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终末期肾衰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早期护理干预,组间比较血栓、感染、穿刺点出血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血栓、感染、穿刺点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分别是1、1、0和4例,对照组分别是8、4、3、12例,早期护理干预后的总并发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X2=18.433;P=0.000)。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文] 早期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补片扩大成形和直接缝合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科200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结果差异。结果补片组364例(74%),直接缝合组128例(26%),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8%比3.9%,P=0.031),其余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无差别。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直接缝合组(0.7%比6.0%,P=0.001),而颈内动脉直径≥5 mm时两组无差异。结论对于颈内动脉直径<5 mm的病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补片成形可以显著降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补片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给孕期并发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50例在我院治疗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5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孕期并发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孕妇新生儿窒息与早产发病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低出生体重以及流产发生率,两组孕妇相比无显著差异性。结果: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的机率较高,而且新生儿窒息、早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较低。因此,孕期重视对孕妇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对降低妊娠不良结局意义重大。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孕期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在PICC患者中对依从性、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并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率91.18%,比对照组67.65%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5.88%,比对照组23.53%低,P<0.05。结论:在PICC治疗患者中实施静疗专科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降低PICC并发发生率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 PICC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使用不同手术方式对于其术后并发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共计80例。研究分组依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对照组治疗用开放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治疗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发生率,观察组为5.00%(2/40)高于对照组22.50%(9/4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 =5.17)。结论: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来说,不同手术方式并发发生率不同。与常规开放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方式对患者预后更加理想,术后并发发生率较低,效果显著,可予以推荐使用。

  • 标签: 胃癌 老年 手术治疗 并发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大鼠回肠造口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影响。方法取周龄相似(10~13周)体重相近(340~370 g)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嗜酸乳杆菌组、布拉式酵母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行回肠造口术。分别予嗜酸乳杆菌、布拉式酵母菌及常规饮食不同干预。于第10天评估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小肠推进率、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DET)和粪便布里斯托(Bristol)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并比较3组间菌群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分析。结果术后第10天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嗜酸乳杆菌组体重、PA、ALB均高于对照组[(287.67±20.00) g比(263.67±18.25) g比(231.00±19.56) g、(194.27±6.76) mg/L比(186.00±9.23) mg/L比(166.09±3.77) mg/L、(20.14±2.06) g/L比(19.81±1.91) g/L比(15.67±1.1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051、26.013、11.987,P<0.01);小肠推进率、DET、Bristol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6.16±7.93)%比(42.18±3.73)%比(46.08±5.38)%、(4.50±1.05)比(5.00±1.10)比(7.33±0.82)、(4.45±0.19)比(4.60±0.19)比(5.52±0.26)、(58.28±20.85) ng/L比(51.00±18.10) ng/L比(99.44±41.90)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48、13.876、43.382、4.883,P<0.05)。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显示,益生菌组的梭菌属-产气荚膜梭菌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线性判别分析值=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制剂有助于促进回肠造口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减少并发发生。

  • 标签: 回肠造口 益生菌 嗜酸乳杆菌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并发进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门诊对出现咳嗽、胸痛等临床反应的患者进行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医护人员通过将这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例。其中,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方法。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的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护理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对脑梗死后多并发的护理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脑梗死后多并发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多学科协作,并对两组的恢复情况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ESS评分、Barthel ADL评分等恢复情况指标均显著的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死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脑梗死后多并发症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肠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h、6h的疼痛评分及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选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遴选80例脑出血患者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0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选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肢体功能、并发率。结果:(1)肢体功能:观察组(84.34±5.62分)高于对照组(69.25±7.05分),组间对比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脑出血 肢体功能 并发症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措施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焦虑情绪及并发发生率产生的实际影响,并为医院临床护理提供具有可靠性的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50例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焦虑情绪以及并发发生率进行调查与对比,以此明确心理护理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发现心理护理措施能够对白内障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等产生积极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护理措施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心理护理措施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可在各大医院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内障 焦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系统护理对高位截瘫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和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60例高位截瘫手术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即系统评估、系统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病情监测与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结论:系统护理改善高位截瘫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功能康复。

  • 标签: 高位截瘫 系统护理 负性情绪 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低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并发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焦虑情绪更低,生活质量更高,组间数据两两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护理中均发生了并发,但实验组患者仅发生1例腹胀,并无术后感染、尿潴留现象发生,并发发生率低至4.3%,而参照组患者并发发生率高达30.4%,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且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发生率,进一步保障了手术效果。因此,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肌瘤 电切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妇产科患者术后所产生的并发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护理治疗的93例妇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医护人员通过对93例妇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有46例,而观察组患者有47例,医护人员通过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术后护理方案,而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围手术期护理方案,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效果以及术后所产生的并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术后并发产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而术后并发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妇科患者术后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精神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创伤后症状的影响。方法70本文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选为2019年8月至4月收治的观察员。该组随机分为两组,为比较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为监测组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和昏迷情况。该组患者症状明显低于比较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比较组(P 0. 05)。结论是,严重脑损伤患者的精神护理在减少发生并发的频率和提高预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应当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脑外伤 手术昏迷患者 预后并发症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治疗患者采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观察该种方式对患者的依从性和并发影响。方法:将2019年8月--2021年2月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分为一组(采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和二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结果:一组和二组依从性和并发发生率对照中,一组分别为95.91%、6.12%,二组分别为77.55%、24.48%,(x2=9.410,p=0.000),两组有差异。结论:对PICC治疗患者采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PICC治疗患者 静疗专科护理 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猩红热患儿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并发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猩红热患儿取样71例(皆于2020.02-2021.02来院就诊)随机分为两组,实行针对性护理(试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并发率、住院时间、症状恢复时间。结果:对比并发率,试验组5.71%比对照组22.22%低,同时,试验组住院(10.65±1.41)d,皮疹(5.62±1.29)d改善,咽痛(4.37±1.28)d改善,发热(3.61±1.13)d改善,比对照组用时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具有缩短猩红热患儿住院、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促进康复的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并发症 康复效果 猩红热患儿 针对性护理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全肺切除术后,并发患者进行护理时患者的并发观察,并分析患者的护理方式。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57名全肺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呼吸困难等并发,在手术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病情的密切关注,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尽可能杜绝各种并发的发生。结果:在护理完成后,57名患者的手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在手术完成后有26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3名患者出现肺气肿,有1名患者出现支气管胸膜瘘的情况,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并发均得到控制并且完全治愈。结论:在对全肺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有效的预防和优质护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患者的术后并发进行控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可用价值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麻醉复苏期对呼吸道并发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方法:将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90例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都处于麻醉期,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参照组进行比较高,观察组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与参照组进行比较高,观察组的患者家属纠纷发生率与参照组进行比较低(P

  • 标签: 手术患者 呼吸机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观察组并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介入术 并发症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