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室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手术室心脏手术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行心脏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作为术中护理模式,探究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同时给予手术室零缺陷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统计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要长于探究组患者,探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则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探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心脏手术患者实施零缺陷护理模式能提高手术的成功几率,减少各个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术后预后效果更具保障.

  • 标签: 零缺陷 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近年在我院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100例患者随机纳入两组,A组(n=50)予以常规护理,B组(n=50)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服务成效。结果B组护理后发生腰酸背痛、睡眠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较A组降低均更显著,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得到提升,值得推荐。

  • 标签: 舒适护理服务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接诊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00例,分为支气管扩张症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对照组(n=50),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结果吸烟患者的吸烟指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3)。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病程更长(P=0.04),呼吸困难的程度(mMRC评分)更高(P=0.02)。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的病程长,临床指标偏重,需要临床医生早期预警及筛查。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我院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5.7%,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发展应用。方法随访200例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心电监测管理的不同,分为远程管理组(100例)与一般管理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生心肌梗死的四季季节构成比,讨论远程心电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结果远程管理组中,8例患者发病死亡,病死率为8.0%,一般管理组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0%,远程心电监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一般心电管理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多为冬季,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测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病死率。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为57例。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指导,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综合组和常规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综合组的总体有效率55例(96.49%)显著高于常规组47例(82.46%),综合组I级心功能分级40例(70.18%)显著高于常规28例(49.12%),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甲状腺功能 亢进性 心脏病患者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的2000例产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与价值。结果2000例产前检查孕妇中有41名胎儿心脏出现异常,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13例占31.7%,法洛四联症9例,占21.95%;心内膜垫缺损4例,占9.76%;右室双出口5例,占12.20%;大动脉转位4例,占9.76%,永存动脉干3例,占7.32%;单心房单心室3例,占7.3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漏诊4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占77.78%;大动脉转位2例,占71.4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可准确定位、无创性,对严重胎儿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临床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式。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80例,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心脏外科手术 人文关怀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 全皮下心脏复律除颤仪植入术( ICD )是一种能终止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情况的多功能电子装置,能自动检测及治疗心源性疾病,如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动过缓等,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随着 ICD 在临床使用的增多,其虽然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但术后并发症情况也难以忽视,受到临床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在保证治疗效果其减少并发症方面有者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全皮下心脏复律除颤仪植入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说明CTA手动触发扫描与自动触发扫描的实用性,将其应用在心脏冠脉中,观察其情况。方法选取86例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参照组应用自动方式,实验组应用手动方式,分析其成像成功情况。结论分析所记录的数据,说明实验组方式,其成像更佳,

  • 标签: 心脏冠脉 CTA扫描 手动触发与自动触发 成功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Kartagener综合征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在抗感染的基础上加强心衰治疗,患者症状改善后出院。结论远期的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可合并肺源性心脏病,需注意对症处理。

  • 标签: Kartagener综合征 肺源性心脏病 内脏转位 支气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1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为 57例。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指导,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收集两组患者资料,并且对比综合组和常规组的总体有效率以及心功能分级变化。结果:综合组的总体有效率 55例( 96.49%)显著高于常规组 47例( 82.46%),综合组 I级心功能分级 40例( 70.18%)显著高于常规 28例( 49.12%),且对照均存在 P< 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 甲状腺功能 亢进性 心脏病患者 临床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在心脏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开始时(T1)、术毕时(T2)生命体征相关指标,于T0、术后24h(T3)检测两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T0~T2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组间效应,时间点效应及组间与时间点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T3时,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K-MB水平均较T0时升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其心肌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脏手术 预防性护理 围术期麻醉管理 血流动力学 心肌损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治疗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针对性治疗
  • 简介:EMF的MRI表现肪及测量结果2.4.1本组右室型6例,MRI可准确测量心脏各径线,讨论3.1关于心脏的正常MRI平扫及电影测量

  • 标签: 心内膜心肌 心肌纤维化 心脏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6例纳入研究,48例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者为观察组,48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血糖及护理依从性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压、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经计算后分别为观察组93.75%,对照组77.0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改善高血压性心脏病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综合护理模式 血压 血糖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100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组,对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年龄≥80岁、体质指数≥24、有不良嗜好、病程≥10年、有冠心病史、血钾<3.5mmol/L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经给予治疗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康复率为94.00%。结论导致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案为其实施诊治,以此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因素分析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联合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从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HC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为62例患者均实施B超及心电图检查,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诊断对左室肥厚、左室扩大及主动脉扩张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及心电图的单独诊断(P<0.05)。结论B超联合心电图对HC的诊断价值较好,准确度较高,值得给予推广。

  • 标签: B超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诊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