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唐、宋时期,将范畴及学说进行型表达的哲学发展过程,儒释道也有近似的发展趋向,其中,以“圆相”为基础型的佛学阐释和易学型“太极”及其学说,便是哲学型发展的典型案例。虽然,佛学圆相大致是由本体论层面的型诠释而落实到具体修行次第及勘验方式,易学太极及其学说则由尽可能完善型诠释而至充实宇宙本体论,但儒释道不同形式的型演绎,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在提高传统哲学思辨水平及丰富思想资源上各有贡献。本文尝试通过述说太极所出渊源之历史疑问,由此引出相关型演进问题,进而述说佛学圆相法的运用,以两相陈述相关学说具体发展脉络的方式,尝试对传统哲学型法的逻辑演进做个初步展示,并联系康德哲学型法阐释,略窥所涉型演进问题的意义。

  • 标签: 太极图 圆相 易学 佛学 图型法
  • 简介:<正>江苏省社科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 标签: 社科院 道家道教 明清之际 台湾 新文学史 研究人员
  • 简介:<正>华东六省一市社会科学院第六次协作会议于1990年11月5日至10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上海、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华东六省一市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及各院科研处、办公室、人事处、情报资料研究所、外事处(室)、图书馆和刊物

  • 标签: 协作会 社会科学院 地方社科院 图书馆 情报资料 苏州市
  • 简介:9月24日在湖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7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国新教授主持,湖北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凡简要介绍了湖北大学的情况。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肯定了湖北大学近年来在学术研究、文化发展等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应以此为契机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当代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的成立,将为研究学术理论、发展大众文化、弘扬主流精神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以促进湖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与经济社会的进步。

  • 标签: 湖北大学 揭牌仪式 研究院 发展论坛 中国文化 人文
  • 简介:古代的马具有重要的经济与军事价值,当时能够殉马者大多是一些身份较高的贵族。本文通过将山东临淄齐故城五东周墓殉马坑与淄博淄河店二战国墓殉马坑、河南新郑郑国祭祀遗址殉马坑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遗址殉马坑进行相互对比,来揭示临淄齐故城五东周墓殉马坑之特点。

  • 标签: 东周 殉马坑 殉马方式和殉马对象
  • 简介:通过分析古代经典文本语言基本构成要素——词、句、章节,研究中国传统认知途径与方式,探讨传统认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关联,是文化研究的重要角度和方法。《管子》之《幼官》与《幼官》文本语言要素研究发现,先秦认知具有三方面特性:自然特性、感悟特性、整体特性。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生传统、审美传统、中庸传统密切关联,二者在历史发展互相影响与强化,逐渐鲜明而稳定。

  • 标签: 《管子》 语言认知 传统认知 传统文化
  • 简介:<正>《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现已成为定论,但它们的内容到底是讲什么,这在很长时间里却一直是个谜。1980年,我在一本研究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小书中曾对这两篇的图式结构和读图顺序试作复原。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认:《玄宫》所记乃是布顺序,即从西开始,然后到

  • 标签: 二十四节气 玄宫 管子 十月历 吕氏春秋 时令
  • 简介:中道即指天道。之所以称“”,是因为天道运行具有精准守信、不过不忒的品性。人能精准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把握和实行天道,就是合于“”,就是奉行中道。这两层意思都可以用“无过无不及”之“”来表述。所谓“调和、折中、平衡”,都不是“”的本义。程、朱用“不偏不倚”释“”,是对中庸之德的极大歪曲。

