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心脏患者的复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心脏患者,对其进行复苏治疗及护理,根据复苏开始时间及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观察开始时间及类型对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复苏开始时间为0min的患儿,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其它组,心源性心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高于非心源性心脏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苏开始时间越早,心脏患儿的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越高,心源性心脏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更高。

  • 标签: 小儿 心脏骤停 复苏护理
  • 简介:心脏是人类最危险的急症,具有危害性大和发病紧急死亡率高的特点.心脏停在发达国家的死亡,每年美国和加拿大因此丧生的人数〉30万,我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每年死于心脏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

  • 标签: 心脏骤停 医疗处理 患者 社区 数据显示 发达国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ICU病房对心脏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相关探讨。方法在医院进行ICU病房心脏患者心肺复苏的资料收集(必须确保资料收集的随机性,并且基本符合现实中的心脏患者的分布,造成原因等)ICU病房200例心肺复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影响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病,年龄,心脏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心脏除颤和药物比如肾上腺素的用量对心脏的心肺复苏成功率率不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原发病,年龄,心脏方式、入院前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地点、时间、持续时间、是否进行了气道的重建等是影响ICU病房对心脏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ICU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ICU心脏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探讨。方法从文献数据库收集ICU心脏停进行心脏复苏抢救的患者的69例心脏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观察ICU心脏患者心肺复苏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临床资料显示,69例患者中,对不同心血管疾病合并情况、CPR开始时间、人工气道插管情况及早期电除颤实施情况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进行分析对比,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脏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合并情况、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人工气道是否插管及早期电除颤是否实施等是影响患者心肺复苏应用与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

  • 标签: 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患者突发心脏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ICU病房所收治的30例突发心脏现象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的突发心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各个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探究。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在此次研究中,所选患者的CRRT时间为(72.3±10.4)h,ICU停留时间为(4.5±2.4)d,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2±5.3)d。结论ICU患者发生突发心脏的因素十分复杂,但根据各个原因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命安全风险,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保护。

