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北宋承袭唐、五代之制,先后于西京、南京、北京设立留守司御史台。然而,与唐、五代留台所掌事务繁剧不同,其职权随着宋初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而逐渐消弭,不再拥有对陪都地区完整的监察权,只剩下如拜表行香、纠举违失等礼制性的职能。其长官由中、高阶的官员担任,然或老、或病,成为宋人眼中的赋闲之职。留台职权虽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北宋陪都地区的政治向心力。

  • 标签: 北宋 留守司御史台 西京 南京 北京
  • 简介:在春秋时人的话语体系中,“大夫”有三种涵义:泛指卿与大夫;确指各国之卿;指大夫等级本身。在鲁隐公时期,“卿”与“大夫”之间尚无特别明显的区分,其用法在《春秋经》中得到保留;从桓公时期开始,春秋贵族势力日益繁衍膨胀,等级隶属观念加强,内部分化逐渐加剧,开始有意识地将“卿”与通常的“大夫”相区别;至迟在春秋晚期,作为一个有固定内涵的词语,“卿大夫”合用,作为泛指诸侯之下、士之上的宗法贵族阶层,这正是“大夫”在春秋时期等级分化与社会伦理变迁的反映。这一变化对社会性质与社会结构的影响,又集萃于“国人”的内涵变迁之上。一般而言,春秋“国人”可概指卿、大夫、士,但是在与卿、大夫有所区别时,“国人”则主要指下层大夫和“士”。春秋战国之交以降,“国人”俨然成为平民大众的代名词。这既是语言内涵的历史传承、时代变迁及内涵新赋,亦是社会结构与文化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人类语言上的反映,更预示着一个“布衣将相”新时代的到来。

  • 标签: 大夫 卿大夫 国人 采邑 晏婴
  • 简介:宋代士大夫由承唐代而来,但在五代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士大夫官员-学者的两重角色出现了分离,其学者的身份淡出,而且表现出"吏能化"的特点。进入宋代,在右文政策背景下,士大夫重转新向"文治型",并承续了中唐以来的古文运动,致力于振兴古文与儒道,在这个意义上,宋初士大夫实现了二重角色的回归。正是在此前提下,宋代士大夫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士大夫 二重角色 宋初回归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道教的发展变化受到了士大夫的影响,如巫术等消极成分被逐渐摒弃,清净养性等积极成分被张扬了。与此同时,士大夫的人生哲学也染上了道教的色彩,即性命双修。这种相互影响的实质是儒道在共振中走向融合。

  • 标签: 道教 士大夫 人生哲学 性命双修 融合
  • 简介:“孤独现象”是士大夫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文章探讨的问题是:这现象有哪些典型表现?其内蕴是什么?文章归纳了先驱的孤独、政治退避的孤独、独立人格的孤独、壮志难酬的孤独等五种典型表现,并对此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士大夫文学中“孤独现象”所积淀的人格、文化心理内涵。

  • 标签: 士大夫文学 孤独感 孤独形象 典型表现 人格 文化心理内涵
  • 简介:黄溍,"儒林四杰"之一,一生从容淡静,操守儒学精神甚严,学问、人品、书画均极有高致.他善画山水,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功,是古代士大夫中难得的坚持操守、表里如一、身体力行的人.以黄溍、柳贯为首的金华学者群不仅在浙东,而且在全国也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黄溍 书画 士大夫精神 浙东士大夫群
  • 简介:有宋一代,士大夫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表现出鲜明的世俗化文化性格,体现出注重世俗生活的体验和官能感受的追求与满足。宋代士大夫生活世俗化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士大夫优厚的待遇和最高统治者劝导臣僚“厚自娱乐”的政策导向有关,也与商品经济注重利欲满足的本性密切相连;宋代社会流动性的增大,贵贱无常趋势的增强,以及宋代文人士大夫中广为流行的儒佛道三教融通的思潮,也是宋代士大夫主活世俗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宋代 士大夫 生活世俗化
  • 简介: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那么专注,一口气搜集了那么多记述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初,正是自己念大学时节,不论是现代文学史,还是当代文学史课,都是没有提及“汪曾祺”这三个字的。其实,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

