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历史文献与古地名研究(续)──古地名求索之一陈龙(福建省博物馆)7.晋江地区,现有府志二种:()明万历黄凤翔先进纂《泉州府志》二十四卷;(2)清乾隆黄任纂《泉州府志》七十六卷。晋江县志六种:()清道光周学曾纂《晋江县志》七十八卷;(2)民国庄为巩...

  • 标签: 古地名 泉州府志 福建省博物馆 周学曾 明万历 晋江县志
  • 简介:九龙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保障.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对九龙江流域主要4个断面的监测指标进行水质评价变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九龙江水质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上游地区雁石桥断面水质连续几年氨氮、BOD5总磷超过Ⅴ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也最高,并且趋势分析中发现雁石桥断面的氨氮总磷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坂、西陂江东桥断面水质指标多为Ⅱ、Ⅲ类水,水质较好,其中上坂断面水质又稍差于西陂江东桥.营养程度评价发现江东桥西陂库区大多处于中营养阶段,但是有向轻度富营养化发展趋势.九龙江水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是畜禽养殖污染、工业农业面源污染.

  • 标签: 综合指数 季节性肯达尔检验 富营养化 水质 九龙江
  • 简介:以不同时期徐州市土地扩展图、现状图遥感图像为数据源,提取了7个时段徐州城市用地变化相关数据信息,利用扩展强度指数、人口弹性指数、经济弹性指数、紧凑度变化指数、分形维数、重心转移指标,系统地研究了徐州城市土地时空扩展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城市扩展因素.结果表明:1949—2007年,徐州城市土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指数、经济弹性指数逐年升高,呈现出明显由非理性向理性发展趋势;城市土地空间扩展经历了建国初期非连续性星状扩展文革时期城市内部填充、圈层式推进改革开放初期城市蔓延本世纪“组团状+卫星城”主要过程,在定程度上反映了徐州城市土地扩展由无序走向有序,由粗放走向集约.城市土地扩展自然环境、经济、人口、城市规划、交通、国家政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在不同扩展阶段,不同因素组合占主导地位.

  • 标签: 城市土地 扩展特征 影响因素 徐州
  • 简介:选取武夷山甜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进行了碳贮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不同器官含碳表现为:C皮〉C叶〉C干〉C枝〉根,灌木层不同器官含碳表现为:C干〉C枝〉C根〉C叶,草本层地上部分含碳大于地下部分,枯枝落叶层含碳表现为:C叶〉C枝〉C果,土壤层含碳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0~10cm10—20cm土层之间土壤含碳差异性最显著.甜槠天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315.13t·hm~,碳贮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土壤层中.甜槠天然林年净生产力13.05t·hm^-2.a^-1,年固碳量6.18t.hm^-2.a^-1

  • 标签: 武夷山 甜槠天然林 含碳率 碳贮量
  • 简介:分割分类面向对象分类方法2个基本步骤,分割效果会直接影响分类精度。因此本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SPOT-5高空间分辨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利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究该区域多尺度分割最优参数,并建立分类规则进行分类。最后将基于像元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到总体精度分别为77.50%89.00%。结果表明,由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能更充分利用影像光谱信息、几何结构纹理特征,在高空间分辨遥感影像分类中更具有发展前景。

  • 标签: 分割 参数优化 面向对象分类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生产分配、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如徐满厚[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植物吸收水分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土壤微生物活性 形态特征 杉木幼苗 细根 增温 森林生态系统
  • 简介:9月14日,自然资源部对河北省石家庄市、辽宁省铁岭市、福建省泉州市、江西省上饶市、山东省菏泽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贵州省遵义市、陕西省韩城市11个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严重地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了集体约谈。

  • 标签: 主要负责人 自然资源部 市政府 违规 违法 土地
  • 简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值增长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CD函数模型测算出“十五”期间福建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进而分析得到现阶段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出“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从而提出了相应农业发展建议,以期实现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业总产值 农业物质费用 农村劳动力数 耕地面积
  • 简介:蒸发水循环中受下垫面状况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直接气候因子,同时也是地面热量平衡水分平衡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青藏高原蒸发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分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热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分析青藏高原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时间与空间分布格局变化趋势基础上,进步对影响蒸发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蒸发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即在气温升高背景下(0.03℃/a),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1.98mm/a).西藏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性比较大,年平均蒸发潜力变化范围从1400~2600mm、变化趋势从-16~20mm/a不等;整个西藏地区蒸发量与气温相关关系显著,气温影响蒸发主要因素.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排序为: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不显著.在月尺度上气温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决定因素,但从年尺度分析结果看,风速日照时数对于蒸发皿蒸发量影响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主要原因.此外,由于下垫面条件区域气候条件不同,各因素对蒸发皿蒸发量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性很大.西藏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减少意味着区域水循环速度变慢,由此对于全球水气循环造成影响需要进研究.

  • 标签: 蒸发量 气温 风速 日照时数 冻土 青藏高原
  •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区域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类型滨海湿地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生境类型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致性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步破坏,在确定保护修复优先区域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盐沼关键生境类型保护、修复生态补偿模式相关研究实践工作。

  • 标签: 滨海湿地 围填海 湿地损失评估 湿地生态地理单元 中国
  • 简介:人类为了获取大量生产生活资料对滨海湿地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给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如石油开发造成了石油污染、植被退化动物栖息地减少,大大降低了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红树林湿地滨海湿地为例,从石油开发、湿地污染、土地利用变化、湿地开发、城市港口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湿地水文过程热带海岸开发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滨海湿地对策建议.

