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术后的复发与转移被认为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主因。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CTC)作为近年来肝癌研究热点,它能实时、无创的监测肝癌患者病情变化,并较好的评估肝癌术后预后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本文就循环肿瘤细胞在近年来肝癌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肝癌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标志物 预后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指弥散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将近几年对CTCs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早期监测肿瘤复发、判断患者预后情况、评估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提供有力依据。

  • 标签: 循环肿瘤细胞 生物学特性 EMT CTM 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讨论临床化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系变化规律,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临床均接受化疗治疗,对患者化疗后的肿瘤体积变化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搜集相关资料,找出其中的规律。结果小细胞肺癌经过临床化疗后,在第1个周期结束后,患者的平均原发性病灶肿瘤体系将会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患者在第3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的病灶肿瘤体系,将有可能出现反弹的情况,需特别注意,与第1个周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采用化疗治疗后,患者的肿瘤体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变化的规律,可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促使患者获得较高的康复水平,降低临床痛苦。

  • 标签: 小细胞 肺癌 肿瘤 体积变化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提升对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标签:
  • 简介:近期,干细胞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得到了极大关注。目前的热点集中于研究和利用干细胞肿瘤靶向性,从而达到精确地释放药物或造影剂的目的。同纳米颗粒所实现的靶向性相比,干细胞能够进入肿瘤组织,并定植于该处,而纳米颗粒则会被恶性细胞所吞噬、内化。

  • 标签: 药物载体 干细胞 皮肤肿瘤 肿瘤靶向性 价值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不论是真菌还是人类,细胞融合是几乎所有生命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基石。然而对于细胞融合的研究常常止步于此,其在现代分子肿瘤学领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肿瘤细胞通过与正常体细胞发生细胞融合,可以迅速获得比之亲本细胞更为恶性的表型,如加快增殖速度、提高侵袭或转移能力、产生耐药性等。相比于传统的基因突变理论,该机制更为高效而快速。即便在肿瘤微环境中发生融合的频率较低,鉴于肿瘤细胞数量庞大和恶性增殖的特性,细胞融合对于其表型多样化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本文就现代肿瘤学领域中细胞融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标签: 细胞融合 肿瘤微环境 染色体 肿瘤干细胞
  • 简介:摘要人体各种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肿瘤组织也存在肿瘤细胞,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组织认识也逐渐深入,目前认为肿瘤细胞能够引起恶性肿瘤早期转移、浸润、放化疗抵抗以及治疗后复发等现象,Oct-4(POU5F1)为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属于第V类POU蛋白,有学者认为Oct-4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可能会成为肿瘤的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现对于OCT-4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干细胞 肿瘤 OCT-4
  • 作者: 黄海建 钟定荣 鲁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8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现在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 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现在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定类树突细胞肿瘤(indeterminate dendritic cell tumor,IDC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3例)和福建省立医院(1例)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集的4例IDCT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RAF V600E基因检测,并随访及复习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理组织学特征,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细胞核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瘤细胞呈片状、旋涡状,束状排列。瘤细胞可见核仁,核分裂象(1~3)个/10 HPF,间质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浸润。免疫表型:瘤细胞呈S-100蛋白(4/4)、CD1a(4/4)、CD68(4/4)、cyclin D1(3/3)阳性,Ki-67阳性指数5%~30%,CD207/Langerin、Ki-67、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D21、HMB45、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肌动蛋白阴性。分子病理检测,4例均未见BRAF V600E基因突变。结论IDCT属于罕见的树突细胞肿瘤,形态学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依赖于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必要时行电镜检查及分子病理学检测。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疗效。方法 42例恶性肿瘤患者就诊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分组,去白细胞输血纳入A组,全血输血纳入B组,对比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及输血满意度。结果 A组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不良反应率较B组低,P<0.05;A组输血满意度较B组高,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还可降低肿瘤转移风险、复发风险。

  • 标签: 恶性肿瘤 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其受损或缺失与各类肿瘤发病率増加密切相关。NK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通过调节内源性NK细胞的功能或外源过继性NK细胞治疗,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与杀伤功能并强化适应性免疫应答。本文重点介绍了NK细胞的识别及抗肿瘤机制、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功能障碍及NK细胞免疫疗法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自然杀伤细胞 抗肿瘤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重要的细胞类型之一,通常在肿瘤演进的各个时期发挥促进作用。CAFs中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参与调节CAFs介导的肿瘤进展、转移和耐药等多个过程,是肿瘤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也是判断癌症预后、指导临床用药的理想参考指标。系统性探讨CAFs中非编码RNA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可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标签: 非编码RNA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肿瘤进展 肿瘤转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1,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9,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8,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0,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5,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4.318,P<0.05)。结论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 标签: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化疗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中抽取50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每组各25人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Vitb4、碳酸锂等一般性治疗;对实验组进行一般治疗与rhG-CSF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的恢复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其中化疗后24小时内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要好于出现粒细胞减少症时入组的患者的粒细胞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后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肿瘤化疗 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