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对于用药的合理性影响。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患者 56例,依据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一组患者 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抗菌药剂的管理,观察用药合理性。结果:研究组用合理用药率与对照组相比,数值之间有巨大差距,组间比较以后显示有明显的差异, P< 0.05。结论: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能提高用药合理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处方进行点评,为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7-9月门诊处方32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使用种类、所用药物的经济学等情况,对抗菌药物处方基本指标进行点评。结果32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处方102张,占总处方的31.88%,合理处方89张,占抗菌药物处方87.25%,其中阿洛西林钠使用占主导地位。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进一步严格规范用药,可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

  • 标签: 处方 抗菌药物 药物经济学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主导的抗菌药物管理对老年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00例,根据处方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10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处方管理方式,即依照医师建议进行用药。干预组采用药师参与处方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原因、联合用药、使用疗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无指征用药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师 抗菌药物管理 老年 内科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借助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方式,对于提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71例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2022年3月份开始应用分科分级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强度的方式,比较应用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后的整体治疗优于应用前,差异存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时候,应用分科分级控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抗菌药物应用 分科分级控制 药物使用合理性
  • 简介: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甘草酸的含量变化,结果①鸭掌散分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甘草酸的平均含量,回收率实验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合煎液样品和分煎液样品干粉各9份

  • 标签: 不同煎 中甘草酸 体外抗菌
  • 简介:分析鸭掌散合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麻黄碱的含量变化,结果①鸭掌散分煎液中麻黄碱的平均含量大于合煎液中麻黄碱的平均含量,取适量鸭掌散合煎液干粉加入50ml容量瓶中

  • 标签: 不同煎 中麻黄碱 体外抗菌
  • 简介:摘要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气道黏液分泌、降低病原体载量等非抗菌作用。儿童支气管扩张症严重影响患儿生存质量和生长发育,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感染、慢性气道炎症、黏液纤毛清除作用受损参与其发生发展,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非抗菌作用可在这些环节发挥作用。该文就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非抗菌作用在儿童囊性纤维化、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应用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供临床实践参考。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囊性纤维化 大环内酯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盐酸美金刚(memantine hydrochloride, MEM)促进中性粒细胞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杀菌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MEM与感染MRSA的中性粒细胞共孵育4 h后,取适量菌液涂LB平板培养、计数;收集共孵育后的中性粒细胞检测活性氧生成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情况。建立小鼠MRSA感染模型,给予或不给予MEM处理,收集血液、脾脏、肾脏进行菌落计数及血液中的降钙素原检测。MRSA感染小鼠后,腹腔注射MEM或PBS,记录48 h小鼠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未加MEM组相比,MEM处理后的混合培养液中MRSA数量显著减少,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RSA的存活数随着MEM浓度的升高而减少。此外,MEM能显著促进中性粒细胞产生活性氧以及胞外诱捕网的形成。动物实验显示,MEM组小鼠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显著降低,血液及脏器中的载菌量显著降低,48 h小鼠存活率较PBS组显著升高。结论MEM能显著增强中性粒细胞对MRSA的杀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MEM促进了中性粒细胞活性氧和胞外诱捕网的产生。

  • 标签: 盐酸美金刚 中性粒细胞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性氧 胞外诱捕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以及药理作用。方法对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各个科室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重点统计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以及头孢曲松三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分析各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以及药理作用。结果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以及头孢曲松的用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用药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疾病类型进行调整,避免药物使用量以及用药方式不合理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用药指导中需要充分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物作用特点以及用药要求,了解不同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合理安全用药。

  • 标签: 第三代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处方管理中药剂师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纳入122例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即参考组和实验组,样本量均是61例,前者行普通处方管理,后者行药剂师处方管理,研究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选,统计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统计不合理用药数据,在实验组仅有1.67%,检验后比参考组的11.67%低,P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价值 药剂师 处方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3000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例数相同,均为1000例。其中A组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B组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C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观察三组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组治疗有效率97.00%,高于A组的72.00%,与B组的80.00%,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A组的24.00%,与B组的16.00%,P<0.05。结论:临床对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明确,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用药合理。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南京市二、三级医疗机构采购、使用抗菌药物的变化情况。方法:调取2011~2015年南京市28家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数据,利用Excel2010和SPSS20统计软件,分析各年度抗菌药物采购金额、使用频度、品种数量、给药途径等指标。结果:二、三级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差异。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后,多项指标得到改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金额比例均值从25.03%下降到16.89%,平均使用品种数量从58.14种下降到42.07种,使用品种趋于集中。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合格的医疗机构数量从4家增加到12家。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比例,各级别、各类别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均保持稳定。2014年起部分指标有反弹趋向。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但医疗机构需进一步补弱固强,发展整治成果。

  • 标签: 抗菌药物 二、三级医疗机构 采购金额 用药频度 品种数量
  • 简介:摘要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整治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针对本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整治工作要点。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现状 整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来抗菌药物利用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其合理利用和科学监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及消耗金额统计法,对2008~2010年间抗菌药物DDDs及消耗金额进行统计排序。结果2008~2010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DDDs排第一位,头孢西丁钠的销售金额排第一位。注射剂DDDs、用药金额均呈上升趋势,口服金额呈上升趋势,DDDs2010年呈下降趋势。限制用药、特殊使用药物用药金额比例约占7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药物仍需进一步规范。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将前三个季度公示中入围的抗菌药物从用药适应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6类8种抗菌药物在用药适应症、联合用药、用法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的用药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公示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竹材属于绿色植物,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治本的显著功能。但竹材具有3大天然缺陷:易霉变、易虫蛀、易开裂,严重制约竹材高质高效加工利用。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邓和平研究员和彭万喜副教授主持的”竹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研制出黑竹制造与应用技术。采用熏烟热处理技术.改善了竹材物理力学性能,开发出免涂饰、无金属连接的家具与地板新产品。该方法加工的黑竹,

  • 标签: 热处理技术 应用 制造 竹材利用 生态 抗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