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政区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以新疆作为主要实验区,概述了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遥感数据进行草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主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研究,探索了利用CBERS遥感数据开展国土资源环境监测理论方法.在建立CBERS遥感数据全国电子沙盘基础上,创建了等边直角网构网压缩技术,提高了卫星数据检索分析能力.研究表明,CBERS遥感数据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调查与监测评价等诸多方面,具有良好实用性能应用前景.

  • 标签: CBERS遥感数据 应用开发技术 资源环境监测
  • 简介:信息是现代三大资源之一。为充分发挥信息在科技创新中重大作用,需要用反映论与能动论相统一观点深刻认识信息内涵属性,揭示“三体循环”原理科技创新过程中信息运行6个环节,相应地提出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具体设想。信息资源对地域研究尤为重要。

  • 标签: 科技创新 地域研究 信息 信息形体 主体形体 实物形体
  • 简介:碱性磷酸酶能催化有机磷分解释放正磷酸盐,湖泊治理研究具有生态学意义。以徐州市云龙湖为研究区,于2008年9月4日在云龙湖东、西两个区域共布设20个采样点,测定了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力,研究沉积物中碱性磷酸酶分布及其活力与营养盐(总氮总磷)关系。结果表明,云龙湖东、西区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力最大值都出现在沉积物表层(0~3cm层),最小值都出现在底层(7~11cm层);云龙湖东区上覆水中总氮总磷含量高于西区;云龙湖东区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含量最大值都出现在底层,而西区则都出现在表层;东、西区沉积物中层(4~6cm层)碱性磷酸酶活力都与其总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东区:r=0+776,n=10,P〈0.01;西区:r=0.642,n=10,P〈0.05),研究区沉积物中层是碱性磷酸酶活跃层;东区沉积物底层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其总氮含量显著正相关(r=0.838,n=10,P〈0.01);东、西区沉积物表层碱性磷酸酶活力与其总磷总氮含量不相关。

  • 标签: 碱性磷酸酶活力 沉积物 磷元素 氮元素 云龙湖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文献记载.涉及时间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景现,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优势。在气候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人类未来作出独特贡献。已在进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项目,将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学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景现 气候 环境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以2003年5月29日福州市LandsmETM+影像为数据源,2种地表温度空间降尺度算法——EM算法HUTS算法进行实验、比较与分析,EM算法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地表比辐射率低空间分辨率亮度温度影像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目的;HUTS算法则是引入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地表反照率d,通过在低空间分辨率拟合二者与地表温度LST之间关系,然后根据其尺度不变性,将该关系应用到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上,从而达到提高热红外影像空间分辨率目的.研究结果表明:1)2种算法所得结果影像都能在有效提高空间分辨率同时较好地保持了原始地表温度影像空间分布特征,达到了较好降尺度效果;2)以RMSE为定量评价指标,HUTS算法要略优于EM算法,其中,EM算法RMSE为1.2494,而HUTS算法仅为0.9869.

  • 标签: 地表温度 空间降尺度 EM算法 HUTS算法 比较
  • 简介:1月5日,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党总支书记、站长周卫江一行深入长华村探望病逝老党员张显才家属。

  • 标签: 环境监测总站 地质
  • 简介:再力花(Thaliadealbata)是近年来在湿地造景中应用较广泛外来水生植物。为探究该种植物是否其他植物生长产生影响,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再力花不同部位浸提液3种敏感植物萝卜(Raphanussativus)、白菜(Brassicachinensis)黄瓜(Cucumissativu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再力花各个部位浸提液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根长、芽长、鲜质量干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尤其是高浓度(50mg/mL)浸提液,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再力花叶片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萝卜、黄瓜白菜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39.51%、10.53%85.19%;根状茎浸提液浓度为50mg/mL时,萝卜、黄瓜白菜幼根长度抑制率分别为87.4%、71.23%91.7%,幼芽长度抑制率分别为51.21%、45.71%69.66%。再力花各个部位都有化感物质分布,根状茎浸提液化感作用最强,其他部位依次为根、叶柄叶片。

  • 标签: 再力花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 简介:针对2014年7月18日12时至2014年7月19日12时"威马逊"台风先后3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登陆所带来暴雨过程,以中国气象局提供地面观测站点数据作为参考,使用标准化偏差(NB)、相关系数(CC)、均方根误差(RMSE)、命中率(POD)、误报率(FAR)关键成功率(CSI)等评价指标,基于2种不同国际主流卫星降水反演算法GSMaPIMERG5套高分辨率遥感降水产品进行了小时尺度上精度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遥感降水产品在暴雨事件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低估,但地面校正算法较好地修正了遥感降水产品与地面观测数据整体偏差[GSMaP_GAUGE(-6.8%),IMERG_CAL(-0.5%)];遥感降水产品误差主要来自大于100mm强降水,降水量超过100mm时,5套产品误报率(FAR)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命中率(POD)关键成功率(CSI)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校正算法数据来源是低时空分辨率地面观测数据,校正后遥感降水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高分辨率下捕捉到降水变异特征。