  • 标签: 心脏骤停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患者进行相关研究,通过抽签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均为50例,参照组患者患者采取普通护理干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以及自主循环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正常心率时间,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时间。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取的科学管理性护理干预在心率恢复时间(3.1±1.9),自主呼吸时间(32.2±15.8),自主循环时间(43.1±18.9)方面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心率恢复时间(5.6±2.1),自主呼吸时间(156.2±18.8),自主循环时间(109.1±22.7),数据结果经过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患者采取科学性管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恢复正常心率时间,自主呼吸以及自主循环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患者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的急救方法,分析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间10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的患者,回顾当时的急救治疗过程,通过对心电的检测情况、早期电击除颤情况、电击除颤时所用药物以及用药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讨论急救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复苏成功概率。结果通过对10例患者进行急救,利用电击除颤的方法,观察心电变化情况,进行合理药物治疗,10例患者都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复苏成功,血压得到控制,心跳频率恢复平稳状态,心律逐渐变为窦性。经过后期治疗有9例患者成功出院,有1例患者由于突发性心脏病去世。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急救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 急救治疗
  • 简介:摘要心肺复苏(CPR)是针对临床上心跳、呼吸而采取的急救措施,在国内外,CPR已跨越了急诊、心血管、重症监护等学科的范围,成为了医务工作者,甚至普通大众掌握的急救技能。心脏(C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而且是世界公共卫生的突出问题。积极有效的CPR是抢救CA的关键,但由于CPR及CA影响因素较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CA的复苏成功率仍然很低。本文系统回顾了CA的流行病学特点,全面综述影响CPR预后的因素,为提高CA复苏率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ICU心外科心脏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ICU收治的56例心外科心脏患者行分组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肺复苏,按照入住ICU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配合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28例配合施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预后优良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6%(P<0.05)。此外,试验组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ICU心外科心脏心肺复苏复苏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ICU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应用于院前急救心脏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院前急救心脏患者135例,划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5例,分别给予人工呼吸法、气管插管通气法以及气囊面罩通气法,比较三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自主心跳恢复时间C组患者少于A组、B组;自主循环恢复B组26.7%(12/45)、C组44.4%(20/45)高于A组11.1%(5/45),C组高于B组;死亡率C组60.0%(27/45)低于B组84.4%(38/45)、C组88.9%(40/45)。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心脏患者心肺复苏中,气囊面罩通气法的应用可取得显著效果,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洛酮对10min内心脏脑复苏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10min内心脏患者为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脑复苏情况,观察组成功率为70%,对照组为55%,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意识恢复时间与窦性心律恢复时间,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10min内心脏,脑复苏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纳洛酮 心脏骤停 脑复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的影响。方法 156例院前急救心搏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 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的影响。结果 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院前急救;心搏    入院治疗前发生心搏的患者大都是情况危急,予以复苏程序抢救前大部分患者已进展为生物死亡时期。特别是老年患者, 由于身体机能较为衰弱,心搏所导致的死亡率要显著比年轻患者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的影响,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8月~ 2015 年 10月收治的院前急救心搏患者 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存在突然意识缺失、脉搏消失等。将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每组 52例。第一组患者中男 33例,女 19例,年龄 55~ 80岁,平均年龄( 68.5±3.8)岁;发生心搏原因:猝死 12例, 重度颅脑损伤 12例,高处坠落 20例,其余 8例。第二组患者中男 35例,女 17例, 年龄 53~ 80岁,平均年龄( 67.6±4.1)岁;发生心搏原因:猝死 10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 高处坠落 22例,其余 7例。第三组患者中男 34例,女 18例,年龄 56~ 82岁,平均年龄( 69.2±4.3)岁; 发生心搏原因:猝死 11例,重度颅脑损伤 13例,高处坠落 21例,其余 7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心搏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心肺复苏方法 第一组患者因为条件限制,实施口对口人工呼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至少 100次 /min的按压频率,深度至少 50mm,按压和放松比为 1: 1;再依据 30: 2的比例进行口对口呼吸法,按压更换为吹气时需要停止按压心脏,约为 10 s。第二组患者通过与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后,实施气管插管通气法,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同于第一组;气管插管通气过程中,亦需停止心脏按压,约为 10 s。第三组患者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按压操作同于第一组,再利用气囊 -面罩通气法予以通气换气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情况以及死亡率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结果    第一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0.3±3.7) min;自主循环恢复 6例( 11.54%);死亡 46例,死亡率为 88.46%。第二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13.3±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3例( 25.00%);死亡 39例,死亡率为 75.00%。第三组患者: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为( 7.7±3.9) min;自主循环恢复 19例( 36.54%);死亡 33例,死亡率为 63.46%。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 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 讨论    心搏心脏由于多种急性因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而导致循环与呼吸停顿的一种临床死亡状态,如果是老年人发生心搏,则具有极高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程序急救心搏患者。心搏状况通常是在院外环境,或是在马路等特殊环境中发生, 其抢救时间非常宝贵,患者的生死存亡受到抢救时间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和现场其余施救者按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脏复苏程序。   现阶段主要的心肺复苏通气方法有三种,即气管插管通气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囊 -面罩通气法,其中最为传统也最简易的方式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而最常规的方式是气管插管通气法。但是在实际抢救情况中,因为插管过程相对复杂, 处理较为困难,使得复苏成功率显著降低。实施气囊 -面罩通气法具有技术要求低以及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该方式是院前急救心搏患者的最佳心肺复苏程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三组心肺复苏情况对比,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要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果充分表明,气囊面罩通气法相比于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以及气管插管通气法,其心肺复苏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的最理想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 -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临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予以评价。方法本医院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所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患者共83例作为评价对象,分组选取随机数字表法,41例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2例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增强有关护理操作以及管理,对2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心律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采取统计学分析后,2组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且P<0.05,升高了分析意义。结论在恶性心律失常致心脏临床患者中,将护理有关操作以及管理增强,可以将生存质量提高,将心律恢复的时间缩短。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骤停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高钾血症致心脏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规律。结果该名高钾血症致心脏患者心肺复苏前心电图类型为室颤为主,心肺复苏后首先恢复为交界性心律,QRS波群振幅低小,复苏后24h转为窦性心律;搏前QRS波、PR间期、QT间期数值均>复苏后24h>自主循环恢复即刻,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心肺复苏前后心电图演变动态可准确揭示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并为窦性心律的恢复以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准确指导。

  • 标签: 高钾血症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的急救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患者80例,分为A组(n=40)和B组(n=40)。B组患者未实行院前急救直接送入医院治疗,A组患者在实行了院前急救后再送入医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A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B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脏实行急救治疗后取得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心脏骤停 急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科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干预组(n=53)和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予以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干预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患者心肺复苏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防止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心脏患者救治中萨勃心肺复苏机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依据心肺复苏方式,分 63 例心脏患者为 2 组, 30 例以人工胸外按压实施心肺复苏为人工组, 33 例以 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心肺复苏为机械组,对比两组救治效果。 结果: 机械组复苏成功率显著比人工组高,心跳恢复的时间明显较人工组短,动脉压平均值比人工组高,机械组仅 3.03% 出现并发症,与人工组的 16.67% 对照显著较低, P < 0.05 。 结论: 对于心脏患者的救治,通过萨勃心肺复苏机展开心肺复苏效果、安全性更为优越,可积极进行选择应用。 【关键词】 心脏 ; 心肺复苏 ; 萨勃心肺复苏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