  • 标签: 人类活动 滨海湿地 影响 污染 对策与建议
  • 简介:在地质因子、气候因子人为干扰因子共同作用下,三江平原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新构造运动沉降或隆起间接地影响到孤立湿地形成发育,质地黏重第四纪沉积物为孤立湿地形成创造了有利环境条件,古冰丘融化古河道变迁直接导致孤立湿地形成。气候变化(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减少)水文条件改变(水位降低)造成湿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退化,湿地退化后以“孤立湿地”形式残存下来。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三江平原开展了几次大规模农业开发活动,导致大面积连片湿地破碎化,在农田中地势较低处残留下来沼泽,形成大量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形成发育地貌部位,将孤立湿地划分为阶地碟型洼地型、古河道型、河漫滩型、湖滨型山前倾斜平原型孤立湿地。其中,分布在河流阶地地貌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按孤立湿地形态可以分为碟型、线型不规则型孤立湿地;按孤立湿地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关系可划分为自然湿地中孤立湿地、林地中孤立湿地、居民用地中孤立湿地、水田中孤立湿地旱田中孤立湿地,其中,旱田中孤立湿地数量最多。孤立湿地结构功能多样,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应对其进行合理保护与规划。

  • 标签: 孤立湿地 类型 成因 三江平原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地质时期都很常见,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形成,泥裂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丹霞红层中不同形式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层环境意义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层中泥裂所代表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层形成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氧化环境;对红层中泥裂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其中主要磁性矿物,含量非常,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层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层中泥裂代表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层白垩系红层发育泥裂所在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于2015年6月18日(养殖初期)、8月20日(养殖中期)10月10日(养殖后期),在九龙江河口区3个陆基对虾(Penaeusvannamei)养虾塘,采集不同深度水样,在实验室中,对水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九龙江河口区养虾塘水体中可溶性无机氮、磷酸盐叶绿素a(chlorophylla)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养虾塘水体中可溶性无机氮、磷酸盐叶绿素a质量浓度分别为0.67-1.25mg/L、0.019-0.148mg/L24.71-110.23μg/L,三者都是在养殖中期最大,在养殖初期最小;在不同养殖阶段,养虾塘水体中营养盐含量随水深变化略有差异,在每个养殖阶段,从水体表层到底层,水体叶绿素a含量都在逐渐减小。养虾塘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受不同养殖阶段水质参数(水温、pH、溶解氧含量盐度)、饵料投喂强度虾生命代谢活动因素影响,水体叶绿素a含量主要受到水温、盐度、营养盐含量虾生物量影响

  • 标签: 叶绿素A 水质指标 养虾塘 亚热带河口
  • 简介:闽西赖源溶洞群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部分,仙云洞又名出气洞,赖源溶洞群中最大个洞穴。采用V级洞穴测量标准,对仙云洞展开系统洞穴测量,绘制大比例尺洞穴平面图三维展布图,参考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文献资料探讨了仙云洞洞道发育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仙云洞探明洞道总长度为2470m,总面积约为1.5万m2,洞穴深度约74m,属于大型洞穴。洞口为洞穴最高点,海拔968m,最低点海拔为894m;2)仙云洞洞道主要沿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发育,洞道主要呈廊道状结构,局部发育面积较大厅堂,洞道走向蜿蜒曲折,发育数条支洞,部分洞道崩塌堆积多见;3)仙云洞洞穴系统发育于栖霞组(P2q)地层中,受地层产状、北东向与北西向断层控制。4)洞穴北部3层水平洞层较为明显,上两层可能与洞外赖源溪1~2级阶地发育相关。深入探讨洞穴发育与区域水文地貌演化历史需要进步开展大比例地图测绘,洞内溶蚀形态沉积形态深入调查研究,洞外喀斯特地貌调查,同时开展地下河联通示踪实验。

  • 标签: 仙云洞 洞穴结构 发育演化 闽西
  • 简介: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pH值,芳香性指标(AI)荧光效率指数(Fef),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数量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DOC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平均值为67.90%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87.40%~94.77%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pH值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数量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DOM含有更多养分芳香类腐殖化高分子量化合物,林下植被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 标签: 叶片 乔木树种 林下植被 淋溶次数 可溶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 简介:内陆盐碱湿地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特征分布规律研究十分薄弱.松嫩平原是世界上内陆盐碱湿地发育典型地区之一.本文参考国内外湿地分类标准,结合松嫩平原特点,建立了内陆盐碱湿地分类体系,将该区盐碱湿地划分为2个湿地类,6个湿地型,13个湿地亚型,描述了各类型主要特征,并阐述了松嫩平原内陆盐碱湿地分布规律.这对我国湿地分类系统个重要补充,对进步实施内陆盐碱湿地保护、恢复重建,促进松嫩平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松嫩平原 内陆盐碱湿地 类型 特征 分布规律
  • 简介:通过对照处理5mg/L、10mg/L、30mg/L、60mg/L、100mg/L150mg/L6个Pb^2+浓度溶液水培试验,分析了菖蒲(Acoruscalamus)、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水葱(Scirpustabernaemontani)不同生长部位对于Pb^2+积累效果。结果表明,水葱、菖蒲芦苇体内地上部分地下部分Pb^2+含量均随着水溶液中污染物浓度增大增加,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同Pb^2+浓度处理条件下,水葱、菖蒲、芦苇体内Pb^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菖蒲地下地上部分富集Pb^2+含量最高,表现出较强富集能力。水葱地下部分对Pb^2+富集能力在各个浓度处理条件下均高于地上部分;在对照处理较低处理浓度下,芦苇与水葱相同,地下部分pb^2+积累浓度高于地上部分,菖蒲则是地上部分富集浓度高于地下部分;在较高浓度处理条件下,菖蒲芦苇地上部分富集浓度较地下部分。3种湿地植物在高浓度Pb^2+处理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强富集能力,可作为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遴选物种。

  • 标签: 菖蒲 芦苇 水葱 Pb~2+ 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