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与技巧,降低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由9名医、护、技、管人员共同组成新希望圈,对NICU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院内血流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提出实施对策,运用“PDCA-SDCA”程序,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发生率从改善前7.14%下降至2.22%,完成目标设定值。结论在NICU开展品管圈活动是可行的,不仅有效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的发生率,还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了医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极低出生体重儿,院内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情况及预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省某结核病专科医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1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每组88例。干预组接受预防治疗措施,未干预组不接受预防治疗措施。对所有观察对象观察3年,比较观察期间两组结核感染情况及痰涂片情况。结果干预组1年发生率、2年发生率、3年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12.50%VS23.86%,14.77%VS27.27%,19.32%VS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痰涂片阳性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痰涂片阴性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家属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够降低肺结核感染的发病率及痰涂片阳性率,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综合护理对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影响体会。方法将我院2016.1到2018.12的70例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综合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肺炎指标、生命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综合组满意度、肺炎指标、生命质量、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 标签: 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 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PDCA联合循证医学对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 800例患者分到观察组( n=400例)和对照组( n=400例),观察组患者施以 PDCA联合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发 ,为 0.5%,低于对照组的 2.25%,两组比较,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文件管理、人文关怀、护理监控、消毒隔离、护理人员培训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 P< 0.05 ;但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护理安全、环境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 PDCA联合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 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循证医学 PDCA循环 医院感染 管理质量 物品消毒 菌落数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循证干预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减少产后感染发生的作用。方法 在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展开研究,组织上述患者抽签,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抽中蓝色为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抽中红色为观察组,护理模式为循证干预。比较护理效果,包括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胎膜早破 循证干预 产后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循证干预,评价临床效果以及产后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循证干预,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循证干预应用于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缩短产程,降低产后感染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胎膜早破 循证干预 产后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过程中达标率与感染发生率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器械120件,根据时间先后分为质控组(60件)与常规组(60件),质控组为2021年1月-2021年6月,管理办法为常规+质量控制护理方案,常规组为2021年7月-2021年12月,管理办法为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器械清洗达标率、感染发生率。结果:质控组器械清洗达标率为98.33%,高于常规组;感染发病率为5%,低于常规组,两项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质量控制方案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可以明显提升器械清洗达标率,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清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对肝移植手术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肝移植手术患者为对象,49例应用常规护理,视为参照组,49例应用规范化护理,视为研究组,研究时间是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感染发病率均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肝移植手术 深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1-2021.8期间治疗的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早产儿出生后72h内分别采取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和生理盐水代替初乳治疗,探究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医院治疗中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实验组早产儿医院感染临床败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能够帮助降低医院感染临床败血症的发生率;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两组早产儿,两组早产儿出院时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临床采取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只能够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其中是降低临床败血症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 初乳口腔免疫治疗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该次研究从2019年1月开始,至2021年7月为止,在使用电脑进行随机抽选的条件下,选择该时间段我科行气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进行了两个组别的区分,分别为使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共20例,以及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卫生培训和依从性监测的观察组共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手卫生依从率。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卫生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使用手卫生依从性监测能够将患者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良好的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实施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治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应该将其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气管切开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参照组的35.00%(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参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幅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颅脑损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管理中医院感染控制运用价值。方法:门诊患者取样75例,纳入时间2021年03月至2022年04月,顺序编码分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n=36,常规组)和常规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n=39,实验组),对比护理质量评分、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护理规范性(23.87±1.14)分,风险预警(23.76±1.28)分,宣教耐心度(24.12±0.65)分,应急能力(93.78±6.10)分,比常规组高,感染发生率5.13%,比常规组22.22%低,P<0.05。结论:门诊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运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可优化管理效果,减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感染率 临床价值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抽选2021年6月—2022年7月阶段我院产科的产妇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期间的HOI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HOI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安全管理和病室环境等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分,都明显更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妇产科产妇的HOI发生率,从而显著提升其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妇产科患者 院内感染 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胎膜早破产妇,采取循证干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临床价值,以及对减少产后感染发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例数合计为104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9月到2022.9月,将其随机分为两组,52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使用循证干预(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采用循证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妇的产后感染发生率,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胎膜早破 循证干预 产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减轻烧伤整形患者疼痛程度以及降低创面感染发生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86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采取盲抽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患者,前者应用常规术后换药处理,后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各项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并且创面感染率显著提升,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有效缩短,总优良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更可降低感染现象的发生,提高其康复速度及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烧伤整形患者 疼痛程度 创面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控制感染管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价值。方法: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9在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均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比对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预见性护理予以干预,可减少患者发生感染风险,建议推广。

  • 标签: 急症重症监护室 预见性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风险管理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到12月收治的200例精神科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2组,单数组是观察组,双数组是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攻击性行为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在干预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干预后,观察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风险管理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应用,可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降低患者本人的攻击性行为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 标签: 预见性风险管理 精神科住院 医院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2023年5月到2024年1月,我们选择了54例患者进行了研究,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患者监测、优化护理流程、提升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等,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预见性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诊重症监护室 感染控制 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