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审美与文化是理解书法时空的两个维度,它构成了书法的双翼,二者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书法经典是“技”与“事”之会,是“审美时空”与“文化时空”的完美契合。前者保证了作品技术的精湛,从而在审美层面赋予作品以无限的魅力;后者则从历史的深广性、个体生命的可感性赋予作品以丰富的意义。当代书法虽在“审美时空”构建方面成绩斐然,但忽略了“文化时空”的重要性。学界应对当代书法的唯审美论保持审慎,同时对书法的文化功能与价值生成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在健康的书法生态中创造出新的时代经典。

  • 标签: 审美时空 当代书法 文化功能 两个维度 审美层面 个体生命
  • 简介: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与巴黎有着不解之缘,巴黎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成长与成就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黎的文学历程与美学积累,使贝克特在民族与世界、文学与政治之间找到了最适合的位置,并帮助他铸就了爱尔兰文学在世界的辉煌。将贝克特的戏剧创作与巴黎进行文化地理视角下的考察,将为我们研究贝克特戏剧提供一个新的维度,有助于更加深刻、宏观地解读贝克特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的独特意义与价值。

  • 标签: 贝克特 巴黎 戏剧创作 文化地缘学
  • 简介:"创意"是现代设计艺术评价中的核心关键词,而"巧"是中国古代设计艺术的重要原则。同样是对物的鉴别和欣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关联。在当下的设计中,将"创意"与"巧"两者的优良因子进行融合,从中探索一条达成心、物平衡的"巧创意"之路,是很有意义的。而"巧创意"具有其现实可能性,是当代的新型设计思路。

  • 标签: 创意 巧创意 设计艺术
  • 简介: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文化品牌"与旅游业良好地结合于一体。作为文化旅游概念的兴起,实景演出已然成为国内演艺市场及旅游产业中的一大亮点。实景与当地生态文化结合的演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演艺产品,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目光。随着《印象·刘三姐》在桂林阳朔正式公演,《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一系列作品相继公演。"印象"系列作品作为艺术性与产业化运营较好的结合典范,一方面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提高了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向大众百姓介绍了当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可谓是一举几得。

  • 标签: 印象·丽江 人物访谈 实景演出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原生态音乐
  • 简介:通过对茶叶包装市场的调研与设计分析,得出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茶叶包装上,已成为这类包装作品的重要设计特色。本文即从水墨、书法、图形、色彩搭配的方法等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茶叶包装 设计
  • 简介:湖南湘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的侗族古村落群,素有"百里侗文化长廊"之称,鼓楼和风雨桥是其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代表,其中通道坪坦廻龙风雨桥是湘西侗族地区结构严谨、造型独特的民族桥梁建筑典型。廻龙风雨桥独特的造型设计理念和梁、柱及构件的装饰艺术,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艺术思维观念与审美理想,而且承载着侗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因为廻龙风雨桥对于侗族人民来说,不只是作为交通工具而存在,它还是坪坦侗族信仰崇拜、祭祀仪式的宗教场所,以及族群组织与结构的政治化秩序场所,并且风雨桥的造型观念与装饰艺术都凝聚了典型的侗族文化特征。

  • 标签: 侗族 廻龙桥 建筑 装饰艺术 文化
  • 简介:作为爱情电影的《甜蜜蜜》其经典性不仅来源于爱情故事本身,更在于片中打动两岸三地的怀旧氛围以及由此创造的审美体验,同时影片对“香港”的文化想象与对“香港身份”的创制也使其成为一个理解地域文化与族群身份的影像文本。《甜蜜蜜》等怀旧电影通过对香港人共同的历史与情感记忆的提炼和重述,参与了“香港意识”和“香港身份”的想象和创造。

  • 标签: 《甜蜜蜜》 怀旧 香港意识 身份认同
  • 简介:从1995年开始以分账形式每年引进“十部大片”,再经历了2001年的加入WTO,中国电影在2012年迎来了第三次国际化挑战,也是又一次自我成长的机会。美国进口大片份额增加和美方分账比例提高,使得中国电影产业生态必须寻求新的平衡。其中,为了提升中国电影竞争实力而可能愈演愈烈的“合拍热”,其实是又一把双刃剑。

  • 标签: 文化自觉 民族化 合拍片 弥散 中美 中国电影
  • 简介:翁振新长期致力于写意人物画创作。从不同时期梳理考量翁振新写意人物画创作的心路历程,我们发现,他从不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以忠实自己的心灵方式,把握时代文化脉搏,不断突破与超越,寻找艺术与心灵的最佳表达,使写意人物画的艺术语言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拓展出新的艺术力量,彰显出写意人物画的大美境界,为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范例,其艺术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是值得关注的。

  • 标签: 翁振新 写意人物画 创作历程 文化情境 艺术精神
  • 简介:传统文化元素最鲜明的特征是它浓郁的民族色彩。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艺术的民族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面对全球以西方文化和艺术为主流的发展方向,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基础,积极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民族的和世界的充分结合,才能使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世界性,带领中国的平面设计走向一个更宽的领域,迈进一个更高的台阶。

