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呼唤中国的戏曲电视艾兴一、对我国戏曲电视剧的回顾中国的戏曲电视是从本世纪80年代初制作和播出戏曲电视剧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起来的,历经坎坷艰难,排除各种困难,创造出今天戏曲电视剧的春天。从1985年第一届中国戏曲电视剧评奖开始至1997年第十...

  • 标签: 戏曲电视剧 戏曲电视片 评奖 电视艺术 人民群众 电视台
  • 简介:戏曲理论批评的困惑安葵今年3月,在苏州参加了纪念吴梅诞辰110周年暨第五次全国近代戏曲文学研讨会。吴梅先生除了进行戏曲史研究外,主要精力用于“曲学”研究。他经过认真研究,写出《南北词简谱》十卷,但生前未能刻印。临终前,他在给学生卢前的遗嘱中说,别的书...

  • 标签: 戏曲理论 南北词简谱 吴梅 戏曲文学 戏曲史 曲学
  • 简介:我国古典戏曲演员分为生、旦、净、末、丑。旦角是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不同的类别,她们或妩媚多情,或活泼俏俐,或英姿飒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剪这个戏曲角色吧!

  • 标签: 戏曲人物 旦角 戏曲演员 女性形象 戏曲角色
  • 简介: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舞台空间潜力逐步得到开掘。舞台的视觉造型艺术逐渐为人们所重视,视觉是人类认识活动十分有效的感官。根据科学实验认定,人脑由眼睛所接受的外界信息量,平均是耳朵所接受的信息量的三十倍,舞美作为戏曲视觉形象的重要部分,正是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革新,具有强大的指示功能。

  • 标签: 戏曲艺术 舞台美术 视觉造型艺术 审美情趣 意境 写意性
  • 简介:9月7日下午,全国戏曲广播联盟十多家电台联合举办的《全国戏曲广播主持人演唱会》暨沪上广播品牌节目《星期戏曲广播会》第900期演出在上海历史悠久的兰心大戏院成功举行。参与本次活动的电台媒体涉及全国10个省市15家单位,都是来自全国戏曲广播联盟的成员,而进行表演的主持人全是各地戏曲广播节目的名嘴。

  • 标签: 戏曲广播 广播主持人 曲名 申城 上海历史 品牌节目
  • 作者: 樊佳宏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戏曲演员从练基本功之际就学就了一折或一种类型的戏,也具有一定高度,但换成演别的角色或别的类型的戏就傻眼了。一生只演一折戏的现象屡见不鲜。演这个戏不知怎么就成了,但演那个戏不知怎么又砸了?同样一折戏今天演来顺手,明天演来又觉别扭。问题在哪里?我觉得可能就在于没有掌握科学、正确的表演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也就是没有真正理解和学会“怎样演戏”。我想针对这种现象结合自己的导、表演经验,试着以一部剧目排练流程为依托",总结几点操作性较强的塑造人物的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泡沫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形状的泡沫就可以用来做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例如,泡沫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手工制作材料。瞧!我们的孩子们把它变成了什么?原来孩子给泡沫球勒头、拍底色、拍腮红、涂胭脂、画嘴唇、贴片子,制作出了一系列戏曲人偶呢!那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 标签: 泡沫 戏曲 人生 演绎 制作材料 孩子
  • 简介:戏曲学若发展为戏曲现象学,有望步入它的成熟形态,真正成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较之传统戏曲学,戏曲现象学的对象、构成、目的和方法都有一定变化。就对象而言,它不再是或偏于戏曲文学,或偏于戏曲表演,或偏于声腔剧种,而是将整个戏曲现象以及与之同一的戏曲本体都纳入视野;就构成而言,它含有一些新质,由戏曲生态学、戏曲谱系学和戏曲本体学三部分组成;就目的而言,它不再只是求实,而是期求在求真、求生、求进的过程中,深化中国戏曲的自我意识,打通戏曲现象研究与戏曲本体研究,从戏曲现象中抽绎出现代形态的民族戏剧理论,进而切实推进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就方法而言,它不再只认定一种方法,而是力求以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结构学方法、文化诗学方法、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为基础,以社会学、心理学、接受美学等相关方法为辅助,形成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结构。

