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缺乏有效的政策理论指导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政策过程及其基本关系的考察,实际上是为政策分析和政策行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围绕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制度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模式等变量,教育政策过程的基本关系范畴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行动主体与制度环境、政策目标与效果评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等具体表征.

  • 标签: 教育政策过程 决策主体 制度环境 政策目标 政策模式
  • 简介:本文从“以事件观变迁”的视角,选取了三个重大的教育规划分析教育研究影响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将三十余年的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的互动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点式参政阶段、线式参政阶段以及面式参政阶段。结合我国特有的政治文化和行政风格深层次探讨这种变迁背后的动力和阻力,从结构和时间的维度,对教育研究的知识利用发展历程进行了描述和剖析。

  • 标签: 政策影响 研究利用 互动
  • 简介:“艺考热”已经超出艺术考试的正常范围,引发了艺考大军、高考捷径、考试腐败、就业乏力等社会问题。教育政策是促成艺考热的根本原因。为此,应该对我国艺术类专业制定分类指导政策,并建立人才预测、专业评估以及信息公开机制,在建立健全科学自主招生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的监管力度。

  • 标签: 教育政策 艺术考试 招生 考试政策
  • 简介:初中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其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政策偏好的角度分析初中教育发展过程,发现其显示性政策偏好为国家中心与分权制。这一偏好是理解初中教育发展的“积弱”的根源,而偏好的变化是改善初中教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政策偏好已悄然发生变化,实现着路径突围,表现为综合、联动、多样三个特征。

  • 标签: 政策偏好 初中教育 初中教育发展
  • 简介: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起点、过程、结果三个范畴,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理论架构和实践指向。其线索体现为:教育政策民意表达"是什么",这是其起点;教育政策决策、执行、反馈过程中的民意表达是其过程;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的路径及每条路径指向的结果则是其实践归宿。这是进行教育政策民意表达实践的理论基石和法理依据,它有助于实现理性、主动、多元且有效的民意表达,改善教育政策决策品质,提高教育政策执行效能,为教育政策反馈提供依据。

  • 标签: 教育政策 民意表达 政策执行
  • 简介: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在发展本国教育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可用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又十分有限。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各国在广辟教育投资来源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改善与教育有关的资源配置上,力图以此来达到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需求的目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举办了世

  • 标签: 教育资源配置 政策调整 人员经费 教育事业费 公用经费 师范教育
  • 简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从2008年创立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变革,学习模式转变,知识传播与创造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OOC的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介入,尤其需要政府机构协调与服务功能的发挥.我国MOOC发展面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法律制度不健全、经费保障力度不足、技术与运营管理上的欠缺等问题,可以从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法制、强化资金保障、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资源整合与协调等方面入手,推动国内高校的MOOC建设.

  • 标签: MOOC 在线教育 教育政策
  • 简介:政府为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稳定房价的增长速度、构建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多次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比较分析提出减少房产交易中的投机行为政策措施,达到稳定房价增长速度的目的。

  • 标签: 房价增长速度 税收政策 货币政策
  • 简介:教育发展方式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结果存在严重问题,突出表现在教育结构不合理和教育整体质量不高两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涉及学校微观层面和区域宏观层面,前者包括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校教研方式、学校管理方式的转变,后者包括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教育从业人员培训方式、教育研究方式、政府教育行政方式、教育行政考核问责方式的转变。这些方式的转变是相互联系的,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推进。

  • 标签: 教育发展方式 教育结构 教育质量 学习方式 教学方式 管理方式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要求,但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要发展地方课程,应采取以下策略:更新观念,提升地方课程意识;国家课程体系应预留空间;地方行政部门和校长应大力支持;改革考试评价体制,促进地方课程发展。

  • 标签: 地方课程 课程政策 发展策略
  • 简介: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政策在C市的实施为例,发现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者根据自己利益、认知和所拥有的资源,彼此斗争、妥协,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该怎么做"的共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协商秩序的确立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英语研究文献中的若干观点和理论,具有跨文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很多观点也都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拓展和更新了教育政策实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说就是,不能如现有大多政策践行研究那样,只关注学校层级的复杂性,没有把学校与其他相关利益关系方的互动纳入分析范畴。而是必须把学校与同属一个组织域的其他处于不同位置、拥有不同权力/知识的政策参与方之间的斗争、讨价还价和协商的过程纳入到分析视野中。

  • 标签: 教育政策实施 协商秩序 协商主体 政策践行 自下而上
  • 简介:经过三年试点,2017年上海和浙江高考综合改革顺利落地,新高考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入学公平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科学选才取得重要进展、学生和高校选择权大幅增加、监督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同时,新高考改革还存在一些需要化解的难题:系统谋划很审慎,但改革准备仍显不足;改革目标很明确,但改革措施不够精准;公平导向很鲜明,但共识基础有待夯实;决策程序很完整,但体制机制仍需优化。面向未来,新高考需要坚持改革基本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向纵深推进:推进体制改革,实现招考分离;完善综合评价,破解“唯分数论”;优化具体举措,凝聚改革共识。

  • 标签: 新高考改革 选考科目 综合评价 多元录取
  • 简介:自1992年以来,我国一些地区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在发展民办教育的同时,又对部分公立学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试验,将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学校交给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公民个人承办,形成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向。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改制试创的新办学模式,把民办公助和国有民办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利用了国有和民间的教育资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开辟了新路。但改制试验也存在一些问题,

  • 标签: 公立学校 “转制” 中国 自主管理 政策背景
  • 简介: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渠道主要有:信贷配给渠道、传统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心理预期渠道.通过实证研究,在我国各渠道发挥作用与西方不同,但货币政策效力是明显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尚不完善,还应构造新体系.

  • 标签: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变量 利率
  • 简介:课程政策执行力直接影响课程政策执行的程度与效率。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是我国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薄弱之处,执行主体对课程政策的有效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执行主体视域看,县域课程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缺乏对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自觉性、创造性以及专业能力和信念。从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的制订方式、组织制度建构、政策宣传以及评估督导等方面予以分析,能够有效增强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

  • 标签: 课程改革 课程政策 县域课程政策执行力
  • 简介:中国特色教育政策评价是指将西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话语引入我国教育政策环境,并与已有的教育政策相结合的研究范式.本文从我国“211”“985”“双一流”工程政策的比较分析入手,借用西方政策评价的效果模式,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政策效果是否实现预期政策目标进行了全面考量.“211”“985”工程实现了短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应在教育公平、特色发展的价值取向下,逐步淡化并向“双一流”政策过渡.

  • 标签: 211工程 985工程 双一流工程 政策评价
  • 简介:在新公共管理和教育公共治理等理论影响下,在市场化、分权化等改革推动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正经历着公共治理的模式转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宏观制度环境、中观资源配置、微观教学活动和外部社会支持等维度构建公共治理系统框架,完善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公共治理体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完善规划决策、责任划分、资源调配、价值引领、经费保障、意见表达和评估问责等机制。

  • 标签: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公共治理 治理体制 运行机制
  • 简介:文章基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包括:实验内容系列化、专题化,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包括:开展探究式学习,基于PBL的学习;教学技术方面包括: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建设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平台、选课和排课系统。通过准实验研究发现,整合技术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信息素养和协作能力等。

  • 标签: TPACK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设计 准实验研究
  • 简介:TPACK框架从教师技术整合的知识框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审视框架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语言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当代教师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TPACK框架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活动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指导作用,试图以TPACK框架为基点将国外技术整合研究及其全新理念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以期为师范生提供全新而简约的技术整合视角,从而促进其教育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TPACK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