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较为全面论述了装饰画的造型语言:平面化、变形、以线造型、影形造型、适形造型、抽象造型、程式化、工艺特性.涉猎广泛,包括现代绘画的一些观点与特点,反映了装饰画与其它画种的密切关系.

  • 标签: 装饰画 造型语言 平面化 变形 以线造型 影形造型
  • 简介:在英国时,我也画过所谓的抽象画如《太极》《暮色》《无题》《蓝色》等,但始终与以往对自然的关连分不开,也不会抽象到像赵无极、席德平那种只留下色彩、点线等等,也“抽”不到自圆其说或让观众再创造认识的那种样式,我想,抽象画是一经出现就再不能复现的一种样式——如果是毕加索式的《格尔尼卡城》,如果把中间的灯、牛头、勇士、

  • 标签: 艺术语言 抽象画 《蓝色》 《无题》 《暮色》 《太极》
  • 简介:浙江畲族民歌在记录本民族传统歌谣的抄本中,运用了同音字和新造字,出现了较多的方言词,还出现了带有后缀的词;浙江畲族民歌主要以七言四句为主,句式统一整齐,结构对仗工整;在语法结构方面也具有成分倒置、省略等特点。

  • 标签: 畲族民歌 用字 用词 句式 语法
  • 简介:昭明太子萧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组织编纂的《文选》成为后世文学的范本,并形成专门的"选学"。但观其文学实践,可发现其作为文学理论的倡导者,其自身的文学实践却又未能完全遵循,文学创作并无特别的成就。故而本文就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相谐与相异中的一个方面:"随时变改与"文学仿古"进行探讨,这样有助于我们客观定位和评价萧统及其作品。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学实践 随时变改 文学仿古
  • 简介:建国后新型文学体制的建构,虽内在地规约了文学活动的可能空间和进行方式,但温州文坛“三杰”的文学创作还是令人瞩目。“文革”十年间,许多作家因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劫难放下了手中的笔,但是唐浞这位“诗坛圣火的点燃者”却在寂寞中打磨出文学的精品。在新时期强大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文学和经济、作家和商人几经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形成难分难解、互动共生的态势。一批敏锐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温州作家,把专注的目光投向温州这一块神奇的土地,用手中的笔记下了这个时代的风云,用各种文学形态对温州和温州人形象作了全景展现。

  • 标签: 文学体制 “文革”十年 新时期温州文学 温州人形象
  • 简介:“新都市文学”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区文学》提出的概念,其意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写出城市化进程中表现文化冲突的文学。“新都市文学”是一个具有特别指涉的符号:它通过对切实的都市文明事象的生动摹写,对都市社会芸芸众生七情六欲的娓娓叙说,传达出作家深藏于方寸问的颇具“现代性”、“先锋性”的创作理念。“新都市文学”新在何处?

  • 标签: 新都市文学 考察对象 深圳 变奏 城市化进程 “现代性”
  • 简介: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包括客观性原则、逻辑性原则、公共性原则。中国现代新文学对通俗文学的批判,在这三个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导致对通俗文学的批判有失偏颇。其中的原因在于新文学建设者急于建构出全新的话语系统,并肩负起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在中国近代以来趋新思潮中获取了过多的话语权力。因此,现代批评的任务,在于重建文学批评的话语伦理。

  • 标签: 通俗文学 文学批评 话语伦理
  • 简介:在时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总是关注的对象,潮起潮落的先锋文学思潮也总能引起此起彼伏的赶海效应,相比之下,对于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则显得有点冷落。但现代乃至未来都是从历史发展而来,历史蕴涵着大量可资开发的信息源,历史研究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喜的是仍有学者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执著于历史研究,43万字的《西方文学批评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就是杨冬教授孜孜矻

  • 标签: 文学批评史 历史研究 批评家 西方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时间是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影响着文学的基本质地、叙事理念、叙事策略和抒情方式,也折射着写作者对生存、生命的感知。文学作品中有种种不同的时间样式,像被遵循的时间、变化的时间、插入的时间、虚构的时间以及多条并行的时间。对时间的言说让诸多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了丰厚和多样。

  • 标签: 时间 叙事理念 叙事策略 抒情方式
  • 简介:<正>如果说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是一个前奏,那末,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伙的覆灭,就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灾难性阶段结束的标志。是的,从人们称为难忘的一九七六年的十月起,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十分伟大的阶段。在这

