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肝素、复发氨基酸、藻酸双酯钠等药物进行治疗,探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对比。结果探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不良症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指标上,对照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及陈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探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最佳治疗方法为综合性治疗,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治疗能够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使患者尽早康复痊愈。

  • 标签: 肺源性 心脏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疑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影像表现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对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确诊阳性率为87.5%,右心扩大33例(82.5%),右心扩大伴心衰29例(96.66%)。结论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能够了解肺动脉压力,对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肺源性心脏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均实施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联合输血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气状况改善程度差异性。结果对照组疗效为78%,观察组达到92%。两组血气状况均有所改善,相对而言观察组在PCO2与PO2两方面改善程度更大。结论常规用药联合舒血通注射液可对患者血气情况起到更明显疗效,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疏血通 血气状况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电复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85例经心脏电复律治疗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A组28例患者经依托咪酯麻醉,B组27例患者经右美托咪定麻醉,C组30例患者经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三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电复律后B组SBP、DBP及HR降低明显,A、C组与B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B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电复律中应用,能够维持患者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

  • 标签: 依托咪酯 右美托咪定 心脏电复律
  • 简介: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肺部慢性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急性发作经短期治疗后,仍需进一步的康复治疗。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心脏康复与肺康复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重视,成为心脏疾病和肺部疾病治疗中的常用手段。本文以心脏康复和肺康复为例,系统介绍了康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具体的康复方法,希望其对提高心脏疾病和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裨益。

  • 标签: 心脏康复 肺康复 急诊治疗 应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经食管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即甲组(n=30)、乙组(n=30)。甲组患者应用经食管心脏超声诊断,乙组患者应用经胸壁心脏超声诊断,对2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与乙组相比,甲组诊断准确率更高,数据分别为10.0%、36.7%,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诊断中,经食管心脏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普及。

  • 标签: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 超声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7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舒适护理,n=36)和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n=36)。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97.22%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实验数据对比P<0.05;组间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实验数据相互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治疗 舒适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顺式阿曲库铵在小儿心脏外科快通道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接收治疗的65例快通道麻醉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罗库溴铵肌松剂麻醉方式,予以观察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剂的麻醉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使用不同的麻醉肌松剂,观察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芬太尼使用量比对照组高,而且顺式阿曲库铵停药时间距离手术结束时间比对照组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顺式阿曲库铵能有效拓展麻醉中患儿的芬太尼剂量,延长肌松药的使用时间,减少患儿的术后住院时长,值得临床医学的广泛采纳与推广。

  • 标签: 顺式阿曲库铵 小儿心脏外科 快通道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采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技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筛查。结果38例经活产新生儿检查和引产胎儿尸检结果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采用彩色超声和多普勒技术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能及时发现诊断疾病,是预防和控制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胎儿 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应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能够给使用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建筑工程、工业设计、电子游戏、军事培训等诸多领域迅猛发展.心脏外科手术难度高、操作复杂、学习时间漫长.缺乏手术经验的心脏外科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或者通过观看手术录像了解手术基本规程,导致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周期长、培养质量差.作者提出利用VR技术结合三维心脏解剖三维图像数据建立心脏手术模型,让心脏外科研究生在电脑模拟的虚拟世界里自己动手完成手术,有利于缩短心脏外科研究生的培养周期,造就更多的心脏外科手术人才,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专业规范安全的治疗.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心脏外科 医学教育 研究生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相应处理对策,以增强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心脏外科同期收治的127例行手术治疗患者,详细收集并分析该组患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结合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探讨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结果经临床分析、归纳和总结可知,该组患者127台手术的手术室护理中存在许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化学性因素创伤、锐器损伤、环境性损伤、其他损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心理负荷等。针对该研究结果,临床依据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实施相应的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管护理管理对策实施后,本组127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其他任何严重并发症,实施效果良好。结论各大医疗机构心脏外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涉及手术治疗与护理人员等两方面内容,故临床需重视并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并针对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处理对策,以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性,护理管理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外科 手术室护理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开展研究,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作为观察组(n=30),患者使用磁共振成像诊断作为对照组(n=30)。并比较两组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检测正确率96.6%,高于对照组83.2%,两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临床诊断,可以提升患儿检测结果的正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评价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选择2016年4月至12月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84例纳入研究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行常规术前风险评估与管理。结果:研究组阵发性房颤、心电图异常合计检出率分别为8.33%、98.81%,高于对照组0.00%、63.10%,研究组术中循环紊乱出现率13.10%(11/84例)低于对照组26.19%(22/84例),研究组术中HR、SBP、DBP极差值分别为(18.4±5.6)次/min、(3.4±1.5)mmHg、(3.6±1.3)mmHg低于对照组(25.5±6.3)次/min、(5.5±1.3)mmHg、(5.2±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心脏介入治疗前行手术风险评估,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脏病变,指导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工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心脏介入手术 手术风险评估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延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以及不良习惯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习惯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药物依从性,能督促患者改善生活不良习惯。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模式(CICARE)在心脏介入全麻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实施心脏介入全麻手术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行术前访视,建立术前访视CICARE沟通程序,应用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6个步骤落实访视,观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流程化沟通模式访视实施后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使术前访视变得规范、有序,提升了护士的沟通能力,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达到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流程化沟通模式 心脏介入手术 全麻患者 术前访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诊断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时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左心射血分数正常值,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正常)38例与研究组(降低)42例。在对所有入院治疗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时,都需要应用心脏彩超进行诊断,有效测量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以及左心射血分数等临床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射血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参照组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左心射血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心脏彩超不具有特异性,其也不是诊断的唯一依据和标准,但其却能够将具有较高科学性的左心射血分数提供给临床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彩超 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