为“执北方印坛之牛耳”,是当之无愧印林前辈。笔者曾撰有《寿石工印学交游及其篆刻在旧京印坛地位》一文。随着新资料发现,笔者将进一步通过民国时期北方刊物及相关书籍中散佚寿石工资料,对其生平事迹及篆刻艺术进行梳理,作为前文增补和延伸。

  • 标签: 寿石工 篆刻 生平与交游
  • 简介:多年习练丹青,体悟颇多,画余撰之,多为简论形式。这种画语录式简论,经观察亦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一个重要表现体裁,更是中国画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论,是以经年不辍绘画践行中所悟、所思为基础,分别就中外艺术碰撞、交汇、融合、画余读书感受、践行中技法生成、对传统绘画艺术再认识、绘画实践所得等,精简文字表述方式,阐释了作者艺事追求目标与文化立场和文化上判断。

  • 标签: 创新 中国画 民间艺术 民族性
  • 简介:位于德国ZKMI艺术与媒体中心通过扩展原有形式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文化机构,展品包含了空间维度艺术和时间维度艺术。随着应用软件发展纯艺术成为可移动,图片成为了大众化商品,不仅存所有地方呈现,还连接了创作者和消费者。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作品、视觉艺术作品和纯艺术作品存这里统一。

  • 标签: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 博物馆 文化机构.视觉媒体 音乐媒体 互动媒体
  • 简介:徐迪,女,1983年生于吉林,2005年毕业于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应用与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 标签: 商业中心 虹桥 美术学院 2008年 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
  • 简介:在明代,王铎和他姻亲建立了深厚友谊,明清鼎革之际,除了1641年正月死于洛阳之变吕维祺(1587-1641),王铎姻戚集体选择了投降。在清初,他们遭遇了同样身份危机,政治上失意,使他们结为盟友,并将历史声名寄托于王铎文艺不朽。他们在清初所刊刻,除了《琅华馆帖》与《银湾帖》,还有薛蒨(字葳生)所刻《日涉园帖》及张缙彦所刻《论诗文歌》。本文在梳理王铎与薛所蕴、张缙彦二人交往基础上,讨论这些刻帖刊刻意图,从而加深对仕清贰臣集团追求不朽文艺声名、保存家族记忆同情与理解。

  • 标签: 王铎姻亲 贰臣 尊严 身份资本 家族文化记忆
  • 简介:2018年6月12日下午,“纤夫足迹——白德松2018画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隆重开幕仪式。本次展览主要分为:“魏晋文人系列、云山系列、静观系列、庄子语言系列”“中国古代神话系列、黄遵宪诗意画系列、写意花鸟斗方系列”及“连环画系列”三个部分。展览诠释了白德松先生逍遥而不超脱、综合而非纯粹创作风格,对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个人主体性对文化历史与艺术传统创造性重启起到了里程碑式作用。作为此次展览执行者之一,魏东老师介绍了展览总体情况和策划理念,并就展览主题做出自己诠释。

  • 标签: 传统文化 艺术使命 纤夫的足迹
  • 简介:在这个世界日益“先锋”起来今天,再来提出这样一个陈旧命题,似乎有些荒诞,然而,由于它在当今发展中遭遇了太多困惑,致使它存在合理与否都成了问题,这就使得这个陈旧命题又有了重新被关注理由。

  • 标签: 写实人物画 学习笔记 实践者 命题
  • 简介:在这个世界日益“先锋”起来今天,再来提出这样一个陈旧命题,似乎有些荒诞,然而,由于它在当今发展中遭遇了太多困惑,致使它存在合理与否都成了问题,这就使得这个陈旧命题又有了重新被关注理由。

  • 标签: 写实人物画 学习笔记 实践者 命题
  • 简介:各位理事、同志们: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 标签: 第六届理事会 第五次会议 文艺工作者 中国 导向 创作
  • 简介: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中心是世界顶级电子艺术平台,在数字艺术领域拥有最为前沿理念与最优秀作品。在数字技术进入艺术家视野半个世纪后,林茨电子艺术中心向世界展现了数字艺术与科学深度结合后全新作品,数字艺术视觉面貌由此发生了新转变。

  • 标签: 林茨电子艺术中心 数字艺术 科学
  • 简介:汉印是篆刻艺术大宗,无须多言。早在宋代,文人便开始模仿汉印风格治印,开启了学习汉印时代。直至今日,我们对于篆刻艺术研习仍然“印宗秦汉”为根基。汉承秦制,于印章亦然,故汉印书体承袭秦代小篆,结体方整,称为“缪篆”,而这样规范就保证了文字运用广泛性,所有文字均可转化并应用于汉印之中。换言之,几乎所有的文字内容都可以用汉印风格来创作。

  • 标签: 汉印 学习 篆刻艺术 文字运用 文字内容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