  • 标签: 文学潮流 姚文元 发展阶段 林彪 现代史 “四人帮”
  • 简介:一种观察我不止一次听到过这样的声音:文学是无用的,文学是无能的。在我看来,这样的声音已经形成了当前文学研究的基本氛围。在历史考察、文本细读和各种理论对文学的透视中,有一种根本性的情绪是萦绕其中的:那就是对文学本身的垂头丧气。

  • 标签: 文学研究 文本细读 文学本 根本性 声音
  • 简介: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语言大师,他是在中国长大的美籍华人,娶了一位在日本长大的美籍日裔女子为妻。他们夫妻之间平时交流用英语,但每当激情涌动或想幽默一把时,总感觉不对味。因为丈夫用汉语表达最贴切,妻子听不懂;妻子用日语表达最能表明心迹,而丈夫却不知所云;用英语表达时,说的人觉得不能完全表明自己的真情实感,听的人也只能了解其大概。如此这般,只好哀叹:呜呀呀,我的语言才能居然无法施展。另外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位外国人在中国,看到地板上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小心地滑”。她环顾四周,却见人人都坦然放松地从她面前走过,从没有人小心翼翼地滑行,便心生疑惑,为什

  • 标签: 产品语言 外国语 母语 使用者 汉语表达 英语表达
  • 简介:油画语言分为材料语言、线条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等。本文将从材料语言与其达到的视觉效果展开论述,分析油画材料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油画中材料语言、肌理与视觉效果,论述了油画的情感表达。一、油画材料与视觉效果(一)油画材料语言的概念油画材料以一种语言的形式成为艺术创作方式,承载着精神文化与时代特质。油画材料表现性强,对于画家来说,正是表现自己个性化艺术语言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

  • 标签: 材料语言 油画材料
  • 简介:近年,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获得了更开阔的市场和更大的市场需求,影视动画作为与文化产业紧密联系的重要一环,也随着人们日益高涨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文化需求而蓬勃发展起来。视听语言是影视动画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与影视动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关系。

  • 标签: 影视动画 视听语言 分析研究
  • 简介:数码奇幻插画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成熟才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艺术门类。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代的数码奇幻插画艺术已经广泛渗透至平面印刷出版物、广告设计、装饰装潢、数字影像动画、网络游

  • 标签: 视觉语言 插画 数码 绘画作品 传统绘画 数字影像
  • 简介: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陇南西和"乞巧歌"中,大量的方言俗语的运用,给人以鲜活的生命感、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陇南山乡的泥土味儿,换成其他语言形式就会显得干瘪、失真。同时,陇南西和"乞巧歌"传承了上古民歌常用的"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表现形式和美感价值,以声调和旋律来感染人的情感。

  • 标签: 陇南西和 乞巧歌 语言 泥土味儿 重章叠句
  • 简介:<正>在对台湾地区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人们对其所呈现的“中国情结”予以了必要的关注。但同时,一般人着意的,往往停留在“血浓于水”之类的情感与文词上,而忽略对其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型及其在台湾的本土新质的探讨。这种“原型”与“新质”的关联,在文学层面上,若以知识命题论之,即

  • 标签: 当代文学 文学母题 中国传统文化 台湾地区 原型 中国情结
  • 简介:《卡斯帕》是当代奥地利德语剧作家彼得·汉德克影响最大的“说话剧”,其戏剧主题是探讨现代舆论对人思维的控制,以及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主人公卡斯帕习得语言,沦为语言相对论与大众文化制造的产品,成为流行文化和媒体文化下我们每个人的象征和写照。通过对舞台传统戏剧性的消解与汉德克式的荒诞,彼得·汉德克把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倾向推向极致,以语言游戏本身来批判语言的合理性及其对人的压迫。

  • 标签: 《卡斯帕》 彼得·汉德克 奥地利戏剧 德语戏剧 说话剧
  • 简介:中西方军事文学有着鲜明的区别。在西方军事文学作品中,无不贯穿着一条冲突以及冲突的必然性合理性的思想轨迹。但中国军事文学则不然,这是因为,在中国军事文学作品中,道德伦理及价值观规定在作品的整体中,作品表现的“冲突”被千篇一律地道德化、伦理化,从而把强烈的“冲突”挤出了军事文学的地盘。新时期以来的军事文学中的英雄们,较之以前的“英雄”有了巨大的改变。

  • 标签: 军事文学 英雄主义 冲突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