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新生通过抚触护理,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接收的新生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新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采取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新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大动作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的身长、体重与头围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护理中采取抚触护理,有利于提升新生的智力,促进新生的体格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抚触护理 早期 生长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护理预警机制对新生黄疸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60例新生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新生护理预警机制,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黄疸使用新生护理预警机制能够有效改善新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对于新生疾病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预警机制 黄疸症状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新生护理干预对预防新生抓伤和管道脱落的效果。通过对新生护理干预的实施,我们发现在新生护理过程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定期剪指甲、正确固定管道等,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发生抓伤和管道脱落的风险。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新生可能面临的伤害和不适,还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因此,新生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护理干预 抓伤 管道脱落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重症新生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对照组进行新生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aCO2、PaO2、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症新生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60例重症新生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例。管理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80.0%,P<0.05。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2.4±0.8)天,咳嗽消失时间为(3.3±0.5)天、啰音消失时间为(3.9±1.1)天,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更好的改善重症新生肺炎患儿病症。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重症新生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00例新生肺炎的患者,随机对其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50例,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结果实验组新生肺炎患者经过NCPAP治疗后的病程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实验组使用机械通气的比例(10.0%)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肺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于新生肺炎的治疗安全有效,在纠正新生肺炎缺氧状况、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缩短住院病程方面优于常规鼻导管或头罩吸氧。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安全有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效果及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呼吸衰竭新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均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PH值、PaO2水平低于研究组,PaCO2水平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74.3%)低于研究组(94.3%),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儿并加用综合护理,可控制患儿病情发展,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3月,医院新生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NRDS入组。选择经鼻持续正压(NCPAP)为主的方式治疗对象46例,纳入对照组。同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80例,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转插管、气管切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的9.0%、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PAP结合俯卧位、间歇湿化加热,可以缩短疗程。

  •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早期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治疗及高频震荡通气治疗。对照组予常频机械通气。比较2组疗效、肺动脉收缩压(PASP)、吸氧浓度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的58.6%(P<0.05)。治疗前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P水平、吸氧浓度和PaCO2均降低,PaO2水平升高,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高频通气治疗早期新生持续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儿PASP,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力农 高频通气 持续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肺炎运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20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肺炎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40例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而后对比两组PaO2、PaCO2、呼吸以及心率情况,上述数据间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肺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的具体效果及护理情况。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36例新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 18例患儿。其中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血气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 FiO2、 PaCO2、 a/APaO2值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88.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 72.2%,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11.1%,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呼吸衰竭属于十分有效的通气方式,可以明显缓解患儿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新生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1月22日—2017年11月28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2组临床各项指标情况、临床各项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36.66±4.44)次/分钟、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为(98.71±10.54)mmHg、24小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1.44±3.05)mmHg、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54±0.21)天、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4.44±1.22)天;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肺炎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肺炎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惠东县人民医院儿科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82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持续气道正压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地少于对照组(t=43.302 7、21.822 6,均P<0.05);两组BPD患儿治疗前、治疗后48 h的PaO2与PaCO2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48 h的OI值均显著地低于治疗前(t=6.523 8、4.304 7,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的O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3.665 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88%比2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 4,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能够显著地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氧暴露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且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频振荡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方法: 本研究将我院新生科收治的 82 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8 月,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一组给与无创高频通气治疗,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 72h 后 PO 2 为( 86.2±6.3 ) mmHg , PaCO 2 为( 35.2±3.8 ) mmHg , a/APO 2 为( 0.77±0.13 ), SaO 2 为( 92.7±6.2 ) % ,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无创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促进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归转,帮助恢复患儿呼吸功能,建议积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无创高频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引起新生死亡的原因之一,给新生带来严重的危害,针对NRDS的治疗有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以及机械通气,但有创机械通气可能会造成多种并发症,诸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等,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危害。无创通气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就无创通气治疗NRDS的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通气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新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无创通气新生11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析差异性护理后,新生的临床不良反应以及家属护理满意率差异。结果:实验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1例(1.82%),对照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6例(10.91%),(p<0.05)。对比综合护理满意率:实验组不满意4例(7.27%),对照组不满意12例(21.82%),(p<0.05);实验组综合满意51例(92.73%),对照组综合满意43例(78.18%),(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综合化的护理措施,可提升医院无创通气新生的护理质量,提升家属综合护理满意率,降低临床不良反应,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无创通气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CPAP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比较二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可减少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法:选择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新生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03—2018-03期间收治的RDS患儿74例,分为无创高频组(NHFV组)36例及无创正压通气组(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上机前和上机后12、24、48、72h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机时间等。结果:NHFV组PO2、a/APO2、SaO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h均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HFV组PaCO2在给予呼吸支持后12、24、48、72h均低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在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V组在气管插管、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高频通气治疗RDS疗效确切,且与CPAP通气模式相比,可减少RDS患儿CO2潴留,增加氧合指数,减少上机时间及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