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到2021年9月实施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监测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未实施管理变革的各科室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使医院感染管理更为科学化和规范化。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20年第四季度的23例肝衰竭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观察口腔霉菌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 共发生4例口腔霉菌感染,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为17.4℅,与上季度持平,达到了肝衰竭患者口腔霉菌感染发生率﹤20℅的目标值。结论 :认真细致的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霉菌感染,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肝衰竭 霉菌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后导致腹腔感染发热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2018 年 9月~2020年 9月收治的180例胃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腹腔感染发热患者70例划归为观察组,其余110例划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分析方式总结胃癌手术腹腔感染发热的相关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 结果:两组患者在患有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肿瘤TNM分期Ⅲ期以及D3手术方式指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胃癌 腹腔感染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手术是胃癌得到根治性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肺部感染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目前肺部感染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目前研究显示,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18.1%。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发展成为呼吸衰竭,进而导致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目前,研究发现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有年龄、吸烟史、肺功能、肺部疾病史、手术方式、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胃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等,其相应的围手术期干预措施也较多。本文就胃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相关医疗团队对优质护理下的儿科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儿科患者产生感染的原因以及相关治疗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降低儿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几率,提高优质护理措施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以某院为例,在医院中随机选择260位儿科患者,并将这些儿科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另一组为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试验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30人。相关医护团队需要对两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并做好准确的护理记录,对出现感染情况的儿科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与分析。

  • 标签: 医院感染 儿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骨科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6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将其利用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进行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统计和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参与统计实验的全部患者资料都来自我科室,以回顾性分析方式统计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对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后确认护理需求,给出感染风险防范护理的建议。结果 导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都与发生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面临较大的院内感染风险,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无菌操作制度的执行效果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环境,在分析感染发生原因后,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因素
  •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感染的。要降低新生儿的感染风险,让患儿恢复健康,医院可以合理的采取袋鼠式护理和母乳喂养来让患儿的身体状况得到更好的控制。医护人员要做好细节控制,保证袋鼠式护理的科学性,不要让监护人带着病菌来进行袋鼠式护理。笔者结合大量资料。在本文就袋鼠式护理和母乳喂养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母乳喂养 院内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HA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妇科病房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230例患者中70例发生HAI,感染率3.1%,其中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0.6%。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HAI发生率呈现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患者HAI发生率随年龄增高、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恶性疾病患者术后HAI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患者(P<0.05),腹腔镜手术术后HAI发生率低于其他2种术式(P<0.05);围术期输血患者术后HAI发生率高于未输血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越年轻的女性术后发生HAI的风险越小;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发生HAI的风险越高;围术期输血是术后HA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尽量选择创伤小的术式和缩短手术时间,合理进行围术期输血治疗会有效降低HAI的发病率。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医院感染 发病率 危险因素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对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住院患者19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实行微生物检验,对照组则未接受微生物检验,根据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结论:微生物检验对院内感染发生率控制具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感染发生率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目标评估管理措施对ICU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实施综合目标评估管理时间节点分为干预前和干预后,各50例,其中,干预前采用常规管理,干预后采用综合目标管理,观察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前的感染发生率为14.00%,干预后的感染发生率为2.00%。结论:对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而言,实施综合目标评估管理措施的价值显著,能够满足医院感染控制需求,所以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推广法。

  • 标签: 综合目标评估管理 ICU医院感染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患者手术后发现院内感染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两组:严格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方法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最后通过多因素分析优降低儿科术后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感染率10%(5/50),术后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3例;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36%(8/50),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6例,统计学分析结果P

  • 标签: 医院感染 优质护理 儿科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当前,普通内科病房感染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针对研究对象,筛选了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对比其在住院前后的病理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了解,以期能够分析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进行数据统计、病患研究和住院前后的种种表现,不难得出,造成感染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与患者年龄、伤口状况、激素运用以及住院时间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通过这些分析与判断,可以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并且为医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降低非必要的感染,并对可能造成感染的种种情况针对性进行防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病患康复提供可靠保障。

  • 标签: 普通内科病房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普通内科病房感染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针对研究对象,筛选了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对比其在住院前后的病理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对比与了解,以期能够分析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进行数据统计、病患研究和住院前后的种种表现,不难得出,造成感染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与患者年龄、伤口状况、激素运用以及住院时间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而通过这些分析与判断,可以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并且为医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以期能够降低非必要的感染,并对可能造成感染的种种情况针对性进行防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病患康复提供可靠保障。

  • 标签: 普通内科病房感染 危险因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对骨折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治疗的意义,并分析其对患者产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 年 1 月 至2020 年 12 月期间,选取入驻我院的100名因骨折而需要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50名、对照组50名。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的辅助措施。对照组给与常规辅助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们的身体恢复情况以及患者们手术切口感染率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经过了两种不同的辅助护理后,对患者们的身体恢复情况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观察组内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和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要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并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所得的数据对比不难得出,手术室护理效果比常规辅助的护理效果更加优秀,大大的降低了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进行推广。

  • 标签: 骨折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配合 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感染管理对护理质量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笔者医院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还未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在医院内所获得的感染被称之为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为影响医院整体形象、诱发医患矛盾的不良事件。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院感管理、控制院感发生,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和价值。强化以护士为主体的院感管理,对预防感染具有促进作用,可使患者获得的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并减轻其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旨在探讨院感管理对于院感发生率与护理质量的积极作用,报告如下。

  • 标签: 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质量 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置入中长导管对急诊重症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急诊重症医学科收治5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开展超声引导中长导管(MC)置入技术分为MC组(n=278)和对照组(n=251),MC组应用超声引导置入MC作为早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序贯方法,对照组采用留置针作为CVC拔除后的静脉序贯治疗方法。统计CVC、MC、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两组CVC使用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两组的CVC留置时间并进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CVC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CRBSI和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C组CVC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8 d vs. 13 d,P=0.000),CVC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9.83% vs. 80.45%,P=0.000);Cox回归分析显示困难静脉、ICU住院时间延长、置管部位和未开展超声引导MC置入均是CVC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MC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571‰ vs. 3.802‰,P=0.038),两组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3)。结论开展超声引导置入MC可缩短CVC留置时间,减少CVC使用率,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利用 感染控制/方法 超声检查/利用 危重患者医疗/方法 血管通路装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长导管 CVC使用率 CVC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感染预防中采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的价值。方法:纳入100例在住院治疗患者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非同周期法分为对照组(n=50,2020年1月~2020年6月,未实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观察组(n=50,2020年7月~2020年12月,实施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统计两组院内感染率、工作质量。结果:(1)院内感染率: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14.00%),组间对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及产房感染发生率应用成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4月,挑选我院接收的59例产妇,借助抽扑克法法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29例),乙组采取常规护理,甲组采取产房舒适护理干预,对比甲乙组助产质量、产房感染发生率。结果 甲组产房感染发生率(6.67%)显著小于乙组(27.59%),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产房舒适护理 助产质量 产房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