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健康教育对糖尿足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在2015.2-2016.2所收治的90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以早期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以一般护理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糖尿足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采取一定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足发病率为2.22%,对照组患者中糖尿足发病率为11.11%,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糖尿足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患者开展早期健康教育,能够深化糖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糖尿足发病几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健康教育 糖尿病足 预防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自我监测血糖是最能直接观察血糖的波动情况,好自我调整正确饮食和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但是不规范的使用血糖仪会使结果出现误差,导致血糖的波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和规范的使用血糖仪,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和并发症的发现,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仪 自我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过程中并发2型糖尿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甲状腺联合降糖治疗,并与联合治疗前比较,观察联合用药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后组总有效96.75%,联合用药前组为56.25%,经统计学意义(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过程中须监测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2型糖尿,在治疗上采取联合同步治疗,以达到最佳临床效果。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2型糖尿病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糖尿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及其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10例糖尿合并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措施,收集并记录相关检查项目及治疗结果,并对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发现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和精心治疗后患者术前血糖得到良好地控制(6.11±1.04mmol/L),胎动、宫缩间隙的胎心率、胎儿窘迫、早产均明显低于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糖尿合并妊娠产妇实施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胎儿窘迫率,临床疗效显著、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糖尿病合并妊娠 胎儿窘迫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笔者在工作期间发现临床医务工作者多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糖尿,从而在控制高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等方面比以往单用中医或西医有明显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合并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及病情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就诊的2型糖尿患者60例,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及治疗,干预组联合人性化健康教育,对比2组行为合格情况及血糖指标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饮食控制合格率83.3%、体重控制合格率93.3%、经常锻炼53.3%、规范治疗及护理合格率86.7%,饮食控制及规范治疗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空腹血糖(6.9±1.5)mmol/L、餐后2h血糖(9.7±2.2)mmol/L、收缩压(18.0±1.9)kPa、舒张压(10.7±0.8)kPa、BMI(24.5±2.6)kg/㎡,餐后2h血糖、BMI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健康教育干预下的2型糖尿患者有更全面、更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态度,血压、血糖指标控制效果更好。

  • 标签: 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病情控制
  • 简介:目的:考察夏枯草水提物(PV)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C57小鼠非增殖性糖尿视网膜(NPDR)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连续5d腹腔注射STZ制备C57小鼠糖尿模型,进而诱导建立糖尿并发症NPDR实验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PV低剂量组(100mg/kg)、PV高剂量组(200mg/kg),另设有一组小鼠腹腔注射溶媒对照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6只。小鼠末次腹腔注射STZ后1个月灌胃给药PV或生理盐水,连续1个月。采用视网膜组织伊文氏蓝渗漏实验检测NPDR小鼠中血-视网膜屏障(BRB)的破坏情况;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Iba1)的表达,并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转录激活。结果:模型组小鼠视网膜中伊文氏蓝渗漏值明显升高(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均对此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01);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PV高低剂量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P〈0.001)。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ba-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Iba-1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Phospho-p65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01),胞核中p65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01);而PV高低剂量组中磷酸化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01),胞核中p6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1)。结论:PV能改善STZ诱导C57小鼠NPD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NF-κB介导的炎性信号通路,减少了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缓解了STZ诱导糖尿小鼠视网膜组织的炎性损伤和BRB的渗漏。

  • 标签: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 夏枯草 血-视网膜屏障 炎性损伤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在治疗糖尿合并高血压病中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糖尿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与饮食护理的策略,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技术上使用中医治疗策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在传统西医治疗与饮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中药辅助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病 中医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麻醉治疗情况。方法:根据2010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68例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采进行研究分析,对他们的围手术期使用的麻醉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了血压和测试指标检测,前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恢复效果显著提升。结论:糖尿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比较高,对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营销,所以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应该有更多注意的地方,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麻醉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病 临床效果 探讨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4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3%,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 硝苯地平 厄贝沙坦 疗效
  • 简介:收集T_2DM患者243例,其中糖尿足组患者122例,糖尿对照组患者121例。结果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情况下,血浆高浓度Hey(OR:1.21,95%CI:1.03~1.23,P=0.0141)是糖尿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与NSS得分(r=0.19,P=0.0221)、NDS得分(r=0.31,P〈0.01)和单丝测量结果(r=-0.173,P=0.0315)显著相关。结论血清Hcy水平是糖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同型半胱氨酸(Hcy) 糖尿病足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就当前来说,病毒性肝炎、糖尿的治疗仍在不断的出现新的挑战,不论是病症的治疗人数,还是病症的发机制等,在临床上都有着较大的增长增幅,而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的则将变得更为难以治疗。鉴于此,本文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的流行学特点做了一下论述,仅供参考。

  • 标签: 肝炎 糖尿病 病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糖尿临床效果,为缬沙坦与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糖尿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高血压糖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和血肌酐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和血肌酐和尿蛋白排泄量等变化情况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尿酸和血肌酐和尿蛋白排泄量等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糖尿的临床疗效更佳,有效的降低了患者血压,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非洛地平 高血压病伴糖尿病 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