  • 标签: 汪曾祺 士大夫 20世纪80年代初 中国 现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
  • 简介: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现在整个社会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逐步形成对社会起主导作用的精英阶层。这个精英阶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文化 士大夫精神 社会结构 精英阶层 改革开放 政治领域
  • 简介:摘要:我国戏曲打击乐历史悠久,在戏曲演出中戏曲打击乐能够控制表演的整个节奏,通过节奏的打击能够使戏曲与表演形成高度统一,能够以强烈的节奏点渲染戏曲表演氛围并利用复杂多样的节奏变化推进剧情内容发展同时也能形象地展现角色的情感特点。因此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只有将唱腔、锣鼓、表演三者做到有机结合才能充分体现戏曲的艺术魅力。下面以湘剧《烧车御史》为例,简要阐述戏曲打击乐的魅力。

  • 标签: 戏曲 打击乐 烧车御史
  • 简介:历史文化学院王伟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前期政治生态与士大夫主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16FZS017)。本课题是在系统分析明代前期政治生态历史演变的背景下,深入全面地解读明代前期士大夫的主体意识。本课题运用丰富史料和政治学、政治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从多侧面深入地剖析该时期士大夫的自我认同取向、价值意识、适应策略、家国观念,提出了诸多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见解。

  • 标签: 明前期 明代前期 意识研究 政治生态 文化史研究 文化状态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杜甫的身世,选取了杜甫的《兵车行》、《北征》、《春望》三篇典型诗歌,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了杜甫的忧国忧民形象及家国情怀。

  • 标签: 杜甫诗 士大夫 家国情怀 忧国忧民
  • 简介:大历时期社会动荡,挚友离散,山川阻隔,会面难期,从而也产生了大量的送别酬唱之作。大历诗人们留下的数量庞大的别离诗歌凸显了古代士大夫吏与隐的矛盾。他们一方面向往自然,表达辞官归隐的心志;另一方面又留恋仕途,耽于口体之福。最终在"吏隐"这种特殊的状态中找到了平衡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

  • 标签: 大历时期 别离诗 仕隐矛盾
  • 简介:苏轼“以诗为词”完成了词体由“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彻底转变,使词真正成为陶冶士大夫情怀,显示士大夫精神的一种文学载体.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端推崇陶渊明的第一人,理解苏轼的尊陶思想有利于我们去窥视苏轼词中的“士大夫精神”,加深对苏轼在词史上地位的认识.苏轼对陶渊明的推崇集中体现在他给弟弟苏辙的信——《与子由书》中.在这封信里他说:“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不仅如此,苏轼还对陶渊明诗——追和,得诗一百二十四首.在词体创作中也有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哨遍》(为米折腰),表现出了对陶渊明如痴如狂的热情.

  • 标签: 陶渊明 士大夫精神 士大夫之词 苏轼词 苏拭 词体创作
  • 简介:搞煤矿安全研究很有发展的空间,如同大夫,也能救人性命,保证平安。成为河南省特聘教授制度的第一位受益者,这是对我的最大认可。应定时举办特聘教授联谊会,特聘教授之间的交流促进自我的成长。进军院士只应是理想,而不应是奋斗目标,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 标签: 当好煤矿 煤矿大夫 王兆丰当好
  • 简介:杂体诗虽属文字游戏,但宋人却要求其无异寻常诗。以诗为戏的诗学观念与创作动机,是促进杂体诗繁荣的重要因素,但真正促使宋代杂体诗成熟的内在动力还是题材与内容上的严肃与实用。宋代是典型的士大夫文化时期,政治家的责任心、文士的审美情趣、学者的渊深学养,社会角色、身份的多重性及其心态组合的多重性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宋人杂体诗的创作及理论批评,形成了宋代杂体诗主题严肃、情感内倾、旨趣高雅等不同于此前各个时期的新特征。

  • 标签: 杂体诗 以诗为戏 士大夫 情感内倾 人文旨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晚明妓女以爱情贞节、政治气节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士人的塑造.晚明官妓的文化素养、社会女德的兴盛、复杂的社会现实都是影响晚明妓女形象的现实因素,而士人在政治、文化中的失落则是他们美化妓女形象的根本原因.晚明妓女形象贞义化,一方面是对士人节行的讽谏规劝,另一方面则是对儒家道德的质疑.同时,这种寄兴亡于艳情的文化感伤也延续成为清代士人表达末世情怀的手段.

  • 标签: 晚明 妓女 贞义 士人
  • 简介:《维摩诘经》作为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塑造刻画了一个智慧通达、游戏神通、辩才无碍的维摩诘居士形象。《维摩诘经》对唐代士大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让唐代士大夫在面对出世入世等矛盾时获得精神上的消解,也让他们在家出家这一修行方式获得理论上的支持,同时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源泉。

  • 标签: 《维摩诘经》 唐代 士大夫 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