  • 标签: “威马逊”台风 华南沿海地区 暴雨 遥感降水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GL-CC数据,所反映研究区下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真实下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下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4期三江平原下垫面模式数据准确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
  • 简介:利用2015年7682(167×46)景MODIS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全球面积〉25km^22446个湖泊(总面积为1.43×10^6km^2),提取湖泊表面温度信息,在经纬度、气候带、海拔、土地利用四个维度上,开展夏季全球湖泊表面温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夜间,低纬度热带、高温炎热赤道气候带、海拔0m以下、人造地表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55℃、23.89℃、21.85℃、21.15℃,高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夏季夜间,高纬度寒带、终年寒冷极地气候带、超高海拔、冰川积雪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8.17℃、7.17℃、8.99℃、6.39℃,低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整体上,全球湖泊表面温度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明显纬度分异规律,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下垫面湖泊水体性质不同,个别湖泊表面温度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湖泊。全球4个显著差异区内24个湖泊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导致夏季其沿海湖泊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湖泊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湖泊水体自身性质;在非洲东北部地区,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影响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下垫面湖泊水体自身性质;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湖泊水体自身性质。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夏季气温格局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主导因子(白天:R^2=0.85;夜间:R^2=0.94);在非地带性规律中,海拔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格局另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MODIS 表面温度 湖泊 全球 夏季 遥感
  • 简介: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是人口信息与其他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信息进行空间集成基础.本研究国内外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了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廊道、夜间灯光等不同建模参考因素人口空间分布影响,并分析比较了10个主要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模型,进而对当前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中存在问题做了总结,并讨论未来研究方向.综述认为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将向数据获取多源化、建模因素综合化、模拟格网精细化、模型应用实用化等方向发展;目前需要改进问题包括:1)统一的人口数据统计标准;2)人口结构特性相关空间化,特别是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识别;3)城市街区尺度空间化方法研究;4)多源数据与人口动态信息综合中时相匹配;5)统一空间化指标量化方法;6)模型参数优化与精度验证方法完善.

  • 标签: 人口 统计数据 空间分布化 模型 研究综述
  • 简介: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鄱阳湖南矶湿地生态系统,开展该生态系统野外监测提升监测水平十分必要。201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鄱阳湖南矶湿地野外综合试验站建设了野外监测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一个大气通量观测系统、三个常规水质和气候监测浮体以及相应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围绕该区典型湿地气、土、水、生四方面的多项指标,开展了有序监测。每年共采集、分析整理各类数据超过1GB,大量监测数据信息为鄱阳湖南部湿地生态系统长期研究区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了支撑服务。监测研究结果表明,①南矶湿地作为碳汇,其CO2通量月变化受季节性淹水和气温变化双重影响,年内吸收与排放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②在垂直分布方向上,在0-50cm深度土层中,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所占比例急剧减小,0-15cm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占0-50cm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50%以上,且其主要受土壤水分植物生物量影响,南矶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也高于鄱阳湖周边区域土壤;③鄱阳湖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开阔水面,而且南矶湿地可能是鄱阳湖水体中有机碳重要来源;④水位变化引起湖泊底质变化是大型底栖动物种群结构多样性差异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人类活动对于碟形湖水位控制会对底栖动物结构组成产生影响。野外综合试验平台建设发展应该在制度建设、数据挖掘开放合作三方面持续提升,以期为湿地管理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 标签: 鄱阳湖 南矶湿地 生态系统 监测 管理
  • 简介:2013年夏季,东北地区降雨频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等江河水位暴涨,遭遇继1998年以来最为严重洪水灾害。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HJ-1卫星)Landsat8卫星影像(HJ-1卫星影像可以弥补Landsat8卫星重访周期较长、在洪水发生期间可用影像较少缺陷),松花江嫩江交汇段水情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洪水监测遥感影像集;利用两种影像确定不同时相洪水淹没范围,掌握洪水发展过程,淹没区灾情进行快速评估。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6月17日至7月26日,洪水主要使主河道展宽,镇赉县局部河漫滩低洼地被洪水淹没;7月26日至8月20日,洪水主要淹没了河漫滩低洼地;8月20至9月8日,河流总体变化不大。截至9月8日,松花江、嫩江交汇段淹没面积为1170.2km2,其中吉林省境内淹没面积为622.58km2,黑龙江省境内淹没面积为547.62km2;淹没土地覆盖类型以耕地沼泽为主,其淹没面积分别为759.58km2348.25km2,两者面积共占总淹没面积94.67%;居住地淹没较为严重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两县淹没面积分别为0.43km20.30km2,其中,杜尔伯特他拉哈镇安平村、肇源县四合村受洪灾较重。

  • 标签: 洪水 遥感 影像 监测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 简介: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加强配号监管服务,完善全国矿业权统一配号系统(以下简称配号系统)监管功能,建立异常信息捕获分析监测系统,全面实行痕迹管理,建立定期通报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 标签: 分析监测系统 通报制度 矿业权 国务院办公厅 制度改革 信息捕获
  • 简介: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强大净化污水功能。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核心部分,在净化污水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介绍了为人工湿地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因素基本原则;总结、评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中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针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人工湿地 植物 污水处理 作用 综述
  • 简介:选取位于大兴安岭林区南瓮河流域作为研究区,以多时相、中等分辨率环境卫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方法,通过多尺度分割、特征提取、决策树建立等步骤,实现湿地信息快速提取;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森林地区湿地信息提取中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面向对象湿地信息提取过程中,采用不同等级分割尺度,使分类更具层次性;利用光谱、空间、形状等多种属性特征,通过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可以更好地识别复杂多样、界限模糊湿地景观,其中,草本沼泽生产者精度达到了91%。结果显示,南瓮河流域内,湿地类型多样,以草本沼泽灌丛沼泽为主,且其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中下游宽阔河谷地带。

  • 标签: 面向对象方法 湿地信息提取 环境卫星影像 多尺度分割 南瓮河流域
  • 简介: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完成2018年第6次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后,1月31日返回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母港。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成功维护升级了我国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

  • 标签: 实时传输 卫星 北斗 深海 西太平洋 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