  • 标签: 戏曲现象学 戏曲谱系学 戏曲本体学 现象学方法
  • 作者: 金岩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戏曲教育面临着时代性嬗变的挑战。如何进行戏曲基功课教学,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是值得每一位戏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汉城先生年届九十,大家尊称他郭老。汉城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著述育人,成就卓著。郭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投身于革命文艺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主要从事戏曲研究,是戏剧界德高望重的忠厚长者。我与郭老相识已有30年,这30年中,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从事戏剧工作,与郭老有较多的联系。

  • 标签: 戏曲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 文艺工作 戏曲研究
  • 简介:  戏曲表演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从生、旦、净、末、丑的各个行当到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再到每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无不显示出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它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于一炉,有着一套严格而规范的程式,而且还包含着语言、诗歌、雕塑、杂技、绘画、工艺、建筑等众多的艺术形式之美.……

  • 标签: 戏曲艺术 艺术魅力
  • 简介:佛教自印度传来,即改变了中国的文化。中国佛教戏曲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印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目连救母杂剧是最早最有典型意义的佛教剧,但到明清时代,与佛教剧有关的戏曲,主要表现在因果剧、度脱剧、佛门人物剧、伦理道德剧之几种形态。本文剖析了一些在民间流传的地方剧本,对他们与佛教及儒教的关系作了解说,强调了东方佛教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价值与魅力。

  • 标签: 佛教 目连 戏剧 儒教
  • 简介:供奉纸扎,是宋代以来丧俗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和地区的纸扎的种类不外乎四大类:其一是神像,多流行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

  • 标签: 戏曲艺术 纸扎 艺术风格 民间文化
  • 简介:中国戏曲内蕴丰厚,流传千年的传奇故事让我们沉醉,精巧的唱念做打让我们叹服,涂抹在脸上的五色油彩让我们惊奇,满堂生辉的精美服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戏曲像一座文化大宝库,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等于一体,记录着中国的历史,描绘着各色的人物,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戏曲,领略中华文化的神韵风采。一、中国戏曲的千年流变世界上有三大古老戏剧:中国戏曲、古希腊悲喜剧、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戏曲 传奇故事 美学思想 中华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导演构思与规定情境在美学范畴内所谓“艺术构思”有着比较宽泛的含义。它是指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在观念中产生艺术形象的活动。戏曲导演的“艺术构思”是为剧本的思想和人物寻找设计完整的舞台形象。所以,第一项工作就是如何处理剧本。剧本中的规定情境可以说包括所有一切。事件是根据剧本的规定情境所安排的,没有剧本的规定情境就不可能有这个事件。

  • 标签: 艺术构思 戏曲导演 规定情境 美学范畴 能动反映 艺术形象
  • 简介:据说,近有“现代戏戏曲化”和“戏曲现代化”的所谓口号之争。前者是针对“移步换形、面目不辩”所言;后者则鉴于“墨守陈法,不肯变通”而论。这是戏曲界现状的具体反映。并非哪个人的杜撰。

  • 标签: 戏曲现代化 戏曲化 现代戏 戏曲界
  • 作者: 王爱霞(河南省豫剧二团,河南郑州4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魅力中国》 2009年第7期
  • 机构:中国戏曲博大精深,它起源于起歌舞,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有故事、人物、对话和曲调和艺术形式。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门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歌舞、杂技、表演于一体。其中表演占有突出的地位。戏曲表演手段极为丰富,通常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它是在戏曲长期发展中,历经数代艺术家不断实践创新,总结发展的产物。当然,不同剧种中的唱、念、做、打各有侧重,如豫剧重唱,茶戏重舞,京剧则四功并重。在不同的演出剧目中也各有侧重,如《辕门斩子》重唱,《审头刺汤》重念,《天女散花》重口,《三岔口》重打。不同的角色行当,也各有擅长,如老生重唱,花旦重做、念,武净、武旦重打。但就总体来说,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作为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唱念做打基本功,方能胜任各种角色。在这方面,地方戏应该向京剧学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