  • 标签: 中道 天道 时中 过与不及 偏倚
  • 简介:“中国哲学”的概念与近代意义的中国哲学研究,首先出现于欧洲的法国、德国,其次出现于亚洲的日本、中国。“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则首先形成于日本。“中国哲学”概念在东亚的出现,语境与欧洲迥然不同。它是近代化的产物,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 标签: 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研究 近代意义 近代化 必然性
  • 简介:动与行同义。《周易·系辞》上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中有“天行”,有“终则有始”、“消息盈虚”、“反复其道”等特点。“利涉大川”属于“天行”。行动合于天时,故日“时行”。动而合于天道,故日“中行”。又有“志行”与“独行”,守道不回之义。“果行”指勇决。“上行”指遵循天理。另外,还有“说行”与“安行”,皆与“吉行”同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规律
  • 简介:所谓"道",其存在形式为"形而上",其内在规定性为"阴阳",其主要功能为"变"与"生"."形而上",指古经的卦爻画所蕴含的阴阳变易法则.透过卦爻符号的独特结构形式,将这一变易法则"演绎"为天地人三才统一的宇宙图式,同时又借助于这一符号系统,彰显出"生生不息"的宇宙本质.

  • 标签: 《易传》 “道” “阴阳” 哲学
  • 简介:本文从《庄子》的有关记载,发现《庄子》一书中的孔子既“具有道家思想的儒者形象”,又有“道家的反面形象”。进而又从书中“以重言为真”的写作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儒道两家之间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渗透的关系。

  • 标签: 《庄子》 孔子 儒家 道家
  • 简介:《易经》的君子观于春海卞良君“君子”,在西周、春秋时期是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玉者。”又,《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指被统治的劳动人民。春秋末年以后,“君子”...

  • 标签: 《易经》 君子观 卦爻辞 中国传统道德 有德者 理想人格
  • 简介:<正>在《管子》书中,“度”字屡屡出现。据台北1970年出版的《管子引得》的统计,全书中出现131次。其使用频率之高,引人注目。根据研究的结果,把《管子》书中“度”字的不同意义梳理如下:第一,法度、制度、准则(名词,读音dǜ)。根据《说文》的解释:“度,法制。”又据《礼记.王制》“用器不中度,不鬻于市”。“度”字又可作为标准解。例如:

  • 标签: 管子 数量界限 作者 使用频率 适度消费 标准解
  • 简介:《周易》充满了和谐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阴阳和谐、尚中正、交感比应等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培养诚信、谦虚、宽容的性格、讲求家庭和谐,当政者和民众的交往沟通表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中正 人际关系 和谐
  • 简介:自春秋发端的传统博爱观念,至汉代基本成型。本文通过对作为刑政的必须要件、以孝治天下的先行和公天下的普爱等博爱观内涵的探讨,揭示儒家博爱论在汉代政治的基本表现。汉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内在的凝聚力,仁德博爱是“威势成政”的先导和内核。“博爱之谓仁”的命题虽然晚出,但却集中展示了儒家博爱论的基本精神。

  • 标签: 博爱 孝亲 公天下
  • 简介:本文以《易传》的“以……也”句为例,探讨句式分析对解读古籍能起的作用。此一句式不见于《周易》经文,只出现在传中,是个多义结构,可作原因句、目的句或凭借名词组,也可以是含有“以”字介词组之状结构。历代注疏及现代译本除了前述多种解读,还有将之解读为结果句、并列句、顺承句或受修饰句。本文特从句法角度指出此句式作结果旬并非常态用法,如此解读需十分慎重,而后三种解读则不妥当。通过本文讨论可看出句式分析能排除一些不合句法之解读,将合理解读缩小到一定范围。

  • 标签: 易传 “以……也”句 判断句 虚词 古籍解读
  • 简介:《孝经》的意义在于其中的政治伦理。《孝经》继承了原始儒家孝道、臣道、君道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有所创新,其创新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孝提到至高的地位;二是将孝作为臣道和君道的逻辑基础,从孝道推导出臣道(或忠道)与君道(治民之道)。这固然有助于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添加孝这样一个有效的推动力,以便儒家政治伦理在现实的贯彻;但与此同时,这种用与政治伦理本质不同的孝道去推论、劝说作为政治伦理之臣道、君道的做法,也隐含着扭曲儒家政治伦理而堕落为君主专制政治工具的趋向。

  • 标签: 《孝经》 政治伦理 孝道 君道 臣道
  • 简介:和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 标签: 《尚书》《诗经》 “哲” 古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