  • 标签: 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平面设计 继承与运用
  • 简介: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分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多种多样(如图),其中既有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所实施的固态保护,也有通过保护民间艺人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的活态保护。总体来说,健全法律机制是非遗保护的制度保障;加强非遗宣传教育是保护非遗的一种有效途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模式 灾后重建 羌族 北川 路径分析
  • 简介: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时代,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物的问题,突出体现在经济上的发展方式、产业结构问题及隐含其中的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等核心竞争力缺失等问题;二是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日益物质化、功利化、金钱化,造成人性的单向度发展、人性异化的问题。在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氛围中,国民的人文价值观、文化精神家园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思和重建。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中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可为后工业社会中人性的恢复和心灵的救赎提供资源和回望的精神家园。社会转型呼唤文化转型,民族复兴需要文化上的复兴,以便使国民在经济主导一切的社会氛围中不断摆脱金钱与物的奴役,恢复情感、审美等非功利的、非物质的人性价值,构建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家园。

  • 标签: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 文化艺术资源 艺术价值
  • 简介:发展先进军事文艺是加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军事文艺建设对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塑造我军光辉形象、丰富官兵精神生活意义重大。在军事文艺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根本目标、坚持弘扬主旋律与兼顾多样性发展的基本方针。当前,要紧贴新时期任务需要、不断创新思维观念、大力培养高素质军事文艺人才,推进先进军事文艺建设创新发展。

  • 标签: 军事文化 军事文艺 路径选择
  • 简介:数字信息技术介入到对土家织锦的保护与开发中时,技术的变革使土家织锦的自身文化价值得到丰富和扩展,引发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促成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生活环境的生成,土家织锦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时代所发生的改变将预示着其文化价值的重新建构。

  • 标签: 数字化 土家织锦 文化选择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简介:2011年9月4日,《军旅美术家的摇篮——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生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展出包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舞美设计等四个专业在内的优秀作品,其中有该系师生担负创作的13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和获得全国全军美术作品展的金银奖作品,以及现任教员、离退休教员和历届毕业学员的优秀作品。展览展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成立30多年来的美术教育和创作成果,显示出历届军艺美术系师生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创作军事题材艺术精品的努力。展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在这个展览的基础上,11月14日,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举办了军艺美术系师生作品观摩展及“军旅美术研讨会”,诸多美术家和美术评论家出席了观摩展并参与了研讨。

  • 标签: 军事题材 美术 民族精神 文化形象
  • 简介:崛起的中国正在遭遇文化瓶颈。什么是文化瓶颈?就外部而言我们缺乏话语权,就内在而言我们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不知道自己的文化财富在哪里。国人在锻造精神文化及其核心价值方面,需要大智慧、大眼光、大战略,堪称任重道远。

  • 标签: 主流文化 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 锻造 传统 回归
  • 简介:文化诗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词,它的产生,是和新历史主义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分析文化诗学,必然绕不过新历史主义,格林布莱特认为,文化诗学甚至比新历史主义这个定义更能体现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主张。新历史主义,顾名思义,着重点在一个"新"字。新历史主义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末酝酿,至80年代后期已成为英美文学与文化批评领域内颇有影响的跨学科、多方向的重要理论流派和批评思潮,与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关系密切。它重新书写历史这一观念的精神实质,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的颠覆性内质是相同的。新历史

  • 标签: 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文学作品 电视剧 人文关怀 精神文化
  • 简介:在中国动画片努力参与国际化竞争,实施“走出去”战略之时,探索《中华小子》与《三国演义》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对当前动漫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只有那些努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并进行传统文化内容的现代化再创造,以独特的东方韵味与意境营造区别于气势宏伟的美国动画及唯美风格的日本动画,以民族文化与美学意境为根基并巧妙地编入国际性符码,在弘扬特定民族文化基础上进行了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双重编码”的动画产品,才能够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获得市场效益与文化传播效果的实现。

  • 标签: 电视动画 中华小子 三国演义 跨文化传播
  • 简介:澳门长期处于中西交汇的文化和政治语境中,中国、葡萄牙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政治深刻影响着澳门在世界上的城市形象。1987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葡萄牙政府草签了《联合声明》,澳门逐渐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对澳门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即以1987年创刊的澳门一份著名杂志《文化杂志》的“中文版”为研究对象,关注这份杂志创办以来关于澳门的“历史叙述”,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澳门身份认同的转换,探讨该杂志的澳门叙述如何从去殖民化叙事、回归叙事到本土意识觉醒的嬗变历程,并分析这一历史叙述背后国家、民族和地方间复杂的权力关系结构。

  • 标签: 《文化杂志》 殖民化 澳门 叙事 本土意识 中文
  • 简介: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更是世界艺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艺术研究、创作、表演提供了丰富而又生生不息的素材。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是为各行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之一,其学生既是民族艺术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民族艺术文化的反思者和创造者。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纪,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校学生要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以其文化自觉为前提。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艺术院校 学生 民族艺术 文化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